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袁春望的自卑感,是他最後一根稻草

《延禧攻略》袁春望的自卑感,是他最後一根稻草

三種自卑的孩子,皆有著補償性的心理特徵:

  • 從小身體衰弱、有器官缺陷的孩子;
  • 嚴厲管教下長大的孩子——作惡多端、嫉妒、恨意、冷酷性格;
  • 從小嬌寵過甚的孩子——焦慮依賴。

過度的自卑,百無一用。受到自卑感刺激的孩子,可能會變得過分敏感、提防傷害和蔑視,極端發展成為罪犯。

這讓我想起了《延禧攻略》裡的袁春望。很多網友批判這個角色,根本沒有存在的意義。甚至有的沒腦的人,連電視劇和現實生活都分不清,辱罵演員。

其不然。

袁春望確實是先王雍正之子,與農婦所生,鈕鈷祿氏所言皆是為了掩蓋殺母奪子的謊話。

自小被灌輸“我是天子,無與倫比”的自我觀念、但事實卻是衣不蔽體、裹腹堪憂的生活,如此衝突造成了他心理的扭曲和過度的自卑。於是他一開始對魏瓔珞的處境表示同情和共鳴,對她好是真心的,同時也乞求回報。但是劇情並不按照他所希望的發展,“魏瓔珞背叛了我”,其實在圓明園人家都沒有答應,只是你一廂情願。後來他並不是為了自己的身世能夠被重視,而是成為一個惡人,不分陣營地害人。他一生的目的就是讓身邊的人不得好死。最後被鈕鈷祿氏欺騙,他受不了殘酷的真相,最後瘋了是理所當然的。

《延禧攻略》袁春望的自卑感,是他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是否獲得正常的成長,有一個明確標準——瞭解社會情感,方法是仔細觀察其入學表現。

很多家長極其擔心孩子新入園時不適應的種種現狀,孩子被老師抱走,撕心裂肺地哭,家長看似放手去,卻一步三回頭。孩子種種不好,皆是老師和學校的原因。孩子不吃飯、沒有小夥伴、哭鬧脾氣大、孤僻、性格古怪,都是老師教的?幼兒園老師跟孩子相處的週一到週五每天十個小時,居然比和父母(養育人)朝夕相處的前三年更重要?

學校不是完美的環境,如果父母沒有教育好孩子如何與人接觸,那麼孩子就會感到孤立,時間越久越壓抑,最後變成問題兒童。學校只是引發了家庭教育潛在的問題。

孩子某些古怪的行為,是環境力量造成的,造就了孩子的自卑、脆弱和彷徨,這些情感因素影響了孩子整個精神心理。


《延禧攻略》袁春望的自卑感,是他最後一根稻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