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名将刘长佑曾提出一项灭亡日本的计划,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何没有被采纳?

文史砖家


刘长佑确实提出过这样的计划,“欲保云南,先攻日本”!

刘长佑是湖南新宁人,当时出任云贵总督,当时法国军队觊觎云南,刘长佑认为要换个角度思考清朝的国防策略,这个想法的提出并不是一时之想,而是从光绪元年到七年的时间,这七年的时间,刘长佑才提出了这样一个惊世骇俗的计划。

那么刘长佑为何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他认为中国所有的外藩邻国,最亲密的是朝鲜,最顺从的是琉球,最恭敬的是越南,其中朝鲜是盛京的门户,越南与云南唇齿相依,琉球远在海南,位置极其重要,但是当时法国对云南垂涎已久。

公元1881年,法国开始增加驻扎越南海军的军费,刘长佑认为此举就是夺取越南的先兆,倘若得逞,下一个目标就是云南,之后取四川,获取这些地区的资源。

但是很多人在想,既然是法国有这样的想法,刘长佑为何会提出攻打日本的计划?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的行为为其他列强所效仿,日本一个岛国,从不向清政府朝贡,西洋人来中国通商,日本也紧随其后,那时候清政府是有能力的,不然日本也不会来清朝发展经济,所以清政府就一个要求,只要不捣乱,你们可以在这里通商。

然而日本不知感恩,同治年间,日本海从中挑衅清政府,但是同治皇帝并没有实际行动,随后他们看清政府没动静,就趁机灭了琉球,刘长佑认为琉球一直是中国的藩属国,我们也有义务替琉球征讨日本。

同样是国家,所以都有着同样的野心,倘若对日本入侵琉球一事不闻不问,其他列强势必会侵犯我国,而法国看清政府不插手琉球一事,自然就会攻打越南,因为他们也会认为我们不会插手,如果我们开始攻打日本,还可以彰显国威,震慑其他列强国家。

所以他提出的攻打日本的计划就是解决法国的问题

具体内容就是趁法国还没有攻占越南之前,清政府派兵攻打日本,收复琉球,如果此战胜利,还可以令法国军队不敢轻举妄动,岂不是一举两得。

所以不能一味地休养生息,这样其他国家势必会效仿日本,时间一长,其他列强都觉得我们爱好和平,好欺负,就会围在一起图谋利益,那时候美国会来拿朝鲜、英国想要缅甸、俄国想要新疆,可谓是祸患无穷。

那么刘长佑提出这一计划时,清朝有没有这个实力?

能不能赢不确定,但是清朝应该是有这个实力的,当时左宗棠率领的精锐刚好收复失地,清朝军队也算强大,按照刘长佑的意思,倘若慈禧太后能够支持自己像支持左宗棠那样,训练一支劲旅以及海军,也不是不可能收复琉球,进攻日本。

然而朝廷并没有采纳,慈禧认为这样要花钱,左宗棠收复失地的军饷朝廷只调拨了一部分,其余都是靠自己解决的,其实晚清政府一直都蒙在鼓里,认为自己可以慢慢发展,只是朝廷内部的腐败已经严重影响到清朝的发展,别人在前进,自己却止步不前。


羽评郡主


在晚清的大变局中,以曾国藩为首的湘军在消除内难、挽救国运方面做出卓绝贡献,而历经战争的洗礼,在其间曾涌现出大批名将。其中有一位在见识方面绝不亚于曾国藩,甚至让他自愧不如的名将,此人便是刘长佑。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刘长佑曾向清廷提出一项大胆的计划,若能予以实施,或能将“心腹大患”日本灭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长佑是湖南省新宁县人,出身于书香门第,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考取拔贡。两年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刘长佑随江忠源率乡勇赴广西镇压太平军,并在此后转战湖南、安徽、江西等地,在平定太平军的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并因功升任广西巡抚。此后,刘长佑又历任两广总督、直隶总督、广东巡抚、云贵总督等职务,长期在第一线参与洋务运动。


虽然长期担任封疆大吏,但身处高位的刘长佑却为人谦和清廉,志趣高逸脱俗,从来都不以俗物为念,堪称政坛的一股清流。不仅如此,刘长佑以极其擅长用兵著称,其谋略之深、用兵之妙甚至连曾国藩都自叹不如,常常由衷赞叹道“此老胸中甲兵,吾不复能窥测矣”(见《中兴将帅别传》)。



刘长佑虽然长期身处高位,但思想一点也不守旧,经常利用各种机会来了解国际事务,由此对国内外形势了若指掌,并经常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彼时,经过“明治维新”的洗礼,先前积贫积弱、素以中华属国形象示人的日本,突然间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不仅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社会面貌急剧改变,而且日益展现出对外扩张的姿态。


刘长佑深知,一旦日本完成“维新”事业,成功地跻身于列强行列,早晚会对中国开战,而且其侵略性绝不会弱于西方列强。所以等到日本吞并中国的属国-琉球王国,并将其变为冲绳县后,时任云贵总督的刘长佑便向朝廷递上一份名为《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的奏折,主张对日开战,时在光绪七年(1881年)九月。


刘长佑在奏折中提出,日本狼子野心、贪得无厌,如今置国际法于不顾,公然侵占我琉球群岛,若不加以遏制,恐怕将来还会失去朝鲜。所以为今之计,不如乘日本“维新”未成、羽翼未丰的良机,采取先发制人的策略,倾中国之全力一举将其击灭。况且,自实行洋务以来,中国的军事实力大增,正是其用武之地。



与此同时,刘长佑还在奏折中提出大致的作战计划,包括:首先向国际社会揭露日本违反国际法、非法吞并琉球的罪状,呼吁西方列强断绝与日本的经贸往来;派名将从东三省出兵,顺松花江出海,兵临库页岛,从北面袭击日本;驻军朝鲜南部,从西面遏制、威胁日本;派水师由宁波、定海出发,从南面进攻日本的长崎等地,以此来形成三面夹击之势。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恶于天下,布告西人绝海上通商之东使,倭人已可坐困。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娴熟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倭人离贰已久,必当自溃,即负隅抗拒,而我朝师武臣力必无挠败之虞。见《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



刘长佑在奏折中指出,日本或想在东南沿海骚扰中国,阻扰其进军计划,但朝廷对此大可不必担心,因为东南沿海久设练兵,完全可以应付。与此同时,刘长佑还指出,如果能降服日本,则不但越南可以保全,就连朝鲜、暹罗、缅甸诸国都能避免被蚕食吞并的下场(“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戢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引文同上)。


从当时的形势看,清朝的洋务运动已经卓见成效,在平定太平军事业中锻炼成才的名将大部分还在,经验丰富、善打硬仗的精锐之师也不在少数,若能趁此良机跟日本开战,未必不会将羽翼未丰的日本击灭。如能如此,那么不仅中国,甚至整个东亚的历史将会被改写。然而清廷或许是不想生事,或许是觉得刘长佑夸大了日本的威胁,最终竟然没有采纳这项计划,白白的错失良机。



次年,壮志难酬的刘长佑因病开缺回籍,但在家中依旧牵挂边疆的防务,待听闻中法之战中,清廷取得谅山大捷却签订卖国条约后,刘长佑不禁痛心疾首,竟气得咯血数升。光绪十三年(1887年),刘长佑在老家病逝,终年69岁,谥号为武慎。七年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朝完败于日本,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史料来源:《清史稿》、《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中兴将帅别传》


文史砖家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晚清朝廷已经在风雨中飘摇,仿若无根,其实自从鸦片战争开始,清政府就一直在试图寻找翻身的机会,最早的洋务运动就是清政府努力的结果,如果没有这场运动,中国想要步入现代化还需要好久时间,在面对列强的攻击时,也不会像后来那样可以稍微抵挡一阵,而是直接被一举击破了。

其实洋务运动的贡献还是很突出的,而那时候,出现了一个将军,他提出了一项计划,如果真的被上面的人看中了,并且践行了,日本侵略中国的计划必将成为泡影。

那个时代,中国其实并不太平,单单是太平天国就将这个统治了中国几百年的势力打的连连败退,最后还是曾国潘带领湘军,在危局中寻到了突破点,将这股势力打压了下去,不然清政府的统治在那时就会受到不小的威胁。

就是拥有着这样成就的曾国潘,竟然对这位将领也十分敬佩,直言自己不如他,他就是刘长佑,许多人或许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也难怪,毕竟真正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就有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但他提出的那个计划在现在看来,的确有着解决日后日本危机的作用。

虽然在现代人眼中刘长佑的名声没那么大,但放在那个年代,这个名字可是轰动全国的,虽然在平定太平天国时他不是功劳最大的那一批,但是在整场平乱的过程中他都是平乱积极分子,也获得了不少的功劳,连续担任过沿海地区多地的总督,执政大臣,在政府内部他的权力与名声都很大。

在1881年时,经过多年的考究,他发现日本已经成为了清朝称霸道路上一个巨大的威胁,于是上奏称,如今的日本已经开始崛起,不趁着他还弱小的时候彻底歼灭,以后了这都是麻烦。

的确,当时的日本刚经历了维新运动,本来这个国家在这场世界性的浪潮中就比中国先一步遭受冲击,自然比中国反应也要快一些,这时候的他们已经发展出了不错的军力,但也仅仅如此,当时清政府的力量完全足够将日本彻底击败。

只是很可惜,虽然他非常详细的阐述了放任日本发展的危害,但上层还是没有在意他的意见,当时的清政府或许也是想要慢慢发展一段时间的,只是谁能想到,比起清政府高层依旧在穷奢极侈,日本天皇早就开始从自己开始节衣缩食。

高层没有接受这个意见的确是他们的损失,刘长佑在日军第一次侵华前14年就预料到了对方的动向,这份高见是不可多得的,可见清政府中并不都是无用的臣子,其中还是有着金子的,只不过这些金子始终发不出来光芒。

也许是慈禧等人真的不是适合做领导人的料,在日本最虚弱的时候他们没有主动出击,等到对方开始反攻了才开始后悔,然而这时候的刘长佑已经去世了七年。只是这样的后果,更多的是让近半个世纪以后的民国承受了。


魏青衣


不采纳是正确的,因为刘长佑的计划完全是脑洞大开的产物,不了解当时的基本情况,又没有任何可行性,只要有正常的智商,就不可能同意这个方案。

刘长佑的计划是1881年提出的,我们先来看下他的方案全文:

伏乞皇上先暴日本之罪,简大臣宿将有威望者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而后选明习韬略、熟习水师之将,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或虑来扰海滨,则东南沿海久设练军,亦自有防御之具。硫球臣民喜复疆土,必将有助顺之师。凭庙算之长,海外有截,天戈远震,四夷戟兵,朝鲜、暹罗、缅甸诸国可免蚕食,不独越南也。

看下这计划就知道他有多无知了,1881年的时候库页岛早就被割让给了沙俄,他从松花江出兵登陆库页岛,这是要打沙俄呢还是打日本?至于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估计是刘长佑把日本当太平军了,却根本不知道此时的日本已经有了近代化的海军,光铁甲舰就有三艘,总吨位数倍于清军,整些舟船水师去东海不过是送菜而已。


在刘长佑眼里日本不过是蕞尔小国,因此也根本没去了解过日本的国情。明治维新后,日本此时国力虽然不强,但是经过倒幕战争和西南战争,日本的陆军已经基本实现了近代化,建立了参谋体系,武器全部西化。以西南战争为例,仅政府军就投入陆军8个旅约6万人,海军军舰十九艘。在田原坂会战中1.1万政府军死伤4165人,伤亡近四成却依然保持了战斗力,其战斗力和士气已经非常可观。

相比下清军此时依然是冷热兵器混杂,指挥上更是没有任何进步,水师除了几艘蚊子船,其他大多还是老式的师船,这样的部队真的去打日本也是送菜。所以这种计划上去就没回应了,毕竟刘长佑也是封疆大吏,骂也不合适,冷处理最好。

扶桑号铁甲舰排水量3718吨,是定远舰之前的远东第一铁甲舰

“金刚”级二等铁甲舰,排水量2250吨,日本共有比睿和金刚两艘

日本陆军


不沉的经远


刘长佑确实是相军的重要将领,并且眼光非常的长远,从这一方面来看,是晚清时期非常难得的一名将领,只可惜没有得到重用。

刘长佑的主要观点,是通过讨伐日本,展示清军的强大战斗力,制止法国侵略越南为之后入侵中国的行为。

可以说是深谋远虑,并且可行性非常高。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刘长佑的建议并没有得到皇帝的信赖,也没有得到当时朝廷大臣的看重与理解,而是抛之脑后。

洋务运动的口号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清廷因为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而发动的。

在当时,洋务运动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建设了一支强大的海军和陆军。但是,新军队并没有经过战争的考验。

所以,在日本侵占琉球的情况下,刘长佑提出来的讨伐日本,既能够达到练军的目的,又能够重振军威,非常的合算。

甚至,刘长佑已经提出了具体的讨伐日本的计划。

兵分三路,一路从库页岛进军日本,一路从朝鲜兵临日本,水师从长崎进军日本。

1881年,在刘长佑的奏折上,已经将国际社会上各国的反应、琉球臣民的反应,甚至将来日本侵略成性、会吞并朝鲜的反应,进行了一一分析。

哪怕是在140年后的今天,刘长佑当时的计划也是非常完美的,对于日本的侵略更是早有预料,只可惜是对牛弹琴啊。

总有人对北洋水师甲午海战的战败耿耿于怀,但是一支强大的军队,却从来没有打过仗,能算是一支强军吗?有怎么可能经受住考验?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可以说是中日两国几乎同一时期进行的强国运动,但是日本却是“豁出一切”从上到下都支持“维新”。

反观清朝,有反对的,有支持的,更有从中拖后腿的,失败可以说已经成为了必然。

历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样的历史人物。想了解历史人物,学习历史知识的可以关注我,感谢大家支持。


历史公元


刘长佑虽然是湖南新宁人,但他率领的乡勇多是楚军。刘长佑帮助曾国藩训练湘军,他的亲军吃湖南的军饷,但在派系上仍然属于楚军,并不服从曾国藩的调遣。刘长佑曾建议清朝主动进攻日本,但他的建议并不成熟。

1,曾国藩评价刘长佑

曾国藩的湘军是在刘长佑的楚军训练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湘军记》:

“刘长佑攻泰和,罗泽南攻安福,悉破平之。于是,湘勇渐习战阵,与楚勇埒矣。”

曾国藩评价刘长佑:

此老胸中甲兵,吾不能窥测。

2,刘长佑针对日本的奏折

1881年光绪七年九月十七日,刘长佑正担任云贵总督,老干部非常关切法国和日本对中国藩属国的侵略,于是上呈了一份奏折《熟审边情敬陈管见疏》。

刘长佑痛斥日本比法国还可恶,“同治之末,弄兵台湾”,“光绪二年,遂灭琉球,夷其宗社”。“国家既不问灭琉球之罪,则必不问灭越南之罪”,法国人有日本这个坏榜样就更嚣张了。

刘长佑建议趁法国大军还没有出动时(中法战争爆发于1883年12月),先讨伐日本,恢复琉球。

刘长佑认为当时的日本贸易主要依靠中国,不如先中断中日贸易,在经济上打击日本。

刘长佑还提出具体的三路进攻日本的设想:

1),“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这是北路军。

2),“别命一军出朝鲜以扼其西”。这时西路军。

3),水师“由宁波、定海率舟师趋长崎以攻其南”。这是南路军。

刘长佑认为,日本人“必当自溃”。

3,刘长佑的方案其实有很多漏洞

看上去方案很美好。

日本虽然开始了明治维新,但还没走上正规,政局复杂而混乱。

日本虽然废除了世袭武士,在农民中征兵,但还没来得及实现军队的近代化。

日本近代化第一师团又名东京师团,是1888年5月14日由东京镇台编组而成。

刘长佑上呈日本奏折时,日本军队还是半近代化的,与清军的湘军、淮军、楚军相比,战斗力并不占优势。日本的倒幕运动的战斗力度和持续时间都无法和清军与太平天国、阿古柏军战斗相比。

清军的湘军、淮军、楚军虽然也没有近代化,但购置了大量的西方先进武器,经历了太平天国、捻军、阿古柏军的锻炼,战斗力还有一些。

清朝从同治以来,实施洋务运动,购置和仿造枪炮,买了铁甲舰,经济实力远超日本,军事装备比日本要强。

刘长佑对陆军的认识基本正确,当时的清军在陆地上可以打败日军。

但刘长佑对海军认识不足,当时的清朝海军虽然买了几艘铁甲舰,但没有力量把大量陆军运到日本。

截止1881年,北洋海军购买了10艘军舰,大都是300多吨的蚊船级。当时清朝最先进的扬威号,排水量1350吨,由邓世昌接舰回国,于1881年11月22日到达天津大沽。

另外东北也无法取道松花江、黑龙江,运输陆军到库页岛,因为1860年,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以东和库页岛已割让给沙俄了。

刘长佑的这些信息非常闭塞,连一些基本国情的改变都不知道,或疏忽了。作为一个封疆大吏,这一点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由于越南问题,清朝和法国在1883年爆发了战争。

清朝根本没有力量同时对日本和法国开战,按刘长佑的计划,必须对日本速决速决,至少要在1882年底击败日本。

因为清朝的海军力量不足,只能骚扰日本的海岸,无法运输陆军登陆日本。而日本可以在港口修建炮台固守,势必成为持久战。

对日本和法国两面开战,是极其危险的。

清朝的军机处也知道不可两面作战,海军还是幼稚园水平,贸然出击日本,很有可能变成忽必烈第二,所以没有采纳刘长佑的建议。

但清朝的军机处并没有意识到军队全面现代化的问题,还沉浸在中体西用的美梦中,认为只要采购洋枪洋炮就行了。

这一点,日本人却认识到了,十几年后就彻底击败了清朝。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刘长佑生于清嘉庆年间,是湘军早期重要将领,早年曾跟随江忠源抗击太平军,在江中源战死后,他继承其衣钵继续与太平军作战,在多次作战中重创太平军,为清朝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做出了不小的贡献,而他也因功不断升迁,在后来做过广东、广西巡抚、云贵总督之职。


在任广西巡抚之时,他整顿吏治,维护当地秩序,提出文教策略,使得当地广西社会秩序逐渐稳定下来,要知道在此前广西可是太平军的发源地,历经战乱,破坏相当严重。

而在担任云贵总督之时,为巩固边疆,他与名将冯子材通力合作,歼灭了活跃在中越边境的土匪势力,换得了边疆安宁。

从功绩上来看,他毫无疑问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封疆大吏。

刘长佑还是一个特别有危机意识的人,在1881年的时候刘长佑就建议过先发制人讨伐日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建议,是因为他看到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已经慢慢显露出了侵略者的那副凶相,比如当时违反国际道义侵占琉球。

在刘长佑看来,日本再这样下去,接下来就是朝鲜、中国了,于是建议在日本还羽翼未丰之际给予其打击,倾全国之力消灭日本。刘长佑也相信当时的大清是有这个能力的,毕竟清朝当时正在搞洋务运动,水师、战船、枪炮等应有尽有,这时候也是检验自身能力之时。

刘长佑陈述完灭亡日本可能性后,还交了一份详细的灭亡日本计划书。


一、陈述日本侵略琉球罪行,然后选一有威望的大将起东三省之兵,出松花江以临库页岛。

二、一军出朝鲜,扼其西端

三、再选一习水师名将,由宁波、定海率水师奔赴长崎攻其南端

四、以防日本围魏救赵,在东南沿海设练军,起防御之态,以防日军来袭

刘长佑认为这样做符合道义,还能得到琉球臣民相助,又能使得朝鲜等国免遭蚕食,是大义之举。

不过当时的清统治者并没有采纳刘长佑的建议,至于原因个人认为是被打怕了,清廷考虑诸多,认为不应该再轻易开战了,它巴不得息事宁人,怎么可能会自己主动选择开战呢?

若清廷知道仅仅在十多年过后会被日本搞的不得不发动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不知后不后悔之前没听取刘长佑的建议,先下手为强呢?


其实刘长佑不单是提出抗击日本,他还曾提出率先出击抗击法国侵略者。同年,他在法国攻占河内后,上疏清廷说道:“法之处心积虑,乃在通商云南。”于是他提出多种抵御法国入侵的策略,主张举兵南下,援越抗法以卫国,但和出兵日本一样,建议依旧没有被采纳。

而在此后没多久,则发生了中法战争…

其实这里大胆想一下,若两次都采取了刘长佑的建议,当时的中国还会那么被动吗?

刘长佑因清廷多次没有接受他的建议,在次年即公元1882年称病辞官,回到湖南老家。此后他整日忧国忧民、郁郁不欢,最终于公元1887年在忧虑中溘然长逝。


夏目历史君


刘长佑湖南新乡人,湘军主要将领。与湘军名将江忠源交情深厚,两个人还是老乡(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两人奉命去镇压太平天国,初次出征就取得大捷。在随后的几年间刘长佑一直跟随江忠源四处剿灭起义军。然而在攻打泸州城的时候,江忠源不幸阵亡了。江忠源死后,刘长佑接手了他有的部下,他屡屡重创太平军,最后联和湘军其他将领剿灭了太平天国。他也因屡建战功而连连升迁。

太平天国灭亡后,他要镇压了不少农民起义。刘长佑这个人可以说是靠镇压农民起义发迹的。但他并不是不懂民间疾苦,当他任封疆大史时,在自己的辖区内,整顿史治,加强生产,在他的努力下,百姓的生活有了一定的好转。他的功绩不仅当地百姓称好,朝堂上也对他赞赏有加。由此可以看出刘长佑不仅军事上有过人的本领,政治上也是不错的。在那个相对封闭的年代,他却有着不同常人的眼光,(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刘长佑向光绪皇帝提出一个在当时来说非常大胆的建议。先发制人攻打日本。

他对光绪皇帝说道:日本已将琉球王国用武力吞并,已经开始对我朝的藩属国动手了,他日必犯我中华。趁他现在羽翼未满先发兵消灭他,当时清朝的北洋水师在亚洲范围内实力还是相当强的。如果举全国之力攻打日本,必定能消灭日本。也不会有后来的甲午战败,可惜刘长佑的这个建议没有被光绪皇帝采纳。由此可见刘长佑是一个非常有远见的人,他已经料定日本以后是我中华之大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