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航客機備降俄羅斯 為何貨艙假火警難避免?

3月4日晚間,國航CA983北京-洛杉磯航班因貨艙火警信息緊急備降俄羅斯阿納德爾機場。飛機執行緊急撤離程序,機上十個滑梯全部釋放。

事後調查發現,飛機貨艙無過火痕跡,初步判斷火警信號為誤報。國航已經調派飛機前往俄羅斯進行旅客後續運輸。

此事發生後,關於是否採用滑梯進行緊急撤離網上也有很多討論。筆者也翻閱相關手冊,目前看,大部分執行哪種撤離方式依舊由機長進行最後決定。

不過考慮到火警的特殊性,目前此類情況一般都採用緊急撤離方式撤離飛機,再加上俄羅斯當地機場的支持或許有限,所以筆者認為國航機長做法並無不妥,這裡不再過多討論。

一些參考見下:

國航客機備降俄羅斯 為何貨艙假火警難避免?

某航《777快速措施索引手冊》中文譯本關於貨艙火警的警告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英文版中撤離用詞為EXIT,與EVACUATION(緊急撤離)需做區別。

國航客機備降俄羅斯 為何貨艙假火警難避免?

某航《777機組訓練手冊》中關於撤離方法的描述。(對應上圖的警告)機長有權決定最佳的撤離方式。

但另一面,火警由於其特殊性(存在爆燃可能),一般機組都會採用緊急撤離,確保乘客能在指定時間內全部下機。

而且,備降的俄羅斯機場為西伯利亞一軍民合用機場,長期沒有寬體機運營,支持方式有限,機組出於安全考慮,應該也採用滑梯緊急撤離。

國航客機備降俄羅斯 為何貨艙假火警難避免?

國航客機滑梯全部釋放 圖片來源:推特用戶@FlightAlerts

不過,國航777假火警一事也帶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貨艙的假火警會尤其的多呢?

根據一個統計,每百次貨艙火警信號中才可能出現1次真貨艙火警,說明了貨艙火警還是有其特殊性。

我們發現部分網友質疑,為何機組無法去核實貨艙火警是否為實警?

這裡有兩個需要注意的點,第一,機組不太可能也沒辦法直接進入貨艙。

第二個,貨艙為密閉空間,假使真有火警發生,在還未威脅到客艙的情況下,一般採用自熄滅火——即不給他供氣,密閉,釋放滅火劑,創造阻燃環境。如果因為核實火警導致客艙貨艙連通,可能導致更大的危險。

也有網友隨後問到“為何不能在貨艙安裝攝像頭去檢測火警真假”。但這一點在筆者看來也不太現實。

其實從技術上實現貨艙安裝攝像頭並不難,但我們需要考慮到,如果出現火警警報,但是機組通過攝像頭並未觀察到火警,難道就能不執行備降、返航等程序了嗎?

畢竟不是所有火災情況都能立馬觀察到,一旦機組心存僥倖,認為為虛假警報,但實際情況卻與之相反,那麼就可能造成更大的危害。

比起火警,俄羅斯的大風讓滑梯飄起,為撤離增添了一絲不安全性

不過,為何貨艙假火警就會特別頻繁呢?這也和飛機貨艙火警的探測機制有關。

目前,大批飛機的貨艙使用煙霧探測器探測火警,常見的有光電和離子兩種感煙方式。但是這兩種方式都存在一個問題——極容易被環境裡的粉塵影響,從而產生假警報。

光電感煙時,如環境裡顆粒過多,會導致光線發射反射折射,導致煙霧傳感器判斷失誤,進而觸發火警警報。

離子感煙時,空氣中顆粒或會影響空氣中電離情況,進而觸發火警警報,但這些顆粒並不一定是火災導致的煙霧顆粒。

當然,還有一種特殊情況,機械故障導致假警報,比如國內某航曾發生探測器探測環滑落導致貨艙火警,最終飛機返航並執行緊急撤離的事件。

目前,尚不能肯定是何種原因導致國航航班出現假火警。

國航客機備降俄羅斯 為何貨艙假火警難避免?

一個常見的飛機防火系統框圖

也有人在思考,能不能改進煙霧探測器,結合感溫、感氣(CO、CO2)等方法,從而避免出現類似假火警。

筆者覺得,從目前來說,這種方式能一定程度提升可靠性,但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還是類似於上文關於攝像機的解釋,除非探測器技術已經非常成熟,能排除一切誤報可能性,否則煙霧探測器探測到了火警信息,其他探測器未報火警,也無法判斷是否為真假警報。

雖然,多信號來源能增加機組掌握的情況,但是也不意味著機組就可以很方便去根據不同探測器的數據,綜合決定執行哪種方案。

一旦有一個地方判斷出錯,把真火警當假火警對待,那麼就可能讓一機人陷入危險之中。當然,技術在進步,筆者仍對此技術的未來持樂觀態度。

對於國航此次備降事件來說,我們還是看到了一個成熟高效的機組,保障了旅客的安全。

至於放滑梯帶來的那些損失,比起一機人的平安,又算得了什麼呢?畢竟民航安全無小事,有一點可能性,我們都不能放鬆警惕。

全文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