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文章|张 飞

排版|毛七七

从前,有一个出色的官二代,凭借自己的学识、节操和能力,一步步位极人臣。

但是,他不懂军事,给国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崔植,字公修,京兆长安人,祖籍博陵安平。其父崔婴甫的官职只是庐江令,所以他严格讲并不是顶层的官二代。

但是,他的近房大爷立下了遗嘱,立他为嗣子。这位大爷正是当时的宰相崔祐甫。于是崔植成为了宰相的儿子,这对他的仕途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可以荫官。

于是,他被补为弘文生。崔植潜心于经史,尤其精通《易经》;他与宰相郑珣瑜的儿子郑覃同时为补阙,都是贤宰相之后,朝廷每有得失,两人轮番上疏论奏争执,誉望蔚然。

同时崔植和诗人李贺也是好朋友,经常结伴出去玩。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崔植历任清要官职,曾任吏部郎中。有一次,舆论觉得他可以当御史中丞。但是他的竞争对手刑部郎中知杂崔元略却寻机诬陷他有失礼行为。于是崔元略当了御史中丞,崔植却没有。但是在御史中丞牛僧孺推荐下,崔植也做到了监察御史。大约唐宪宗元和十三年(818年),为给事中,被认为称职。

当时的宰相户部侍郎判度支皇甫镈因为能弄钱,很受宪宗宠信。但他奏减内外官俸时,崔植封还了宪宗同意的诏书,上表反对,使得宪宗收回成命。

于是当时人都觉得崔植真好,皇甫镈真坏。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元和十四年(819年)三月,宪宗以抚州司马令狐通为右卫将军,崔植封还诏书,说令狐通先前任寿州刺史时用兵失律,不宜奖用。宪宗令宰相告谕崔植,因令狐通父令狐彰有功,不忍弃其子,诏书才得以实行。

官二代啊,官二代。

不久,崔植被任为御史中丞。

该是你的还是你的。

他弹劾夏绥节度使田缙贪污军粮四万石、强取党项族羊马致使其结连吐蕃入寇等罪,九月,田缙被贬房州司马,判官邢翥、卢仲通都被贬,部将赵荣流放涪州。崔植作为谏官,颇振纪纲。

元和十五年(820年),宪宗崩,子唐穆宗继位。二月,崔植弹劾时任摄衡王傅的田缙蔑弃朝章、夏绥节度使李听罪恶传播内外,当处死。

八月,崔植以朝议郎、守御史中丞、武骑尉、赐紫金鱼袋被任为朝散大夫、守中书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

诏赠其生父崔婴甫礼部侍郎。十一月,考功员外郎李渤上奏称萧俛、段文昌、崔植等宰相不称职,不能劝阻宪宗游幸骊山,请求将三宰相与翰林学士杜元颖考中下。该奏折被留中。

其实,这是个神奇的flag……

因为萧俛、段文昌、崔植、杜元颖即将共同闯下一个大祸!

崔植曾对穆宗说贞观、开元之治的原因,并建议穆宗节俭。

穆宗的常见作风是,奖励你,但你的话我是不听的。

长庆元年(821年)正月,崔植以时任左散骑常侍崔元略为宣抚党项使出使党项,崔元略认为是崔植挟私恨排挤,口出怨言,称病不肯去,被崔植上奏出为黔中观察使。

报应啊!

九月,吐蕃遣使者尚绮力陀思来朝及乞求结盟,宰相崔植、杜元颖、王播商议,想要告庙。礼官认为不应该告庙,乃止。十月,崔植等三宰相前去与吐蕃盟誓。

同月,卢龙军节度使刘总请求辞职并将军镇控制权交给朝廷。

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因为卢龙军失控很久了。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安史之乱后第一任卢龙节度使是安史降将李怀仙,朝廷无力继续消灭安史余党,只能允许降将归顺。然后李怀仙被手下朱希彩杀死。朝廷派诗人王维的弟弟宰相王缙继任,但朱希彩不让王缙接手具体的东西,王缙只能走了,朱希彩继任。

后来朱希彩又被手下杀死,朱泚(和朱希彩不是亲戚)被拥立继任。当时朱泚还是忠臣,大镇节度使也不当了,入朝表忠,由弟弟朱滔继任。

结果,唐德宗年间,朱滔自立为王,朱泚更被拥立为帝,史称二帝四王之乱。

为了避免喧宾夺主,我们直接说结果:朱泚被杀,朱滔重归朝廷。朱滔死后,表兄刘怦被拥立。刘怦、刘济、刘总祖孙三代相继为节度使,其实都是半独立的:听朝廷话,但是不入朝。

刘总是杀父杀兄上位的,但便是禽兽,也会做有利国家的事,为朝廷送上了重新控制卢龙军的良机。而且提出了具体的处置卢龙军的方案:

1.推荐前宰相张弘靖为幽、涿、营节度使;

2.推荐平卢节度使薛平为平、蓟、妫、檀节度使;

3.推荐权知京兆尹卢士玫为瀛、莫观察使。

他的计划已经具体化了,把卢龙军一分为三,并且考虑到了具体的节度使人选。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河朔三镇

同时刘总将难以驾驭的都知兵马使朱克融等送往京城长安,请求朝廷对他们好一点,这样卢龙军就会以他们为榜样,尊奉朝廷的命令了。

朱克融就是朱滔的孙子,也就是说当初朱滔是有儿子的,天知道为什么卢龙军拥立老刘去了。

朝廷早就想重新全面控制卢龙军了,光听话不入朝是不够的,当初刘济也听话,但不妨碍朝廷巴不得刘济暴死,趁机夺权。

问题是这当口,穆宗和宰相崔植、杜元颖不懂军事,虽然接受了刘总的归顺,但没有严格领会刘总的精神,没有按刘总的计划去做。那3个方案,他们只执行了一条,任权知京兆尹卢士玫为瀛、莫观察使,而把其他地方都交给张弘靖一个人了,名将薛仁贵的后人薛平泪流满面。

而被送到长安的朱克融等人也不如意,他们每天找崔植和杜元颖求官,但这两位却一直在敷衍他们,最后逼得朱克融等人穷到加入了丐帮。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五月,张弘靖就任卢龙节度使,又召回朱克融等,朱克融等人虽然结束了丐帮生涯,却积了一肚子怨气。

张弘靖虽然之前在河东节度使任上表现很好,但到了卢龙军,却刚愎自用,讽刺士兵“目不识丁”,又管教不严,纵容部将韦雍、张宗厚虐待士兵。后来,张弘靖苛扣军犒二十万贯文钱,于是群情激愤,兵卒哗变,韦雍、张宗厚被杀,张弘靖被朱克融幽禁。

其实军队本来也没想撕破脸,请求张弘靖原谅自己,就这么过去了。但张弘靖气得一言不发,军队就觉得张弘靖不肯原谅自己。虽然最终还是放了他。

而卢士玫也被卢龙军拿下了,光有节操是没法打赢敌人的。

卢龙军就拥立朱克融为留后(顾名思义就是代理节度使)。

另一个闯祸的是崔植的再从兄户部侍郎、判度支崔倰。他仗着崔植是宰相,胡闹得很。

河朔三镇是卢龙军、成德军、魏博军。本来成德军的王承元、魏博军的田弘正都已经归顺朝廷了,但是王承元请求朝廷把他调走,这个没什么问题,然而调田弘正去做成德节度使的操作就很令人无语了,因为之前王承元的前任节度使王承宗(没错,是他亲哥)不乖,田弘正和成德军切磋过好几次,背了不少人命。

这个操作等于把田弘正扔进仇人窝了。

田弘正本来还带了两千人自卫,奏请朝廷赐给他们粮饷。崔倰不识状况,无远虑,认为田弘正既然统领成德军,成德军就有责任保护他,拒绝给魏博兵供其留在成德的粮饷。田弘正四次上表皆无果,只得遣魏博军归本镇。

把人身安全寄托在仇人身上,结局可想而知——卢龙兵变不久,成德都知兵马使王廷凑就把田弘正送上了西天。

当时唐穆宗还在大赦天下,还在给崔植加官。崔植儿子被恩泽了,崔植请求让给侄子。

但是,私德不代表能力。

第二个月,成德军监军就报告成德军出问题了,朝廷大惊。但因为崔植的缘故,人们也不敢说崔倰不是。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前面聊了崔植和杜元颖闯的祸,下面聊聊萧俛、段文昌闯的祸。

这两个人以为天下太平,就提出让藩镇按8%的比例裁军。

本来理论上这样也没什么问题,削弱藩镇就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权威,但当时唐朝的社会问题很复杂,对一般人来说,当兵远比务农划算,一个貌似简单粗暴的裁军并不能让被裁的士兵安心务农,而且士兵的待遇也是平时浴血奋战得来的,就这么砸人饭碗,不招人恨才怪。

这些士兵当时只能落草为寇,等卢龙成德两军都反了,就复出加入叛军;他们都是经验丰富,身经百战的职业选手,朝廷的军队虽然多,却没奈何。经验丰富的老将横海节度使乌重胤认为叛军气势正盛,建议等待时机,于是按兵不动。穆宗急于平乱,火线撤换乌重胤换成了杜叔良,结果屡战屡败,只能承认朱克融、王廷凑的节度使地位。

而魏博军也悲剧了,本来节度使是雪夜袭蔡州的名将李愬,答应帮田弘正的儿子田布报仇,但李愬正好病死了。田布继任魏博节度使,结果他手下史宪诚心思也活络了,逼他也学河朔三镇当年的样子,学老前辈田承嗣的榜样闹独立!

田布不愿意叛变,就在田弘正灵前自杀了!

他将遗书交给了从事李石。

十二月,谏议大夫李景俭在史馆饮酒后乘醉去中书省谒见宰相,呼王播、崔植、杜元颖之名,当面指责他们的过失,言辞很悖慢。

——不知道是不是提到了藩镇的事。

宰相们用谦逊的话止住他,不久奏贬他为漳州刺史,当日与李景俭一同饮酒的兵部郎中知制诰冯宿、库部郎中知制诰杨嗣复、起居舍人温造、司勋员外郎李肇、刑部员外郎王镒、史官独孤朗等都被贬逐。李景俭未到漳州,元稹拜相,改李景俭为楚州刺史,议者认为李景俭辱骂宰相,未到贬所就迁官,不合理。元稹惧怕,改李景俭为少府少监。

《新唐书·藩镇宣武彰义泽潞传》指萧俛为导致唐朝藩镇之乱的庸佐。

北宋宰相王安石认为萧俛裁军是正确而必要的,酿成藩镇复叛是因为措施不得法。

南宋秘书郎唐文若《文思箴》:

萧俛去兵,祸乱乃萌。

关于当时背景下裁军的是非,上面已经论证过了,而且如上文所述,该背锅的大臣绝不止萧俛一个,崔植、崔倰也跑不掉。崔植的心里惭愧得很。他器量谨厚不假,但祸的确是他不懂军事闯下来的。

长庆二年(822年)二月,崔植以正议大夫、守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骑尉、赐紫金鱼袋罢相为刑部尚书,散官勋赐如故。长庆四年(824年),授鄂岳观察使。

他终于用前途为自己闯的祸买了单。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当年,唐穆宗崩,子唐敬宗继位,十月,崔植以鄂岳观察使、检校兵部尚书被任为检校吏部尚书,兼广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岭南节度观察经略使。刘蜕有《献南海崔尚书书》。宝历二年(826年)三月,崔植奏请停广、湖、封、雷、潘、辩等七州除折冲别将外之戍军,获准。

唐敬宗弟唐文宗登基后,于大和元年(827年)正月召崔植回京为户部尚书。二年(828年)十月以崔植为华州刺史、镇国军使。三年(829年)正月,崔植卒于华州刺史、镇国军潼关防御使任上。

白居易作《和自劝二首》,感慨半月之间,自己的四个好朋友韦处厚、孔戢、钱徽、崔植四人相继去世。

书生误国|中唐官二代宰相崔植

​《新唐书》赞曰:

引妖就暝,以夺厥明,宁萧俛、崔植等谓耶!

曾经和崔植齐名的官二代郑覃在文宗年间也做到了宰相。拜相迟不代表逊色,因为某种意义上他比崔植小了一辈——他弟弟郑朗,另一位未来宰相,是崔植的女婿。

后面的大舞台属于郑覃、郑朗兄弟,也属于李石——田布死后,李石投靠了李愬的弟弟新任河东节度使李听,并随他调任各地,有一次奉命入朝奏事,得到了唐文宗的赏识,最终官至宰相。而李听也间接地让史宪诚用自己的生命为田布之死买了单。

若是李听当初被崔植弹劾死了,历史就不知道要走向何处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