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中国古代历史各中原王朝一直把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当作蛮夷,在贸易上不存在平等交换,是在朝贡体系下发展出来贡赐贸易,有着浓重的政治色彩。

而各少数民族政权由于生活区域与中原的区别,有一些中原没有或者少有的特产,包括马匹、牛羊等都很受中原欢迎;而少数民族同样需要中原的铁器、丝绸和手工业产品,后来又加上一个最有竞争力的产品——茶。

于是,随着唐王朝从强盛到衰弱,贸易模式也从贡赐贸易逐渐发展到绢马贸易,最后演变成茶马贸易。而这个过程,刚好与中原政权统治下的农耕区范围缩小、以及游牧民族掌控牧区范围的扩大同步。

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农牧交错带是中原政权和游牧民族争夺的重点区域】

根据学者研究,中国农牧交错地带是区分农耕区和牧区的重要分界线。而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原政权的核心区域都是在农耕区,尤其是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中原政权大一统模式能够用国家力量兴修大型水利工程,使得中原北方旱作农区与南方稻作农区存在极强的互补性,能够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冲击,这是游牧民族不具备的优势,也是中国古代中原政权在东亚一直占有统治地位的主要经济原因。

当中原政权国力强盛的时候,就突破农牧交错地带进入牧区。牧区在中原政权掌握当中,对于马匹、牛羊的需求可以很大程度的自我满足,如秦、汉、隋、初唐、盛唐、明。但随着国力衰退,被少数民族政权挤压后退出了牧区,甚至失去了大部分农牧交错地带,这时的中原政权必定处在军事上的衰弱期,如东晋、北宋、南宋。

这里要强调一点,并非是中原政权失去牧区才会造成国家的军事衰弱,而是失去牧区加剧了军事衰弱的程度,中原政权军事衰弱主因还是其他的内部问题。

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批游牧民族进入中原融入了中华民族,他们带来的畜牧技术能够广泛的在农牧交错区进行传播;初唐、盛唐时期大批游牧民族内附,一般都安排在农牧交错区,畜牧业人口的增加也为唐王朝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秦汉以来,唐马最盛”,这句话与这些汉化的游牧民族是有直接关系的。

后来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失去了西域,最适合养马的陇右不在大唐掌控之中,原本“祁连山美水茂草,山中冬温夏凉,宜畜牧,牛羊充肥,乳酪浓好,夏泻酪不用器物,置于草上不解散,作酥特好,一斛酪得斗余酥。焉支山水草茂美,与祁连山同”,这些区域的失去,使之后的中原汉民族政权再也没有这块最好的养马地。

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祁连山)

少数民族饲养马匹、牛羊并非有什么特殊的技术秘密,只是由于地区差异,造成中原地区不适合放牧。农牧交错区虽然可以放牧养马,但从经济角度衡量效果都远比纯粹的牧区要差。中原人口稠密,放牧却需要大面积的自然草场,在大片土地已经被农田占据的中原地区是一种非常不经济、不现实的生产行为。所以中原一直流行一句话“买马以银,养马以金”,就是说这种经济上的不适宜性。

与之对应,虽然也可以在牧区种粮食,一样比在纯粹的农耕区域效果要差。在牧区没准会流传类似的话,来说明种粮食还不如在中原购买粮食合算。幸好茶叶只能在农耕区进行种植,否则中原政权又少了一样能够控制双方贸易的大宗货物。

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茶马贸易是唐时普及种茶和国力衰退的直接结果】

茶在中原的普及发生在唐时,种植面积和加工能力逐渐扩大。开始的时候在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也只是少数酋长、头人的奢侈品,但逐渐进入普通牧民生活当中成为所有少数民族家庭的必需品。

唐代以前,中原茶叶的种植主要集中在江南。到了唐代,随着饮茶习惯的普及,茶叶已经在中原得以普遍种植,不但为中原农民增加了一种经济作物,还给唐王朝带来了茶叶流通的茶税,并为茶马对外贸易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

于是,茶马贸易更多的是一种等价交换贸易,甚至由于中原政权国力与少数民族政权比较没有绝对优势,反而是中原政权稍微处在不平等境遇。

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酥油茶)

茶马贸易的形成过程虽然基本上在唐时完成,但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初唐、盛唐时期,是以贡赐贸易为主,缺乏双方贸易平等性和交易的等价性,蛮夷进贡各种稀奇古怪的土特产,皇帝赏赐大唐特产丝绸,后世中原政权强大的时候仍然采取这种方式体现官方往来。这种方式的贸易数量并非主流,双方贸易物品也都以奢侈品为主。古人也有基本的经济概念,这种便宜蛮夷占了一次两次也就行了,次数太多皇帝也不想当冤大头;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失去了大片纯粹的牧区,农牧交错带也在双方争夺之中。同时南方开发初见成效,海上丝绸之路也打通并取代了陆上丝绸之路。于是,唐王朝开始逐渐进入全面战略收缩状态,而这种战略收缩能够更好的适宜农耕经济的发展。唯一遗憾就是,唐王朝再也不具备大规模养马的环境基础,华北的农牧交错带也被与中央政府离心的藩镇势力所控制,只能采用贸易方式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尤其是回鹘来购买。

中唐时期,更多的采用了绢马贸易方式,双方的平等性在拉近。虽然还是打着“进贡”和“赐马价绢”的旗号,但马匹价格基本确定,每年也有较为固定的采购额度。这个过程与贡赐贸易区别就比较大了,一方面交易物从奢侈品变成了大宗物资,另一方面双方关系也逐渐趋向平等,等到茶叶作为第二种大宗出口物资在贸易当中的比重逐渐扩大以后,价格也变成了平等交换,到了晚唐和五代时期逐渐演变成茶马贸易。

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从游牧渔猎加入了农耕成分,后世中原政权局面更为复杂】

唐时开始,中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开始重视农业,尤其吐蕃,广泛开垦荒地,种植青稞、小麦、荞麦等耐寒作物,并引河水灌溉;唐末华北的契丹和奚族也受唐王朝影响开始从事种植业,这为契丹后来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从这个角度来看,游牧民族的经济结构中加入了定居农业的特色,弥补了原本的短板。这个过程中中原政权虽然经济结构愈来愈多元化,毕竟茶叶这个东西无论是青藏高原、西域、东北以及蒙古高原都不适宜生长,但游牧民族得到的提升远远高于中原政权的提升,中原政权失去畜牧业后人民身体素质的退化和军事实力方面受到的影响更为严重。

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青稞)

可以说,唐代之后游牧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威胁越来越大,主因是中原政权日趋保守、封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游牧民族经济中加入了种植业的成分,对中原政权的依赖程度相对降低。像之后崛起的契丹,早期经济模式主要是畜牧和渔猎,但从唐代开始逐渐开始了农业生产,再加入国家的成分后就能够率先在五代乱世中脱颖而出。

唐时的开放,给中原政权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和异族元素,但各少数民族政权也在与中原接触过程中体会了先进文化,突厥、回鹘、吐蕃等都是这段时间才从原始氏族社会转变为国家雏形,虽然总有反复,但从社会结构上也是一种进步。在游牧民族政权成立的国家腐化之前,他们与中原政权国家实力的差距在逐步缩小,中原政权再也不具有绝对的国力优势,这也是唐王朝对中国古代历史走向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

是赏赐还是交换?唐朝开始的茶马贸易,标志着大唐战略收缩和务实

总之,国力的此消彼长必然会带来各方面的变化,贸易模式或者说贸易主导权的变化就是其中之一。当年大唐已经经历过这种变化,现代世界也是如此,该改变就要改变。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