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精选10种“理气”中药本草养胃方,各种胃病轻松除

凡以梳理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理气药,又叫行气药。

老中医精选10种“理气”中药本草养胃方,各种胃病轻松除(仅供参考):

老中医精选10种“理气”中药本草养胃方,各种胃病轻松除

01·青皮·

药材特征:橘的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5~6月采集。

性味功用:味辛、苦,性温。疏肝理气,消积化滞。治疗饮食积滞导致的胃脘胀痛、食欲不振,常常与山楂、神曲、麦芽同用。每次用量3~10克。

02·陈皮·

药材特征:芸香科植物橘及其变种的果皮,于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陈久者为佳。其橘核、橘络、橘叶也可做药用。

性味功用:味辛、苦,性温。可理气健胃、燥湿化痰,具有良好的行气止痛、健脾和中功效,是治疗胃病最常用的中药之一。每次用量为3~10克。

03·乌药·

药材特征:樟科植物乌药的根。全年可采,冬春为佳,除去须根,趁鲜切片,晒干用。

性味功用:味辛,性温。顺气止痛,温肾散寒。一般用于治疗寒证胃痛,常与香附、木香、陈皮等同用;治疗胃痛偏热者,常与黄连、黄芩、蒲公英等同用。每次用量1~3克。

老中医精选10种“理气”中药本草养胃方,各种胃病轻松除

04·川楝子·

药材特征:楝科植物川楝的成熟果实,冬季采集。球形或椭圆形,以表面金黄色、肉黄白色、厚而松软者为佳。

性味功用:味苦,性寒,可行气止痛,杀虫。广泛用于肝郁化火所致的各种痛症,常与元胡、柴胡、白芍、枳实等配伍治疗胃痛。每次用量1~3克。

05·木香·

药材特征:菊科植物木香根,晒干后撞去粗皮。

性味功用:味辛、苦,性温。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该药善于行脾胃的滞气,是调理脾胃气机、行气止痛的重要药物。每次用量3~10克。

06·香附·

药材特征: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9~10月采收。干燥者多呈纺锤形,有时略弯曲,长1.5~4.5厘米,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

性味功用:味辛、苦、微甘,性平。疏肝理气,调经止痛,广泛用于气郁所致的疼痛,常用于治疗胃神经官能症,胃炎、溃疡所导致的胃脘气滞疼痛。每次用量6~12克。

老中医精选10种“理气”中药本草养胃方,各种胃病轻松除

07·佛手·

药材特征:芸香科植物佛手的果实,冬季采果,纵切为薄片,鲜用或晒干生用。

性味功用:疏肝和胃,行气止痛,燥湿化痰。治疗脾胃气滞的脘腹胀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多与木香、香附、砂仁同用。每次用量3~10克。

08·柿蒂·

药材特征:柿树科植物柿的花萼,秋冬采集。呈盖状,以红棕色、质厚、味涩者为佳。

性味功用:味苦、涩,性平。降逆止呃。治疗胃气上逆所致呃逆、止呕。每次用量6~10克。

老中医精选10种“理气”中药本草养胃方,各种胃病轻松除

09·刀豆·

药材特征:刀豆科植物刀豆的成熟种子。

性味功用:味甘,性温。温中降逆,温肾助阳。用于治疗虚寒证消化性溃疡、消化不良和急慢性胃炎之呃逆、呕吐,常与木香、柿蒂同用。每次用量10~15克。

10·枳实·

药材特征:芸香科植物酸橙的幼果,7~8月采集,圆球形,灰绿或黑绿色,上有密集的油点及微隆的皱纹。横切面果皮淡黄棕色,中央褐色。

性味功用:味苦、辛,性微寒。可破气消痞,化痰消积。用于治疗饮食积滞、脘腹痞满胀痛,多与山楂、麦芽、神曲同用,是治疗胃部常用的理气化痰药。每次用量3~10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