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几点,你就知道,为什么宝马3系的操控性体验好了!

首先说明,良好的操控和驾驶乐趣这件事儿不是一个完全确定的、可拆解的、标准化的量化概念。这里面存在一个见仁见智的主观臆断。

由于影响操控的标量和判断标准非常多,所以我这里只谈论日常驾驶中“过弯”这一个情景下的一种情况,尽可能用比较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数字,从自己的角度说一下宝马3系的操控乐趣。车子在入弯时的姿态和速度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载荷转移、悬架刚度、轮胎侧偏刚度、转向梯形的几何、牵引力(驾驶员的油门响应和动作)等等等……

看了这几点,你就知道,为什么宝马3系的操控性体验好了!

这个时候就不如只拿一个关键指标来重点解读,那就是前后轮的偏滑角:α = W·v^2/(C·g·r) (W=轮上载荷,v=车速,C=轮胎侧偏刚度,r=转弯半径)当前后轮偏滑角α 实时相等的时候,且车子前后轴载荷恒保持在50:50的情况下,车子会以一个既不过度转向也不不足转向的方式过弯。但出现这种情况还需要车辆匀速过弯,现实生活中这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看了这几点,你就知道,为什么宝马3系的操控性体验好了!

大家肯定是要踩刹车或者油门的嘛。而且每个人控制踏板的力度又不一样,这样一搞车子的前后载荷也肯定会发生变化的嘛,这就是载荷转移啦。在大马路上开,在不影响路人和交通的情况下,一般都会在入弯前制动,然后拖着油门杀过弯去。这时候车子的重心是后移的(踩油门的时候),后轮上载荷W的值是增加的,后轮的偏滑角α是增大的,而前轮偏滑角是减小的,这个时候那个小漂漂的感觉就出现了。

看了这几点,你就知道,为什么宝马3系的操控性体验好了!

这种动态平衡的“假漂移”在我过去开的Dodge Charger大鸡肌上是不会出现的,过大的轮上扭矩和别扭的底盘调校让驾驶员很难在没有足够经验和技巧的情况下体会这种小刺激带来的惊喜感。大多情况下是会spin或者失控打滑。

看了这几点,你就知道,为什么宝马3系的操控性体验好了!

而宝马50:50的前后载荷可以让整车在出弯时呈现“头轻脚重”(比如45:65)的载荷分布,实现一点儿可控的过度转向所带来的驾驶情趣。(这里要说明一下面得引起歧义,宝马对载荷比50:50的坚持当然不是为此,这只是诸多因素中的一条,这里不便展开详谈,有兴趣可以另择机细说。)这时候车子漂移了吗?并没有。驾驶员有feel吗?有的。这对于赛车手来说或者赛道上的驾驶来说就如同毛毛雨一般,没劲且太温柔,但是对于日常普通驾驶者来说呢?是一种有趣味的体验。

看了这几点,你就知道,为什么宝马3系的操控性体验好了!

汽车本身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相互影响和作用的零部件以及人机配合是很难用一种单一变量来进行描述和测量的。而驾驶和操控更是一种不那么理性的感知,这就愈加增加了评论客观性的难度。但3系的确是最平衡感受、也最有野趣的一辆车。它从来不是最快的,也不适合drag race,也不是最科技,更不是最舒适的,甚至在内外饰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大堆的槽点,但它骨子里却是一辆放大了汽车驾驶功能属性、含蓄了工具特性的好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