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開啟“震動模式”,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近日地震頻發

這兩天,地球像是開啟了“震動模式”,在短短48個小時的事件裡,數十起地震襲擊了以環太平洋為首的許多地區,印度尼西亞、南美委內瑞拉、斐濟、日本、瓦努阿圖等多個國家的居民更是受到了超過5級以上地震的正面衝擊,一些地震還引發了海嘯。

週二下午,一場7.3級的大地震襲擊了委內瑞拉東部沿海地區,這裡是主要貧困的漁業社區的所在地,震動了遠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的建築物,並在特立尼達部分地區摧毀了電力,地震深度在地表以下76.5英里(123公里)。

在這當中,僅僅是8月19日一天之內,印度尼西亞龍目島就遭遇了兩次強震襲擊,當天還碰上了斐濟8級強震;8月22日,委內瑞拉又發生7.3級強震,南太平洋的瓦努阿圖群島也發生6.6級強震,地震活躍程度可見一斑。

地球開啟“震動模式”,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近日地震頻發

地震已經引起地震學者的關注,因為這些地震的特點都非常鮮明——它們都集中發生在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這是全球最活躍的火山地震帶,它從南美洲和北美洲一直蔓延到亞洲東部和南太平洋。而在這當中,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臭名昭著的斷裂帶“聖安德烈亞斯斷層”也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一些研究人員擔心,環太平洋地震帶的活動可能已經處在高度活躍,這或許加大了加利福尼亞斷層產生8級以上破壞性地震的風險。

地球開啟“震動模式”,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近日地震頻發

尤其是此前發生在加利福尼亞州海岸的集群地震更是讓部分科學家表示擔憂,這被認為是位於美國西海岸海底的Juan de Fuca板塊的一系列活動造成的,這個小型板塊屬於卡斯卡迪亞俯衝帶的一部分,地震學家此前已經分析指出,這一地區發生的板塊運動可能引發一場9級的地震並且產生威力驚人的海嘯。

地球開啟“震動模式”,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近日地震頻發

但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而言,關於地震的研究仍然非常淺薄,很多遠離至今科學家們也沒有弄明白,儘管大家已經確認了巨大的火山地震帶也發現了局地的斷層,但在預測地震上,人類目前的技術都是相當的薄弱,目前的地震活躍情況科學家們仍然只能是警惕的觀望,下一次地震發生在哪裡、有多大、什麼時候發生仍然很難判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