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為何不稱隋太祖或高祖,而稱隋文帝?

楊堅的諡號是“隋文帝”,廟號是“隋高祖”。是唐朝以前習慣性的把皇帝用諡號來稱謂,後世人就皆沿用至今。諡號和廟號都是後人給起的,不是自己起的。

楊堅為何不稱隋太祖或高祖,而稱隋文帝?

一、諡號和廟號的區別

廟號起源於商朝,起初非常嚴格依照“祖有功宗有德”的標準。而諡號誕生於周朝,是對於一個重要人物一生的事蹟和品德修養評定褒貶的稱號。廟號不是誰都可以有,只有文治武功非常出眾的帝王才有,碌碌無為的皇帝可能也沒有。諡號則不然,帝王可以有,王侯將相甚至皇后、妃子都可以有。

楊堅為何不稱隋太祖或高祖,而稱隋文帝?

比如:漢高祖劉邦,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諡號本來一幫不用“高”,但後世子孫認為劉邦的功勞太大,就叫“高皇帝”,所以,後來被人稱為“高祖”沿用。漢武帝劉徹,廟號為“世宗”,諡號“武”,故後世以諡號稱謂“漢武帝”。

楊堅為何不稱隋太祖或高祖,而稱隋文帝?

又比如:岳飛冤案平反後,被賜諡號“武穆”。

二、隋文帝是諡號,不是廟號,他的廟號還真是“高祖”。

一般“太祖”這個廟號是給開創基業的開國皇帝的,也就是這個家族大業的創立者。比如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有人要問了,隋文帝不也是開創性的開國帝王嗎?其實,隋文帝楊堅不是個一般人家,典型高二代加富二代,他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時期的大將軍,地位十分顯赫。楊堅在多了權後,建立大隋,直接把自己的父親追認為“隋太祖”,所以,太祖這個廟號已經被楊忠用掉了。故而,楊堅廟號為“高祖”。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比如:李淵追封祖父(初稿有誤,經網友提醒後更改)李虎為“太祖”,而自己被後世稱“高祖”廟號。而隋文帝楊堅的文治武功兼有,諡號給“文”、“武”均可,可惜,楊堅追諡自己的父親為“武元皇帝”。“武”這個諡號也用掉了。所以,楊堅諡號為“文皇帝”,被後世稱為“隋文帝”。

楊堅為何不稱隋太祖或高祖,而稱隋文帝?

三、諡號、廟號的習慣叫法

在唐朝之前,不是所有帝王都有廟號,所以,一般大家都稱已故皇帝諡號。隋文帝也是隨高祖,但習慣性的叫法,還有歷史記載均採用諡號,故而沿用至今。

楊堅為何不稱隋太祖或高祖,而稱隋文帝?

唐朝開始,廟號氾濫,短命皇帝和末代皇帝可能沒有廟號,其他的都有。所以我們看史書時,會發現一代接著一代,有太宗、高宗、孝宗、德宗等等。廟號是供奉祖廟的,受後世世代香火供奉的,級別明顯高很多,所以習慣性的叫法開始採用廟號,沿用至今。

楊堅為何不稱隋太祖或高祖,而稱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的廟號、諡號都是之後隋煬帝楊廣給起的,不是自己給自己起,因為“太祖”廟號被楊堅之父楊忠用掉了,故而稱“隋高祖”。但由於唐之前稱謂皇帝“諡號”的習慣,故而被成為“隋文帝”,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