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汽車維權形勢依然嚴峻

2019年又一個“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如期而至。近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了2018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根據投訴性質來看,售後服務問題佔比29.24%,質量問題佔比25.69%,這兩項約佔據全年投訴量的55%。而在具體商品投訴中,投訴量居前五位的分別為汽車及零部件、通信類產品、服裝、食品、鞋等,其中汽車及零部件投訴量27456件,連續2年位居具體商品投訴首位。

這充分說明,即使“召回”“三包”規定已經出臺,但汽車維權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另外幾大汽車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是:個人信息保護缺失、大數據殺熟普遍、共享出行押金難退、網購平臺售假、銷售廣告誠信等問題。如何使汽車消費者維權不再成為一句空話,已成為業界和廣大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汽車保有量保持著高速增長態勢。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截至2018年底全國汽車保有量達2.4億輛,比2017年增加2285萬輛,增長10.51%。汽車消費在提升消費者生活品質的同時,也容易引發消費權益爭議問題。業內專家表示,汽車及零部件投訴居高不下,一方面汽車產品走入千家萬戶,保有量的提升必然導致問題的多發;另一方面,作為承載出行體驗和人身安全的重要載體,汽車質量及服務問題的解決至關重要,汽車及零部件本身在服務質量上有待提升。一旦消費者遭遇質量問題而4S店或者廠家拒不理會,消費者只能藉助於投訴維權,導致投訴居高不下。

目前消費陷阱在任何市場、任何地區、任何時間都不可完全避免,汽車消費環節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對於起步不長的國內汽車市場來說,很多方面都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善,大多數消費者對於汽車市場瞭解不多,缺乏基本的汽車知識,對所選車型缺乏必要的瞭解,極容易跌入消費陷阱。尤其是越來越精明的經銷商用低價車做幌子,拋磚引玉,重點推銷高價位車,以此誤導消費者。部分消費者一旦發現自己的汽車出現問題,並不清楚遇到汽車消費糾紛時如何理性維權,導致問題得不到滿意解決。

業內專家建議,汽車消費維權不應該是隻在“3·15”才被提起的話題,務必警鐘長鳴。相關汽車生產經營者必須要圍繞汽車質量安全和售後服務做好服務消費者的工作,積極承擔起保護消費者權益的責任。還有消費者呼籲,應儘快理順汽車消費維權道路上的種種障礙,最大限度地保護消費者買車用車的合法權益。“召回”“三包”這些與汽車消費息息相關的政策、法律、法規是我國構建汽車社會的重要基石,只有使它們儘快走向完善,才能推動我國汽車社會向可持續性方向發展。(李永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