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情仇一览

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发源地。公元9世纪,乌克兰民族的第一个国家基辅罗斯崛起,奠定了今天俄罗斯、乌克兰共同的文化基础,后期逐渐衰落,被后来沙俄的始祖——莫斯科公国所灭。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情仇一览

1648年-1650年,乌克兰(不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多次求助于沙俄反对波兰的统治,与俄罗斯正式结盟。

1700年,俄罗斯沙皇彼得一世发动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的“北方战争”。战争期间,彼得征调大批乌克兰哥萨克充当炮灰。彼得还以战争为由,强行取消了乌克兰的地方自治,引起了乌克兰贵族的不满。

1708年,乌克兰首领玛泽帕与瑞典结盟,寻求重获民族独立。闻听此讯,沙皇彼得大怒,派军队血洗了哥萨克营地,俄乌自此结下深怨。

1709年,俄军在乌克兰境内彻底击败了瑞典军队,乌克兰的独立梦想破灭。随后在乌推行全面俄罗斯化的殖民政策,确立俄语的官方地位,把乌克兰语贬为“乡巴佬”语言,禁止乌克兰文书籍和教科书的出版,强制乌克兰人抛弃自己的母语和文化传统。此后200年间,沙俄一直牢牢控制着乌克兰。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情仇一览

1917年,沙俄发生“二月革命”,帝国瞬间解体。1917年3月,乌克兰成立了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中央政权“拉达”。为了获得德国的承认,“拉达”抢在苏俄政府之前与德国媾和,以提供粮食和农副产品为代价,换取德国派遣45万军队进入乌克兰,抵抗苏维埃武装。但没想到,德军一进入乌克兰,就找借口推翻了“拉达”政权,扶植了一个亲德的傀儡政府。德国投降后,苏俄红军展开反攻,乌克兰重回苏俄版图,然而在随后与波兰的战争中,苏俄红军先胜后败,被迫将西乌克兰地区割让给了波兰等国。 1922年12月,乌克兰作为第一批四个加盟共和国之一,加入了新成立的苏联。1939年,苏联政府用武力夺回西乌克兰地区,乌克兰就此完成统一。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情仇一览

在苏联时代,乌克兰的经济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从30年代开始,苏联发起了工业化运动,中央政府向乌克兰投入了大量资金,将乌克兰建成了全苏最重要的工业基地,如苏联最大的造船厂就设在了乌克兰。乌克兰人民的生活也因此获得了很大的改善。然而,由于苏联政府的一些错误政策,导致乌民族主义情绪不断滋长。 苏联时期,农业发达的乌克兰一直是苏联的“粮仓”,但在苏联建立初期,由于领导人推行强制征粮政策和强行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乌克兰出现大饥荒。上世纪30年代,乌克兰又成了“大清洗”的重灾区,大批乌克兰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监禁和枪决,还有大批乌克兰民众被迫迁往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这些都让俄乌之间的裂痕不断扩大。

苏联解体,1991年“8·19”事件后不久,乌克兰趁着苏联中央政府陷入瘫痪,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虽然俄乌自此从一家人变成了邻居,但300年来,俄乌两个民族彼此融合,相同的宗教信仰,相近的语言文化,相似的风俗习惯,已将两个民族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这注定了两国的恩怨情仇仍将继续书写下去。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公投(克里米亚地区很多俄罗斯族,受到乌克兰不平等待遇),加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至今仍不承认,西方国家一直不承认,但是慢慢默认(没有任何实际反对动作)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情仇一览

俄罗斯挑唆乌克兰东部两州公选,要求独立,并加入俄罗斯联邦,两个州很多是俄罗斯裔人,俄罗斯族在乌克兰受到不平等待遇。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情仇一览

2018年11月26日,俄乌刻赤海峡冲突,乌克兰海军冲入俄罗斯领地(乌克兰并不承认是俄罗斯领地),俄罗斯扣押乌克兰三艘军舰,并且双方在边境筹备军力。

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恩怨情仇一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