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作秀與使命、願景、價值觀

默克爾從2005年當選德國總理,到現在已經幹了13年了。她在任期間,歐洲的經濟狀況普遍不好,但是德國一枝獨秀,所以默克爾的政治聲望很高。

但是2015年,默克爾遇到了一個大挑戰,就是難民危機。當時大量的敘利亞難民湧入歐洲,各個國家都面臨怎麼辦的問題。

在危機爆發前兩個月,默克爾參加了德國電視臺的一檔節目。節目的嘉賓中有一個14歲的小女孩Reem,是來自巴勒斯坦的難民。她對默克爾說:“我很害怕,如果今年的庇護難民的申請被駁回,我就會被遣返回黎巴嫩的難民營。我真的不知道自己將來會怎樣,我好想留在德國上大學。”說得特別可憐。

政治作秀與使命、願景、價值觀

但是默克爾的回答非常直接:“政治有時候很殘酷的。我無法很乾脆地說你們都可以來,非洲所有的人也都能來。我們德國應付不了這麼多人。”

這就是當面拒絕。Reem聞言泣不成聲,默克爾走上前抱了抱她,但是並沒有改變自己的答案,節目播出之後網民們當然大罵她的冷血。

你想,對一位最高領袖來說,當時只需要表示會把Reem家人的名字交給秘書,讓有關部門秉公處理,就能在這個真人秀上顯得善良、有人情味,收穫民心啊。退一步講,一個名額而已,德國難道應付不了嗎?但默克爾偏偏在電視上也吝於釋放這麼一點善意。

緊接著兩個月後,敘利亞難民真的大潮湧來,歐洲其他國家都有點不情願接受。

但是,這時候默克爾說:“讓我們來做吧”。她宣佈德國的政策是2015年收容80萬難民,這個政策讓德國社會承受了很大的衝擊,直到今天爭議也很大。

今天,我不想評價這個政策本身。我只想提醒大家注意,默克爾的行動原則,和我們通常理解的政客正好相反。

一個“正常”政治家的做法似乎應該反過來:在電視節目上承諾照顧好小女孩一家(畢竟只是一家),討好民眾的情緒。但是,在難民大軍真到來的時候,在國家政策上要保持冷酷,來捍衛自己的選票。

但是默克爾沒這麼做,用有些批評者的話來說,默克爾好像沒那麼在乎民意。

那不在乎民意,當然就要付出代價,2015年10月默克爾的支持率應聲下降了9個點。

一直到現在,關於默克爾的這個做法,還是眾說紛紜。反對的人,指責默克爾的這個政策非常愚蠢、幼稚,有道德狂熱病;而贊成的人,就稱讚她講道德。2015年《時代》授予她年度人物的稱號,在頒獎詞中說:

“她敢於比絕大多數政治家要求更多的東西,敢於堅定地反對暴政、反對唯利是圖,在一個缺乏道德領導力的世界提供了堅定的道德領導力。”

這兩年我觀察,“道德領導力”這個詞,幾乎變成了默克爾的標籤。我們今天談到這件事,不是想評價她的難民政策,更不是想談什麼道德,而是我注意到默克爾的一句話,她說:

“信仰讓很多選擇變得簡單。”

你看,這是不是和馬雲的說法非常類似?

那些看起來高大上的詞,什麼信仰、道德、使命、願景、價值觀,這些東西單獨拿出來看,就像是一種純粹的自我標榜。所以,在我們身邊的環境中,很多人不願說這種話,也不敢說,說了也不太有人信。

但是你會發現,在複雜環境中,信仰、使命、道德、願景、價值觀,其實還有一種很實際的用處。就是默克爾和馬雲說的,它可以讓很多選擇變得簡單。

有一個博弈論實驗的結論與此類似。假設你在和陌生人打交道的複雜環境中,想要勝出,能採取的最佳策略是啥?

政治作秀與使命、願景、價值觀

既不是當壞人,一味地佔別人便宜,也不是一味地當老好人。經過計算機無數次的模擬,發現只有一種策略是最優的,叫“以牙還牙“的策略。

簡單說就是三條:第一,面對任何人,哪怕陌生人,都選擇善意合作;第二,一旦遭遇背叛,那就跟他鬥到底;第三,一旦對方悔改,就善意的恢復和他的合作。

這三條,翻譯成我們中國人的話就是:與人為善、以直報怨、厚道寬恕。

你看,這是不是人人都知道的最簡單的道德原則?為人處世,有時候就是這麼簡單,這種簡單的原則,有時候強大得不可思議。

在默克爾身上也有這樣的例子。

如果倒轉到十幾年前,幾乎沒人相信,默克爾這種性格的人能當政治家。她長得不好看,平時非常沉默,不得不說話的時候也沒什麼口才,反正就是沒有什麼魅力。

這樣的人怎麼能在政治搏殺中贏呢?

默克爾贏就贏在這種風格上,德國有政治評論說得很有意思。

德國民主黨領袖批評她,說她“扼殺了政治辯論,幾乎抽走了德國民主的生命力”。就是政治辯論本來應該是非常好看的,大家拼命展示魅力,但是默克爾一來這個民主就沒啥意思了。德國綠黨說,她簡直讓一切反對聲停止,她的發言平淡刻板到讓人沒有興趣挑刺。就算你挑了,她的回應也只會更加的平淡和刻板。

最終,在默克爾的政治土地上,唯一的活法就成了什麼也不說,所以德國的政治是一潭死水。

就算我們替德國的反對派想一想,也很鬱悶,是狗咬刺蝟無處下嘴。這樣的一個對手,沒有什麼技巧,但也沒有什麼破綻。她就算是做錯了什麼,也是有一個很基本的道德理由。你可以說她的具體政策很錯,但是你很難拿走選民對她執政的總體信任。

政治作秀與使命、願景、價值觀

如果說政治離得有點遠,你可以想象你的一個同事:如果他能力很強,但也不顯得特別聰明;跟誰都不是很親近,但是深得信任;不見得事事都做對,但是每一個選擇在道德上和原理上都站得住腳。這樣的人,在每一個具體的事上,可能都不會佔大便宜,但是隻要把時間放長遠看,這樣的人,總會有很大概率贏。

信仰讓很多選擇變得簡單。

這是默克爾說的話,你可以把“信仰”兩個字替換成馬雲講的,使命、願景、價值觀。這些東西就是我們的“選擇之錨”。它們不會讓我們每一次都贏,但是它們確實可以讓我們在選擇的關頭,成本低、效率高、無大錯、可積累。

越是不確定的時代,這些選擇之錨就越加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