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吃雞遊戲火了幾個月依然熱度不減,但現實中要說到吃雞肯定大家都能舉出一些例子:燉雞湯啊、燒雞啊、宮保雞丁啊、炸雞排啊……

不過如果要讓你說出幾十種雞的做法,是不是還有點艱難呢?幾百年前的袁枚老爺子就不一樣,刷刷刷就在《隨園食單》裡寫了31種。

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隨園食單》裡最早寫到的是白片雞,這種最簡單的白水煮雞在袁枚心裡地位卻不低,古樸的滋味堪比“古時祭祀用的肉羹、玄酒之味”。

然後是隻用雞腿肉做的“雞松”,做法頗為複雜,先炸後蒸,最後吃的時候撥開雞皮去掉雞骨,只吃裡面剩下的雞肉鬆。

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生炮雞”和“焦雞”都是油灼,不過生炮雞用的是小雛雞切塊,利用滾油連灼三回;而焦雞則是用肥母雞,整隻下鍋煮後油灼,臨上菜的時候再切片。

“雞粥”適合老人食用,只能用刀刮和刨,而不能用剁的方式(否則需要去渣);“捶雞”則是料酒烹飪的,把整隻雞捶碎之後烹煮,去沒去骨倒是沒交代清楚。

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炒雞片”和“雞丁”對現代人而言最熟悉,雞片用的是雞脯肉,先用調料拌好再炒,“一盤不過四兩”才能讓食材享受到充足的火候。

而雞丁同樣是雞胸脯肉,切成骰子大小入油鍋炒,不過袁枚記載的跟宮保雞丁不同:炒的時候用醬油和料酒,起鍋後是加荸薺丁、筍丁、香菇丁拌的。

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蒸小雞”聽起來有點殘忍,把小嫩雞一整隻放在盤裡,加上醬油、甜酒、香蕈、筍尖等蒸熟;醬雞、糟雞、滷雞則跟醬肉、糟肉、滷肉類似,至今也有很多人吃。

“雞圓”和“珍珠團”聽起來像,實際上雞圓有“酒杯”大小,加豬油、蘿蔔、芡粉做成,類似蝦丸;而珍珠團則是黃豆大小的雞脯肉,加醬油和酒滾一層乾麵粉,再放入素油鍋中炒。

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假野雞卷”是個有趣的菜,開始我看到假就以為不是用雞肉做的,但實際上這道菜完全可以叫做“雞肉卷”。

做法大概就是用剁碎的雞脯肉,加入雞蛋和醬油醃製,然後將網油(通常指豬的大網膜脂肪)劃成若干塊包裹雞肉,加入滾油中炸透,最後加醬油、料酒、香菇、木耳和一點糖。

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而像雞肝炒制、雞血做羹湯,雞腎煮去皮再炒、炒一下再用雞湯繼續煨煮,這些方法迄今為止也有不少人用到,當然我最愛的還是川式炒雞雜,父親大人做得最好。

至於蘑菇煨雞、梨炒雞、黃芽菜炒雞、栗子炒雞、黃芪蒸雞、赤(紅)燉肉雞等等,從名字就能差不多看出輔助食材跟做法啦,這裡就不細說啦。

袁枚認為雞肉是“諸菜賴之”,並推為“羽族之首”,個人覺得還是非常在理的。在這裡篇幅有限就不把31種做法都寫出來啦,各位朋友如有興趣,可以去讀讀原作哦~

袁枚筆下寫了31種雞的做法!看完每種都想吃一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