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辦公3.0去哪

共享办公3.0去哪

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顧問、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在兩會現場

從簡單租賃空間到提供各類企業服務,從單純做“空間”的生意,轉變為做“人”的生意,作為共享經濟下一種全新的辦公形式,共享辦公的含義正在不斷被改寫。這個過程伴隨著各路資本對聯合辦公領域的扎堆湧入,以及理性抑或是無奈的退出。

有人用共享辦公1.0、2.0以及3.0時代這樣的概念串聯共享辦公近幾年來的發展歷程,而站在2.0邁向3.0的路上,共享辦公未來的走向又將如何?正在召開的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北京市政協港澳臺僑工作顧問、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組織化與平臺化的未來

在毛大慶看來,共享經濟本質上是基於移動互聯網、智能化等條件的逐漸成熟,從而實現更加高效的資源分配,同時提升需求者的體驗。而共享辦公空間的出發點,不僅是將空間從資源轉化為服務,同時也能夠通過智能、數據管理等手段雙向提升運營者、使用者的效率。

“原來大家做共享辦公,只是把低效資產進行改造和設計,把它變成一個分租的模式再租出去,這是最早的共享空間,也就是共享辦公的1.0時代;到了共享辦公的2.0時代呢,其實就開始在裡面產生社群,產生企業間的聯絡,產生會員權益的進一步變現,以及通過客戶、用戶畫像大量的數據沉澱,去幫助入駐企業乃至合作方進行企業策劃和產品策劃。所以這件事就從以空間為入口聚集企業,慢慢變成了一個企業數據沉澱、數據流量變現以及數據做出來的企業畫像,進行更多的業務變現,比如說廣告業務、服務推送、策劃服務等等。”之於共享辦公,毛大慶向北京商報記者拋出了他對共享辦公發展階段的兩種概念定位。

此外,毛大慶強調,共享辦公到了2.0時代便不再單純是空間內容,也遠遠不止是一個租賃內容,而是演變成了數據變現、客戶畫像變現這樣一個內容。共享辦公3.0將是一個信息交互、還可以為社會提供更廣闊服務的商業平臺。而現在,國內共享辦公正處於2.0到3.0的過渡階段,組織化以及平臺化是可以預見的未來。

毛大慶對於共享辦公3.0時代有著清晰的表述,在他眼中,共享辦公的3.0時代形式,其實是未來辦公文化的變革,其最大特徵是打破工業時代效率至上的理念,開始重新重視人的價值和鏈接的必要性,這相當於是現代經濟領域的又一次文藝復興。

“1.0的辦公室和辦公文化對於人而言是冰冷的,要進行管理思想的變革;2.0時代在辦公領域的體現是社群的建立和辦公本身邊界的模糊化,工作是人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開始了工作方式的變革。而在3.0時代,很多人不是為老闆工作,而是為自我價值的實現而工作,激發每個人的創造創新力,人與人之間價值互換、信息互換、文化交流,聚集和鏈接思想,形成社會鏈上的一個超級節點,這是我理解中的3.0共享辦公。”

共享辦公版本的更迭,伴隨著多種要素的升級。毛大慶表示,這種升級不僅僅是供給側的,需求側的變化同樣逼迫這種升級和迭代的到來。最初,聯合辦公的核心要義在於租金支付能力優勢,即讓創業者能夠以較低、能承受的租金支持,享受到更良好的辦公環境。這是1.0時代的需求側情況。後來,一些創業者被淘汰,一些創業者變成了創業團隊、直至創業的規模企業,他們對於發展的需求,已經超脫出了最初聯合辦公的租金支出優勢,而是不同業態、形態業務的企業能夠交叉銜接,帶來商業機會。這就是2.0時代的需求側。

“所以,你看到了,辦公的形態變了。照此發展,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就不再僅僅滿足於商業機會的對接了,而是要通過這些不同的企業,相互交織,孕育出新的商業業務、形態和物種。這自然又是一次辦公模式的變革。這就是3.0時代的需求側。優客工場當今主要的精力就放在3.0時代上。由此,毛大慶還暢想了共享辦公的4.0版本,他認為那時很可能會變成一種新的、全體驗式的商業綜合體。

規模與運營的選擇題

規模與運營是共享辦公發展的兩大支撐點,但由於行業位次決定話語權,加之資源、資本多向寡頭企業傾斜,基於自身規模化生長的訴求,擴張也便成了絕大多數聯合辦公運營商發展的首選。

以優客工場為例,這家成立於2015年的共享辦公企業,只用了三年時間便實現了從無到優的發展,並在2018年末交上了一份耀眼的成績單:44個城市、211個社區、73萬平方米的簽約總面積以及1.5億美元的年簽約額。而不論什麼時候點進優客工場的官方網站,都能在其首頁中看到明晃晃的四大指標:開業城市、桌子、入駐工友以及服務商。其中,桌子與入駐工友旁的數字無時無刻不在刷新。

規模對於聯合辦公有多重要?SOHO 3Q董事長潘石屹也曾多次公開強調,“規模不能低,低了就永遠不能賺來錢”。於是,在潘石屹出售SOHO項目的同時,也不忘開啟“買買買“模式,在全國大舉收購項目,為SOHO 3Q尋找新空間,且要求空間規模不得低於4000平方米。

據瞭解,當前共享辦公領域的擴張有兩大路徑,一是併購,通過併購市場份額去優化其資產配置,優客工場就是其中較富代表性的一例;二為自營,通過重資本的自營模式實現對共享辦公的支撐,頻頻拿地的氪空間目前便採取這種加速佈局策略。

在業內人士看來,規模化對運營效率的提升毋庸置疑,不過在此背景下,併購和整合將持續大量出現。

數據顯示,2018年內,國內聯合辦公品牌減少40家,競爭力相對較差的企業逐漸消失或被併購,運營時間均未超過兩年。好租相關研究數據顯示,全國共享辦公品牌撤點原因包括“被收購”、“不做”以及“改為傳統出租”三種,其中改為傳統出租的比例超過八成,被收購者大概佔到了15%。

優客工場2018年就展開了6次收併購動作。有行業人士更是直言,未來規模和體系化優勢將成為行業龍頭的競爭壁壘,可以預測未來一兩年,資源整合仍是聯合辦公行業的趨勢。

“任何一個高速增長的行業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行業整合都不意外,聯合辦公在國內是一個新興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有行業玩家退出也是正常的現象。不管是商業模式遇到瓶頸,還是沒有做到充分的差異化經營,任何一次的整合和聯合,包括優客工場的幾次,我相信核心其實都一定是出於對用戶需求的考慮:讓用戶在更大的網格範圍內便利移動,充分釋放聯合辦公靈活的行業特性。”毛大慶如是說道。

閉環的需求

在優客工場朋友圈日漸擴大的同時,其對於產業鏈的閉環打造也在加速。

就如何將空間生意做成閉環的問題,毛大慶表示,優客工場三年多的創業過程,也是中國共享辦公以及國內“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快速發展的三年。自從優客工場2015年成立以來,迄今平臺已匯聚15000家企業,其中超過100億元估值的有23家,高新技術企業107家,解決就業人數近150萬人,全國總納稅額超過200億元,黨組織數達372個,充分體現了共享經濟在辦公行業強大的生命力和成長力,以及聯合辦公業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潮中的重要服務平臺價值。

通過完善的網格化空間匯聚更多企業,從空間服務逐漸延伸到企業服務,積累更多的數據和用戶畫像,通過智慧化的辦公體系對空間內企業進行更精準的勢能傳播,圍繞工作的人群,從B端的企業服務,到C端的會員服務,以桌子為入口,更多地利用線下場景及線上智慧服務形成完整“線下體驗式+線上社交”的商業邏輯,從而達到一個完整的生態閉環。

在今年兩會上,毛大慶建議,應該加強對空間運營商融資端的支持力度,提到破解聯合辦公企業因缺乏重資產作為抵押物,無法獲得銀行低成本貸款,毛大慶建言,利用大數據建設信用評價體系的核心是信用信息的充分披露與共享,建立良科、公平和權威的信用評價體系就要使信息得到充分公開。毛大慶認為,在“互聯網+”環境中,有必要建立一個以政府機構主導,各行業協會和企業共同參與建設的企業信用大數據平臺,利用大數據技術為社會提供企業信用數據收集、分析、評價,這樣既能夠有效解決目前企業信用評價龐大數據單靠各級政府部門,或者行業、企業自身所無法解決全部數據徵集和融合的困境,同時也能夠解決對企業信用評價體系要求獨立性、科學性、權威性、審慎性和透明度的不足。

“另外,創新行業會有很多新模式無法用傳統方式方法評估衡量,我認為在這個創新變革的時代,政府相關部門和銀行也應該用更包容的態度看待新行業,和行業一起探討更適合創新領域發展的新評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共享經濟浪潮疊加創業浪潮,拉動了聯合辦公規模的激增,但有行業人士指出,國內經濟呈下行趨勢,創業企業面臨資金困難,由此勢必引發對租賃空間需求的下滑。

對此,毛大慶的判斷是,當前經濟下行的大趨勢對聯合辦公領域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我們看到很多關於企業員工優化的新聞,毋庸置疑,企業首先考慮的就是成本。相關報告數據表明,和傳統寫字樓相比,聯合辦公的綜合辦公成本要低30%左右,所以我相信,經濟下行會加速更多企業選擇聯合辦公這種更靈活也更多元化的辦公業態。同時,經濟下行也增加了更多群體加入自僱群體或者創新創業群體,而聯合辦公除了辦公服務,更有豐富的創新創業生態服務,也會是這個群體的首選。所以我相信未來整個市場還會繼續擴大。”

毛大慶指出,目前共享辦公存在的幾種“以桌子為入口”的會員收入雖然依然是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整個行業都已經開始在探索多元化的營收渠道。“比如優客工場就正在進行包括線上會員收入、廣告收入、管理輸出、定製化服務以及知識教育類業務等等,其中相當一部分業務已經取得了階段性進展。未來我相信依託聯合辦公的流量基礎,會有多種多樣的衍生商業模式,收入結構也會變得非常多元。”

共享办公3.0去哪

往期精彩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