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何将国民党元老的小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原因很感人

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许多中外名人都有自己的“座右铭”。一代伟人毛泽东当然也有座右铭,而且不止一个。

1914至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其时他的座右铭是:“贵有恒何必五更起三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青年时代,醉心于学习与革命的毛泽东还有一个座右铭:“不谈家庭琐事,不谈金钱,不谈妇女。”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毛泽东还有第三个座右铭。这个座右铭出自他的壮年时期,来自于一位国民党元老的作品。

这位国民党元老,名叫续范亭。

续范亭是我们山西人,生于1893年,他的家乡是山西省崞县,现在已经改名为原平市了,是县级市,隶属于地级市忻州市管辖。续范亭的革命资历很老,早年就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当过孙中山的卫士长。1911年辛亥革命时,续范亭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后组织西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

毛主席为何将国民党元老的小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原因很感人

作为国民党元老,他曾任国民军第六混成旅长、国民军军政学校校长等要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续范亭反对对日妥协,呼吁抗日。但国民党蒋介石政府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拒不纳谏。

1935年12月26日,在南京拜谒中山陵时,续范亭悲愤无比,剖腹自戕,以死来唤醒国人抗日。

续范亭剖腹明志时还留下一首绝命诗:赤膊条条任去留,丈夫于世何所求?窃恐民气摧残尽,愿把身躯易自由。

经抢救脱险后,续范亭在南京中央医院住了三个月,1936年11月,刚刚伤愈的续范亭接到杨虎城的邀请,赴西安共图抗日救国大业。1937年9月后,续范亭任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建山西新军,任新军抗日决死队总指挥。

在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举行的首次全民抗日动员大会上,续范亭主任热血沸腾地喊出:抗倭抗倭,还我旧山河;杀倭杀倭,斩尽东洋魔。擒倭擒倭,男儿大刀飞; 平倭平倭,爷爷叫中国。

动员得非常成功,山西民众抗日热情空前高涨。

1940年夏,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日军疯狂地报复“扫荡”,续范亭率机关奔走转战,结果病倒。中共中央得知后,于1941年春将他接到延安,当担架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杨家岭时,毛泽东和许多中央领导人特地走到山坡上去迎接。

续范亭出于传统的忠节之气影响,在抗日问题上曾想对政府采取“尸谏”,虽在中国产生过积极影响,却不是一种先进的形式。他最可贵之处,便是能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更新观念,从而能跳出晋绥和西北旧军人的圈子,在历史重要关头不惜与坚持反动立场的老友交火开战。

续范亭在疗养中得知阎锡山与日寇暗中勾结,愤然写下《寄山西土皇帝阎锡山的一封五千言书》,以三国时诸葛亮的口气,历数苍鬓老贼的罪行,最后又说:“我知道骂不死你。王朗能被诸葛亮骂死,是因为尚有羞耻之心,而你却无羞耻之心。”毛泽东看过后说:“廉顽立儒,振奋人心,是一篇檄文式的文章。”

续范亭和阎锡山是山西忻州老乡,家乡离得不远。那个时代的忻州,出了不少人才,如徐向前、薄一波,还有开国上将赵尔陆。赵尔陆是崞县(今原平市 ),与续范亭是同县的老乡。

为消除续范亭忧国剖腹的政治影响,国民党反动集团竟造谣说续范亭是因“失态”、“得了神经病”而自杀。后来,续范亭在一篇文章中,对当时造谣的事,讽喻地说:“不错,我是失恋了。早在国民党成立时,我就爱上了她,希望她将来能有出息。但我没想到她长大后变节了,被坏人引诱改嫁了。今年,她刚25岁,就已经丑陋得不像人样子了,我对她的确失望了,不再爱她了。”

在延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以及许多在延安的负责同志,都关怀续范亭的病情,四处给他寻找药品,经常到医院看望他。续范亭曾赋诗感慨:延安如故里,诊疗施百般;衣食愧饱暖,同志复时看。

毛主席为何将国民党元老的小诗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原因很感人

续范亭在病中

1942年3月间,续范亭写了一篇漫谈毛泽东的文章,可惜这篇文章没有保留下来,现在找不到了。同时还写了一首诗歌颂毛泽东:

领袖群伦不自高,静如处子动英豪。

先生品质难为喻,万古云霄一羽毛。

续范亭先是把文章和诗寄给毛泽东,接着又写了封信,请毛泽东同意他公开发表。

毛泽东于1942年5月14日回信表示:你三月间的漫谈,到今日才复你,可见我的不对。我把你的漫谈当作修省录,但不同意你的夸赞,因为夸得过高过实了。因此我也不把这漫谈退还你,目的是使你不能发表,我觉得发表不好,如你尚有副本,也务请不要发表,就你的地位说,发表也有妨碍的。不自高,努力以赴,时病未能,你的诗做了座右铭。(参见山西省原平市续范亭纪念堂内“毛泽东写给续范亭的信”手稿。)

被毛泽东当做“修省录”的“漫谈文章”,由于没有流传下来,不知写的是什么,想来对毛泽东是褒赞有加的,最终是没有发表。被毛泽东当做“座右铭”的诗,却有幸留存下来了。

毛泽东主席的谦逊,由此可见一斑,令人感动。

在延安养病的六年间,续范亭像小学生一样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曾在诗中写道:“大文如大餐,丰富复精美,使我饥肠人,欲罢不能止。”

1947年9月12日,续范亭因病重辞世,享年54岁。毛泽东和许多中共中央领导均发来唁电。毛泽东还派人送来花圈和挽联。挽词为毛泽东亲笔所书:为民族解放,为阶级翻身,事业垂成,公胡遽死?有云水襟怀,有松柏气节,典型顿失,人尽含悲!横幅为:范亭同志千古。

续范亭有三子一女,女儿续磊最大,其丈夫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穆青的代表作是名动一时至今闪光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广为世人所熟知。(刘继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