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薛寶釵能嫁給賈雨村,才是珠聯璧合的好婚姻

如果薛寶釵能嫁給賈雨村,才是珠聯璧合的好婚姻

一部《紅樓夢》未完,讓後世讀者充滿了遺憾。故事將如何發展,主要人物或者次要人物會有怎樣的結局?這一切,都讓我們浮想聯翩,猜測不已。

對於書中的三位主角的命運歸宿,似乎已經基本被認定:黛玉去世、寶玉與寶釵結婚後出家,然後寶釵獨生空房寂寞一生。

一直我也是這麼以為的,偶然我看到有人猜想,薛寶釵最後嫁給了賈雨村!不覺大驚,覺得這麼可能?完全不可能啊!

細看猜想的依據是,開篇第一回,賈雨村風塵困頓,寄居於葫蘆廟,寫了一副對聯:“玉在匣中求善價,釵於奩內待時飛。”賈雨村表字時飛,“玉”是黛玉,她希望自己能夠“善嫁”,嫁給自己喜歡的寶玉。“釵”自然就是薛寶釵,她在等待“時飛”,這不就是賈雨村嗎?

初讀這個猜想依據,我覺得十分牽強可笑,翻遍全書,也沒見到寶釵和賈雨村沒有絲毫交集(不像黛玉,賈雨村是正經的黛玉老師),賈雨村年歲大寶釵很多不說,他還有個“扶正”的夫人嬌杏。這怎麼可能呢?

當然,如果作者一定要這麼安排,嬌杏不是問題,她隨時可以“病逝”。至於年齡差距更不算啥,小說到後半部分,賈雨村已經升到了“大司馬,協理軍機”,並且“參贊朝政”,已經成為朝廷大員了,如此高官,再加上薛家敗落,寶釵嫁給賈雨村做“填房”也不算太委屈。

如果薛寶釵能嫁給賈雨村,才是珠聯璧合的好婚姻

可仔細讀書,我覺得寶釵還是不會嫁給賈雨村,但那句“釵於奩內待時飛”也不會白寫,很可能在薛家放棄“金玉良緣”後,另外擇婿,有過許嫁賈雨村的動議。線索就在寶釵留下的最後一首柳絮詞中: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蜂團蝶真亂紛紛。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韶華休笑本無根,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大觀園裡聰明的女孩,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探春是振興家族,黛玉就想要愛情知音,寶釵呢,她世事洞明人情練達,對仕途經濟十分在意熱衷。只是她是女子,在那個時代不可能有任何機會參與政治生活,唯有通過男人才能實現。所以,她才勸寶玉讀書做學問——那時候她還有著“金玉良緣”的幻想,無奈寶玉根本無意於此,她的心慢慢就冷了,於是才跟黛玉冰釋前嫌。

只是,她的理想還在,她渴望嫁給志同道合的夫君,乘著夫君的“好風”,直上青雲,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縱觀紅樓全書,那些出場的男人中,似乎還只有賈雨村最符合寶釵的期盼,也許在迷失的後半部中,嬌杏去世,朝廷重臣賈雨村在名門閨秀中尋求繼室,相中了寶釵。自然,寶釵也有意於賈雨村。

只是後來出了意外,比如賈府出事連累了薛家,或者薛蟠出事,賈雨村為了自己的前途利益放棄了寶釵。然後黛玉去世,寶釵無奈嫁給了不愛的寶玉,二人三觀不同,婚後並不幸福,最終寶玉離家出走,寶釵獨守空房,“焦首朝朝還暮暮,煎心日日復年年。”

如果薛寶釵能嫁給賈雨村,才是珠聯璧合的好婚姻

其實,我是希望寶釵能嫁給賈雨村的。如果他們真的結為夫妻,那將會十分幸福和諧吧?他們都有才華,彼此可以詩詞唱和;又志同道合,珠聯璧合,能在一起談論經濟學問。因為賈雨村的身份地位,寶釵的智慧謀略將得到更充分的發揮和施展。比如北宋鐵腕政治家王安石的小女兒,就遺傳了父兄的政治智慧,她嫁給蔡卞(蔡京的弟弟,也是著名書法家)後,經常參與夫君的政事,時人記載,“蔡每有國事,先謀之於床第,然後宣之於廟堂。”後來王夫人輔佐蔡卞當了宰相,成為北宋名臣。有此榜樣,若是寶釵能夠輔佐賈雨村,也會有一番事業可做吧?

只可惜,人世滄桑,造化弄人。不僅志同道合的寶玉黛玉終究無法在一起,同樣志同道合的寶釵賈雨村也無法結合,彼此交錯而過。寶釵終於沒有能夠等到她的“時飛”,只能嫁給不愛的寶玉,當然更無法“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無論寶玉是否離開,家族是否敗落,對於一個有理想的女子來說,日日面對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這都是更悠長深重的人生悲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