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發布正面盈利預告,轉型後業績如何煉成?

劉賢齊


恆大這個成績是非常驚人的,這種業績持續實現跳躍式增長(已連續兩年發佈業績大幅增長預告),再度刷新行業最高紀錄,將與同行的優勢拉的越來越大。

恆大公告2018年淨利潤和核心業務淨利潤均大幅增長,其中核心業務淨利潤同比大增90%以上。以此估算的話,恆大2017年核心業務淨利潤405.1億,那麼其2018年核心業務淨利潤將達到770億以上。

這種增幅早有跡象,據公開數據,恆大截止2018年上半年已實現淨利潤530億元,超過碧桂園、萬科、保利、綠地四家房企之和。全年770億也在意料之中。

這幾年各大房企都爭先恐後的開始轉型,這是大家都有所瞭解的。我們以轉型三巨頭(萬達,恆大,碧桂園)來說,萬達是最先開始轉型之路的那個,從萬達娛樂到萬達健康,在加上王首富一系列賣賣賣的操作,其決心和魄力可見一斑。

其實許老闆相較於王健林更是直接,一上來就將恆大地產改名為中國恆大,從足球到汽車,動作不斷,恆大最出名的投資就是恆大足球,其奪取亞冠的經歷更是讓許家印的買賣穩賺不賠。

但足球市場體量畢竟較小,短期內也難見成果。許家印為恆大選擇的轉型之路是新能源汽車,先是收購了國內最大的汽車銷售商廣彙集團,之後更是步了孫宏斌的後塵,在老賈的賊船上瀟灑走了一回,雖一無所獲,但也沒大虧,浪費了時間和精力而已,但1月初收購了薩博汽車也算是功德圓滿吧。

在諸多轉型企業中最接地氣的一個便是房產銷售新領頭羊的碧桂園,其選擇為新農村出力,其積極投資農業,選擇出資引進新型的農業生產線,追求高品質的農產品,又投資800億元開發機器人產業,興建相關產業園區,對於機器人施工抱有極大的追求熱情。

這三家典型房產企業的轉型之路,具體誰率先走出暫不好下定論,但在核心業務上更上一層樓的恆大,無疑有了更大的底氣和後盾,更沒有了後顧之憂。

對於成功者,我們總是能找出一系列褒揚的線索,譬如在業務經營上開源節流,一邊提升品質,增大交樓面積,一邊降低銷售、管理費用率;在企業管理方面,狠抓隊伍建設,從嚴管理,治貪腐,揚先進。

但有一個方面不得不提,近年國家力推“供給側”改革,強調從“量”向“質”的改變,恆大率先啟動提質增效的戰略轉型,堅定不移地從“規模型”向“規模+效益型”發展模式轉變,同時向低負債、低槓桿、低成本、高週轉的“三低一高”經營模式轉變,保持規模的適度增長,注重提高增長質量。這無疑是跟政策契合的,並且成就斐然。

此外,恆大的多元化戰略經過多年探索,也漸成雛形,除了上文提到的體育和汽車,也在進行文旅、健康、高科技等方面的佈局。現在核心地產業務高歌猛進,新產業又高速增長,恆大業績高增長將進入多動力驅動期,令人非常期待。

在二級市場上恆大和當年的萬達一樣,股價是被遠遠低估的,這次業績公告將會成為一個價值修復的導火索,目前恆大市值約為3399億港元,如果以770億核心業務淨利潤測算,其市盈率僅為3.77倍,遠低於同行約8倍市盈率。若恆大市盈率修復至行業平均水平,市值約為7200億港元,股價有望突破55港元,理論上有翻倍的漲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