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的大誅殺(下)

因為分類彙總的緣故,一些上篇沒涉及到的部分會在這篇細寫,如隋朝的文教、法制等等。小編無意否認開皇之治曾經是一個盛世,寫文時也會盡量照顧隋朝愛好者的心情。

當然,本文主要還是聊聊那些隋文帝楊堅殺的人和殺人的理由。

8

隋朝開國元勳王誼、元諧都是楊堅的老同學。當初司馬消難起兵,王誼就是奉命討伐的行軍元帥。

楊堅當皇帝后,王誼、元諧都沒有被任用,互相往來。有人告發他倆謀反,楊堅調查了沒這事,安慰了他倆。

早在開皇五年(585年),有人告發王誼想稱王,彈劾王誼大逆不道。楊堅含淚賜死王誼。

元諧也愈發被疏遠,但因為是舊臣,仍然可以上朝及享受楊堅的恩禮。

同樣是不被重用,同樣是彼此往來,有的人就沒那麼好的命了。開皇六年(586年),楊堅破獲組團謀反案,殺了幫助自己上位的劉昉、宇文忻、梁士彥。

有一次楊堅大宴百官,元諧上前說:

陛下威德遠被,臣請突厥可汗為候正,陳叔寶為令史。

沒想到,楊堅卻說:

朕平陳國,以伐罪吊人,非欲夸誕取威天下。公之所奏,殊非朕心。突厥不知山川,何能警候!叔寶昏醉,寧堪驅使!

元諧馬屁拍到了馬腿上,只得默然而退。

後來便有人告發元諧與從父弟上開府元滂、臨澤侯田鸞、上儀同祁緒等謀反,有關部門調查後說:元諧圖謀陷害重臣廣平王楊雄、左僕射高熲,還對元滂說自己是主人、殿上的是賊,讓元滂望氣;元滂說楊堅的雲氣如同蹲狗走鹿,不如我輩有福德。

楊堅大怒,殺了元諧等四人,抄家。

當初楊堅剛輔政,元諧曾對他說,你如果不結黨,就如“水間牆”一樣危險。楊堅當了皇帝,就笑著問元諧:

水間牆竟何如也?

現在他給了元諧一個完整的答案,水間牆不但安如泰山了,還能把你壓死。

內史令李德林是輔佐楊堅開國的功臣,當初代表北周朝廷給楊堅加封大丞相、加九錫、加殊禮及禪位的詔書都是出自他手;但因為反對楊堅殺光北周宗室,已經被楊堅猜忌。開皇十年(590年),虞慶則等奏請廢除五百家鄉正,楊堅下令同意。李德林反對,說:這事我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既然設置了又馬上廢除,不是帝王的做法,會引起天下人議論的。

楊堅拍案而起:我要是聽你的,豈不成了王莽了!

李德林被貶到地方,又被彈劾,兩年後病死。

開皇十一年(591年),楊堅的胞弟滕王楊瓚在慄園伴駕時暴薨,人們傳言他是被鴆殺的。畢竟之前楊瓚不支持楊堅篡國,甚至還謀害楊堅。

雖然先前所謂原北周西河公主與駙馬劉昶圖謀為北周報仇只是楊堅的一個局,但開皇十七年(597年),楊堅真的殺了劉昶。

同年,同為開國功臣的右武候大將軍虞慶則奉命為桂州道行軍總管征討嶺南叛軍,小舅子趙什柱為府長史隨行。趙什柱與虞慶則愛妾私通,恐事情發覺,便誣告虞慶則不願遠征。平亂後,虞慶慶則眺望潭州臨桂鎮的山川形勢,說:

此誠險固,加以足糧,若守得其人,攻不可拔。

派趙什柱到長安奏報平叛形勢。

趙什柱到長安,誣告虞慶則正在籌劃叛亂。

虞慶則卒。

曾參與平定尉遲迥的滅陳功臣王世積本已經嗜酒如命,不參與政事。開皇十八年(598年),親信皇甫孝諧犯罪,逃到王世積處,王世積拒絕收留他。皇甫孝諧被髮配桂州,臨行前檢舉王世積陰謀叛變。

王世積卒。左衛大將軍元旻、右衛大將軍元胄也因為曾接受王世積的禮物而被免官。而罪人皇甫孝諧卻反被拜為上大將軍。

其他開國功臣裡,鄭譯一度被罷官,曾說服楊堅把握機會、說服原本觀望的李穆效忠的柳裘被外放,盧賁被貶,生理學上倒是善終了,但楊堅自己卻親口說,這些人雖然都是幫我成事的人,卻也都是反覆小人。

楊堅說:

故昉謀大逆於前,譯為巫蠱於後。如賁之徒,皆不滿志。任之則不遜,致之則怨,自難信也,非我棄之。眾人見此,或有竊議,謂我薄於功臣,斯不然矣。

《隋書》:

其草創元勳及有功諸將,誅夷罪退,罕有存者。

9

楊堅是漢人,基本白撿了北周宇文氏的鮮卑政權,又滅了南陳,統一了中國,結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建立了統一的漢人皇朝,彷彿功莫大焉。

楊堅下令禁止民間修國史評判人物。著作佐郎王劭私下修北齊史被告發,楊堅看了他寫的史卻很高興,起用為員外散騎侍郎,負責撰修起居注。王劭從此大拍楊堅馬屁,當上著作郎,撰成《皇隋靈感志》30卷,美化隋朝的統治,著有《隋書》80卷,把楊堅吹得天上有地上無。

難道愛學庾信寫文章還出過文集有德行有聲望還能打仗的宇文招就不能帶領北周一統天下,就不能推行漢化嗎?

陳叔寶以前是南陳皇帝時,看到楊堅的畫像就害怕,說不願意見到這個人;這時,這位如今的長城郡公卻甚至要楊堅給個官職方便上朝,楊堅哭笑不得,說他全無心肝、不知羞恥。

早在梁武帝時期,就已經有了考試選官制度,即科舉制的萌芽。楊堅於開皇七年(587年)進行制度改革,下詔各州每年推薦三人(制諸州歲貢三人)應考“秀才”,就此真正創立了科舉制。

小編也想吹一吹楊堅對文教事業的貢獻,但是,仁壽元年(601年)楊堅下的這道詔書太不給面子了:

“儒學之道,訓教生人,識父子君臣之義,知尊卑長幼之序,升之於朝,任之以職,故能贊理時務,弘益風範。朕撫臨天下,思弘德教,延集學徒,崇建庠序,開進仕之路,佇賢雋之人。而國學胄子,垂將千數,州縣諸生,鹹亦不少。徒有名錄,空度歲時,未有德為代範,才任國用。良由設學之理,多而未精。今宜簡省,明加獎勵。”於是國子學唯留學生七十人,太學、四門及州縣學並廢。

也就是說,他關閉了天下除了國子學以外所有的學校,而國子學的學生,也只剩下了七十人!

10

早先給楊堅看相的趙昭曾說:“公當為天下君,必大誅殺而後定。善記鄙言。”

如果以前的殺伐都還能用政治需要解釋,那麼作為開國皇帝,坐穩了位置以後,就該創立法系,依法治國了。只有確立了秩序,才能有法可依,確保長治久安。楊堅決不是那種只想過把癮就死的異類。

何況,法制建設對楊堅而言,並不陌生。

楊堅輔政的時候,鑑於周宣帝時期“邢政苛酷,群心崩駭”,主張“法令清簡”,並且“躬履節儉”,結果“天下悅之”,為自己爭取到了人望和支持。

楊堅登基後,為改革舊律,命高熲、鄭譯、楊素、蘇威、裴政等十四人廣泛採用魏、晉、齊、梁各律的優點,“沿革輕重,取其折衷”,制定《新律》,當年十月完成,頒佈實行。開皇三年(583年),楊堅“因覽刑部奏,斷獄數猶至萬條。以為律尚嚴密,故人多陷罪”,因此又命蘇威、牛弘等人,本著刪繁就簡,以輕代重為原則,對新律重新更定,製成《開皇律》,共12篇500條。其重新確定了五刑、八議、十惡制度,為後朝法典相繼沿用,在中國法制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與舊律相比,刪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罪一千餘條。主要參照北齊,部分參照北周的法律而製成。其篇目分別是:名例、衛禁、職制、戶婚、廄庫、擅興、賊盜(亦作盜賊)、鬥訟、詐偽、雜律、捕亡、斷獄十二篇。還制定了一些有利於平民的訴訟程序,如百姓有冤情,可逐級上告,甚至直到朝廷。

《開皇律》廢除了前朝的鞭刑、梟首、轘裂等酷刑,以及“孥戮相坐之法”。確立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種刑罰共分二十等,即死刑二等:絞、斬;流刑三等: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或服勞役二年、二年半、三年;徒刑五等:一年、一年半、二年、二年半、三年;杖刑五等:自六十到一百;笞刑五等:自十至五十。

新的五刑制度自《開皇律》確定為法定刑法後,取代了墨、劓、刖、宮等割裂肌膚、殘害肢體的肉刑,為歷史形制的進步,被以後歷代律典所沿用。

《開皇律》被史學家譽為好法,其上承漢律的源流,各項基本制度均被唐律直接繼承,成為唐律的直接藍本。後來又為宋、明、清各朝所沿用,在中國法律制度發展史上佔著重要的地位,並對古代日本、朝鮮、越南等國建立和完善法制產生過影響。

至於侷限性,當然也是有的——貴族、官員享有特權。凡是在八議範圍內的人或七品以上官吏犯罪(十惡除外),都可以減罪一等。九品以上官吏犯罪,可以用錢來贖罪。

隋文帝楊堅的大誅殺(下)

不知楊堅自己有沒料到,等他死了一千多年,還會有人吹他的,畢竟連敵國突厥都稱他為聖人可汗了。想當初,他隨軍滅北齊的時候,關閉已久的定州城西門不就是遇到了他這個聖人,才開的嗎?

雖然《開皇律》很好,但對楊堅來說,還不夠。

他不需要被條條框框限制,他還能在《開皇律》以外,現場發明法律殺人。

他在調查出幽州總管燕榮種種貪暴行為後,就殺了燕榮;而開國之初擔心功高震主幹脆自覺貪汙自保的老將梁睿,沒事,善終了。

有一次楚州參軍李君才批評楊堅太寵信高熲,楊堅大怒,下令當場杖殺。但當時沒有廷杖,於是李君才被馬鞭抽死。

楊堅覺得這樣處死人真麻煩,又恢復了廷杖。等真的打死了人,又怪其他官員不勸諫。

有一次楊堅想在六月杖殺人,正直的大理少卿趙綽勸阻說六月乃萬物成長時節,不能殺人。楊堅說:“六月萬物成長,必有雷電,朕殺人是替天行道有啥不可以?”於是又殺人了。

刑部侍郎辛亶穿紅褲子上朝,幾乎被下令斬首,又是趙綽據理力爭救了人。

楊堅晚年各種因為小過失殺人,甚至故意做行賄的局,等別人中套受賄了,再處決。

《隋書》:

逮於暮年,持法尤峻,喜怒不常,過於殺戮。嘗令左右送西域朝貢使出玉門關,其人所經之處,或受牧宰小物,饋遺鸚鵡、麖皮、馬鞭之屬,上聞而大怒。又詣武庫,見署中蕪穢不治,於是執武庫令及諸受遺者,出開遠門外,親自臨決,死者數十人。又往往潛令人賂遺令史府史,有受者必死,無所寬貸。議者以此少之。

房玄齡、蕭瑀:

文帝勤於為治,每臨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論事,衛士傳餐而食;雖性非仁厚,亦勵精之主也。

但也正是房玄齡,早在年輕的時候,就斷言,看起來如日中天的隋朝,其實危機四伏。

《舊唐書·房玄齡傳》:

嘗從其父至京師,時天下寧晏,論者鹹以國祚方永,玄齡乃避左右告父曰:“隋帝本無功德,但誑惑黔黎,不為後嗣長計,混諸嫡庶,使相傾奪,諸後藩枝,競崇淫侈,終當內相誅夷,不足保全家國。今雖清平,其亡可翹足而待。”(房)彥謙【即房玄齡的父親】驚而異之。

唐太宗也對兩位重臣的觀點進行了補充:

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則照有不通,喜察則多疑於物。事皆自決,不任群臣。天下至廣,一日萬機,雖復勞神苦形,豈能一一中理!群臣既知主意,唯取決受成,雖有愆違,莫敢諫爭。

11

大臣如此,親生兒子也難以倖免。

楊堅的五個兒子都是獨孤皇后所生:太子楊勇,晉王楊廣,秦王楊俊,蜀王楊秀,漢王楊諒。

楊廣才二十歲就成了滅陳之戰的掛名統帥,滅陳後又安定了江南的二次叛亂,還曾經率軍征討突厥。

雖然滅陳之戰主要靠的是高熲、楊素這些外掛,雖然征討突厥的時候其實沒遇到敵人。但長得帥又會寫文章的楊廣相信,自己是個全能天才,皇帝應該自己來做,怎能便宜大哥?

於是他開始結交楊素兄弟,刷母后的印象分,同時找楊勇的毛病。

楊勇雖然“頗好學,解屬詞賦,性寬仁和厚,率意任情,無矯飾之行”,但毛病也不難找:好色、奢侈。

楊勇的正妃元氏是獨孤皇后親自挑選的,卻莫名其妙死了,獨孤皇后一直覺得有問題;而楊勇的長子楊儼,是和愛妾雲昭訓野合所生。

將來一旦楊勇登基,很可能立雲昭訓為皇后、楊儼為太子,愛子楊廣等人反要對雲昭訓行禮,這怎麼能忍?

看人家楊廣多好,平時連樂器也不碰,就一個老婆,沒什麼姬妾,也沒什麼庶子,哪像楊勇,和那麼多女人生出那麼多豚犬一樣的孩子來!

為了扳倒楊勇,楊廣集團決定先扳倒楊勇的兒女親家高熲。雖然高熲曾是獨孤皇后的父親獨孤信的家客,獲賜姓獨孤,也因此得到獨孤皇后的親近禮待。

但一起獨孤皇后自己作出的人命案使得獨孤皇后對高熲的態度出現了大轉彎。具體是什麼情況,小編稍後再說。

儘管她自己也至少曾經是庶出(她的異母弟獨孤陀是嫡出),儘管她曾經撫養過生母健在的庶出的小叔子楊爽,但有些事她是真的看不過眼。

後見諸王及朝士有妾孕者,必勸上斥之。

人一旦討厭一個人,便會出現疑鄰盜斧的心態,看對方做什麼都不順眼。高熲也是有妾的,喪妻期間妾生子了,更是觸了獨孤皇后的底線。

還有誰犯了這一條呢,對,就是楊勇。

但是,獨孤皇后真的不是什麼一夫一妻無妾制的先驅,因為她自己就沒有實踐過這事:

初,文獻皇后功參歷試,外預朝政,內擅宮闈,懷嫉妒之心,虛嬪妾之位,不設三妃,防其上逼。自嬪以下,置六十員。加又抑損服章,降其品秩。

她因為吃醋,殺了一個宮女,結果被楊堅甩臉,雖然在大臣居中調解下就這麼過去了,也“自此意頗衰折”:

尉遲迥女孫有美色,先在宮中。上於仁壽宮見而悅之,因此得幸。後伺上聽朝,陰殺之。上由是大怒,單騎從苑中而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里。高熲、楊素等追及上,扣馬苦諫。上太息曰:“吾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熲曰:“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上意少解,駐馬良久,中夜方始還宮。後俟上於閣內,及上至,後流涕拜謝,熲、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極歡,後自此意頗衰折。

獨孤皇后懷恨於高熲,就是始於被高熲稱為“一婦人”。

而真正有後宮名分的女子不但不怕被她傷害,而且已經得寵到了讓她親兒子費力討好的地步:

宣華夫人陳氏,陳宣帝之女也。性聰慧,姿貌無雙。及陳滅,配掖庭,後選入宮為嬪。時獨孤皇后性妒,後宮罕得進御,唯陳氏有寵。晉王廣之在藩也,陰有奪宗之計,規為內助,每致禮焉。進金蛇、金駝等物,以取媚於陳氏。皇太子廢立之際,頗有力焉。

漸漸的,楊堅知道高熲好多黑材料,什麼自比司馬懿、什麼說自己如果是皇帝當如何、甚至詛咒楊堅活不過開皇十九年……

要不是楊堅考慮到虞慶則和王世積剛死,顧忌自己的名聲不願意連續三年殺功臣,高熲也要下去陪老同事們喝酒了。

高熲的母親曾經勸高熲小心,如今高熲被免職,以為可以全身而退了,很開心。

高熲倒了以後,楊素屢次故意激怒楊勇,回去就報告說楊勇懷怨,又和獨孤皇后屢次說楊廣的好話。

楊堅本身也對楊勇提防得很,有一次百官去東宮朝見楊勇,他就很不愉快;更選了強壯的人保護自己,卻覺得東宮左右不需要強壯。

終於,楊勇也倒了。

《隋書》認為楊勇:

資於骨肉之親,篤以君臣之義,經綸締構,契闊夷險,撫軍監國,凡二十年,雖三善未稱,而視膳無闕。

這也是當時人們的看法,也就是說,當了近二十年太子的楊勇並沒有做什麼不得不廢的錯事。很久前洛陽人高德曾經上書要楊堅內禪給楊勇,但這也不代表楊勇想逼宮。當然,當太上皇這種躲懶的事,楊堅是拒絕的。

楊勇的屬官太子洗馬李綱曾說:

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若得賢明之士輔導之,足堪繼嗣皇業。

這是開皇二十年(600年),楊素還趁機公報私仇,進讒言說名將史萬歲正在和楊勇會面。

史萬歲卒。

當然,楊堅是不會錯的,雖然他後悔了,但還是下詔把死人史萬歲罵一頓。

楊勇倒臺後,楊廣被立為太子,這引起了楊秀的不滿,就你能超車?

但是玩心眼,楊秀不是楊廣、楊素的對手,很快也被找出一堆毛病拿下了——他本來就奢侈、逾制,何況對方還製造證據說他用布娃娃詛咒父皇楊堅和弟弟楊諒,氣得楊堅大罵:“我實在不知道楊堅、楊諒是你什麼親戚!”最後將楊秀廢為庶人囚禁於內侍省。

更悲哀的是楊俊:在兄長楊勇落馬以前,他就已經因為父皇的鐵面無私和法不容情,連性命都失去了。

這絕不是楊堅大義滅親處決了罪大惡極的親生兒子,其實事情是這樣的:

楊俊的王妃是崔弘度的妹妹,對楊俊的好色很不滿,在瓜中下毒,導致楊俊臥床不起。楊俊明明是被投毒的受害人,楊堅卻因為他生活奢侈罷了他幷州總管、二十四州諸軍事的官,連幫楊廣奪嫡的楊素都看不下去了說楊俊沒那麼大的罪過,楊堅卻怒了,說:“你為什麼不制定一套皇子專用的法律!”並且責罵楊俊,終於罵得楊俊鬱悶之下越病越重,終於病死。楊堅知道了也只是哭了幾聲而已。楊俊的手下希望為楊俊立碑紀功,楊堅也拒絕了。崔妃被處死後,群臣上奏楊俊的兩個兒子都是罪婦所出,應該一併獲罪,沒資格主喪襲爵,導致秦王系竟然絕封。

後來秦王系復封了,因為楊堅死了。

12

仁壽四年(604年),楊堅病重,太子楊廣侍疾。

楊廣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相信,自己是父皇最中意的兒子,也是最理想的接班人。

雖然那天好像有人聽到楊堅喊了一句“獨孤誤我”,但是,錯的是獨孤皇后,和楊堅有什麼相干?

獨孤皇后聽不到了,她在兩年前也就是仁壽二年(602年)已經化身妙善菩薩,昇天歸位了。這不是小編尬吹,這是隋朝的好乾部王劭尬吹的。更能尬吹的是當時負責為皇后挑選葬地的上儀同三司蕭吉,他選好了一塊風水寶地,說如此隋朝可以延續兩千年二百世。當時楊堅對蕭吉的說法將信將疑,但還是採納了。

他不知道蕭吉退朝後換了一種說法解釋自己的卜辭。

獨孤皇后死得及時,沒看到同一年她的另一個親兒子楊秀落馬。

據說當時楊廣人前哭得很傷心,回去就有說有笑喝酒吃肉,彷彿南齊影帝蕭昭業涅槃復生。

楊堅從來沒有錯,錯的從來都是別人。

即使他沒把和小兒子楊諒約好的暗號告訴楊廣,給楊廣登基的前景平白添了一場堵。

楊廣登基後,改元大業,弄死了楊勇父子,在楊素幫助下鎮壓了作亂的弟弟楊諒。先前楊堅曾經罵楊諒如籠中雞雛,一旦沒有他這個爹罩著,一旦搞事情肯定被擒,這下應驗了。

隋文帝楊堅的大誅殺(下)

至於楊秀,囚禁如故。

楊廣限制紙筆供應,限制修史,要是改朝換代以後,別人把他們老楊家篡位的時候做的那些缺德事抖出來,說什麼楊堅白撿了北周,還把尉遲迥比作王凌諸葛誕,那可實在不好。

《魏鄭公諫錄·對隋大業起居注》:

太宗問侍臣:“隋《大業起居注》,今有在者否?”公對曰:“在者極少。”太宗曰:“起居注既無,何因今得成史。”公對曰:“隋家舊史,遺落甚多。比其撰錄,皆是採訪,或是其子孫自通家傳參校,三人所傳者,従二人為實。”又問:“隋代誰作起居舍人?”公對曰:“崔祖浚、杜之松、蔡允恭、虞(世)南等。臣每見虞南說,祖浚作舍人時,大欲記錄,但隋主意不在此,每須書、手、紙、筆所司多不即供,為此,私將筆抄錄,非唯經亂零落,當時亦不悉具。”

他相信自己文才天下第一,曾說:世人都說我是繼統,但就算我和士大夫們比拼文才,也該輪到我做皇帝。

隋朝其實有兩個數據可以當峰值吹一吹,一個是耕地面積,但是比本朝都大,可以判斷為出了烏龍。而另一個水分就少多了,是藏書。

《隋書·經籍志一》:

今考見存,分為四部,合條為一萬四千四百六十六部,有八萬九千六百六十六卷。

楊廣本身就是一個文藝青年,甚至還開創了自動化圖書館的先河:

《太平廣記·伎巧二》引《大業拾遺記》:

隋煬帝令造觀文殿。前兩廂為書堂,各十二間。堂前通為閣道。承殿,每一間十二寶廚。前設方五香重床,亦裝以金玉。春夏鋪九曲(曲字原缺,據黃本補。)象簟,秋設鳳綾花褥,冬則加綿裝須彌氈。帝幸書堂,或觀書,其十二間內,南北通為閃電窗。零籠相望,雕刻之工,窮奇極之妙。金鋪玉題,綺井華榱,輝映溢目。每三間開一方戶,戶垂錦幔。上有二飛仙,當戶地口施機。舉駕將至,則有宮人擎香爐,在舉前行。去戶一丈,腳踐機發,仙人乃下閣,捧幔而升,閣扇即開,書廚亦啟,若自然,皆一機之力。舉駕出,垂閉復常。諸房入戶,式樣如一。其所撰之書,屬辭比事,條貫有序,文略理暢,互相明發。及抄寫真正,文字之間,無點竄之誤。裝翦華淨,可謂冠絕今古,曠世之名寶。自漢已來訖乎梁,文人才子,諸所撰著,無能及者。其新書之名,多是帝自制,每進一書,必加賞賜。

大業元年(605年),楊廣設進士科取士。但是隋朝科舉要求五品官推薦才能參與,並沒有向無背景的讀書人敞開大門,“投牒自進”什麼的,不存在。隋朝用人主要還是察舉制,終隋一朝,可考的科舉取士竟然不足十人,當然也就談不上什麼動搖統治集團的利益了。

大業五年(609年),隋朝人口達到了8,907,546戶,46,019,956人,這也是隋朝可考的人口巔峰。

這一年,楊廣也達到了自己在文學界的巔峰,他終於找到機會賜死了他認為(嘴上未必樂意承認)文才勝過自己的薛道衡。

有了那麼多藏書,自己又那麼有文化,楊廣很滿意。他經常下詔強調自己愛惜百姓,偶爾巡個遊,減免一些賦稅,去一下西域,打一下吐谷渾,修一下東都,修一下長城,修一下大運河。在這些個過程中雖然免不了死一些人,但我的年號是大業,能不死人嗎?

他繼承的底子真的不錯:

地廣三代,威振八紘,單于頓顙,越裳重譯。赤仄之泉,流溢於都內,紅腐之粟,委積於塞下。

隋文帝楊堅的大誅殺(下)

然而楊廣有個毛病,不愛聽人勸告。他曾親口說:

我性不喜人諫,若位望通顯而諫以求名,彌所不耐。至於卑賤之士,雖少寬假,然卒不置之地上。汝其知之!

大概的意思是,別勸朕這樣那樣,不然不管你是富貴還是貧賤,早晚往死裡收拾你!

當初楊勇被廢,元胄曾參與其事,元旻苦諫之際,元胄罔顧當初曾一同獲罪的難友之情公然補刀,導致元旻被殺。然而元胄還是因為與楊秀有來往而被除名,楊廣登基後,也沒有提拔他。於是他對因罪被廢的將軍丘和口出怨言,丘和第二天就把這事告訴了楊廣,於是被任為代州刺史,而元胄只能去另一個世界繼續保護楊堅了。

大業二年(606年),屢次幫助楊廣的楊素暴卒。據知情人透露,楊廣早就盼著楊素死了,楊素也知道,連藥都不吃了;一說楊素就是被楊廣毒殺的。更有好事者把比楊素早死了那麼幾天的太子楊昭都說成了被楊廣誤毒殺的。

楊廣複用高熲為太常,但是,高熲不但上奏勸諫,還議論楊廣的不是。大業三年(607年),楊廣命人制一可容納數千人的大帳蓬招待突厥啟民可汗,得知賀若弼、高熲、宇文弼等議論他奢侈無度,就以“誹謗朝政罪”將他們都送上了西天。

你敢亂說話,就怪不得我判你死刑,懂?

大業八年(612年),因為高句麗不臣,楊廣徵發了一百十三萬大軍,相信在他的指揮下,一人一口口水也能把高句麗淹死。

他相信,父皇留下的秩序會被自己一直髮揚下去,自己也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沒有之一……

隋文帝楊堅的大誅殺(下)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