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发烧级品牌的十八般武艺

一个发烧级品牌的十八般武艺

作者:葛伟炜,新零售商业评论栏目主编。

零售君说

1000个人心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对于新零售,也是一样。

最近,零售君做了个小调研:你心目中的新零售是怎样的?

在退休阿姨的心里,新零售就是盒马,“买盒豆腐都送上门,老方便的”。

在职场白骨精心里,新零售就是商场里超大的显示屏,“甩甩手,就能看到试穿效果”。

在年轻潮人心里,新零售就是花小钱买到对的东西,“用淘宝推送给我的一张优惠券,买了2副无线降噪耳机,自己一副,女友一副”。

不同行业对新零售有着不一样的呈现方式和解读。因为它们有着各自的独特性,在运用新零售的理念和工具时必然要经过一番个性化改变和创新。

今天这一篇,零售君想聚焦在消费电子行业,来谈谈它们的新零售是怎样做的。

营销链路:我们不一样

在谈消费电子之前,先让我们看一下目前已经推行新零售的品牌所采用的营销链路

品牌把线上和线下的消费者数据沉淀下来之后,对接到数据银行,从阿里的6亿消费者数据中圈选出品牌潜客,然后进行营销投放。

当消费者来到门店后,导购引导消费者扫码成为品牌会员,并与其建立关系,变成消费者的专属导购,从而能够在全链路有效运营消费者。

比如,导购可以主动联系消费者,推送商品的权益,让他直接在云店或者官方旗舰店完成交易;还可以通过权益的相互绑定,或者老客推荐等方式,完成消费者的最终转化。

圈选–投放–触达–到店–转化,这是大部分行业普适的营销链路。然而,在消费电子行业,要顺畅地走完这些步骤却遇到了诸多困难。

在阿里巴巴ONE商业大会上,天猫消费电子事业部营销总监吴瑞晨列举了一个“投放”上的例子。

某品牌要推一款高端的激光电视。按照普通人的逻辑,能买得起那么大激光电视的肯定是“土豪”,针对这群人的广告应该投放到哪里呢?

通常品牌会把淘宝数据拉出来,找出里面花钱最多、买东西最多的那群消费者,针对他们做投放。

可事实不是这样的。真能买得起激光电视的,正是在天猫上消费不多的那群人,这并不表示他们没有消费能力。

这群人通常会有一套大房子——大平层或者别墅,他们可能会买铜器、雕像等装饰房子。基于这样的逻辑再去做潜客的筛选和投放,才能为品牌带来真实的效果。

一个发烧级品牌的十八般武艺

天猫消费电子事业部营销总监吴瑞晨

临门一脚:用对方法是关键

说到底,这一切都是消费电子行业的特性决定的。手机、彩电、冰箱、洗衣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属于低频消费,客单价高,产品功能复杂,购买决策链路很长。

即便消费者到店了,往往也只是了解一下,体验一下。如何才能在这个“临门一脚”的阶段提高转化率呢?

天猫消费电子事业部新零售总监彭翱在ONE商业大会上介绍了1个帮助导购提升转化率的做法——把线下的交易和评价系统“秀”到线上

这个操作并不是太复杂,就是把线下的商品发布到线上旗舰店,通过真实完成的交易流程,将线下产品、服务的评价全部沉淀到线上,让线下的消费者也都能看到。

彭翱他们做了一番调研,发现在线下交易过程中,如果导购向消费者出示了线上的评价,再加上线上线下同价,转化率能有20%的提升。

原来每天接到三四个消费者,会有2个不买就走了,而现在基本上只有1个消费者走掉。

一个发烧级品牌的十八般武艺

天猫消费电子事业部新零售总监彭翱

钉钉扫码:颜值最重要

在整个营销链路中,基于新零售工具的全链路运营消费者

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

过去,线下门店的导购是“坐商”,只能坐等消费者到门店来,而现在通过数据银行圈选出潜客后,运用各种有效的投放手段,消费者总能被某个吸引力“勾”到门店。这时候,有趣的事情发生了。

BOSE运用新零售工具赋能一线员工,为每个导购的胸牌上都配置了钉钉专属码。消费者扫码后不仅拥有了自己的专属导购,还能够在BOSE的品牌号上看到所在门店的各种促销活动和权益。

推行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胸牌上照片拍得好的导购更受消费者欢迎,更容易被扫码。

BOSE大中华区零售总监李祥说:

好像他们有天然吸粉的能力。一开始的照片是导购自己随意拍的,有的背景很黑,脸也看不清楚。

于是我们就用了个修图软件,把每个导购的照片都搞得很漂亮,这样一来,每个导购的加粉数都有不小的增加。

一个发烧级品牌的十八般武艺

BOSE大中华区零售总监李祥

打破界限:门店可以走很远

表面来看,钉钉扫码只是让导购能随时随地与消费者沟通互动,但事实上,钉钉是将线下门店、云店和品牌号整体打通,使导购有了更广阔的发展舞台。

对于云店的作用,李祥的理解是这样的:“云店是将每一家实体店变成了淘宝店,能够支持消费者远程交易。”

从某种意义上说,云店使得原先受地理空间限制的门店能够辐射到更广泛的区域。

这一点,对于像BOSE这样的消费电子品牌尤为重要。

BOSE的产品中,价格比较便宜的耳机、音响类产品在线上旗舰店卖得很好,而功能复杂、价格昂贵的家庭影院、DJ设备等产品,消费者更倾向于先到线下门店体验了解,之后才会做出购买决策。这种情况下,云店的功能就体现出来了。

在阿里巴巴ONE商业大会上,李祥列举了一个真实发生的例子。

BOSE北京的一家门店接待了一位山西的游客,他体验过产品后,扫码加了门店里导购的二维码便离店了。

不久就迎来了双11,导购将优惠信息推送给了这位山西游客,很快他就通过云店购买了产品,第二天BOSE通过菜鸟联盟发货。

“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要让这位山西游客购买北京门店的产品,要么就是邀约他来北京,这样交通成本非常高;要么是转账给导购,由导购完成交易,这又存在安全风险。”李祥说。

BOSE还尝试将直播与云店结合,让导购做直播,期间丢出优惠券、特价商品、专属导购二维码等,吸引了很多消费者。

一场直播结束,云店的远程交易已经进来了。

现在BOSE要求每一家门店都至少要有一个网红主播,一方面可以培养导购的主人翁精神,让他更专注地把消费者运营当成事业来做;另一方面也可以磨炼导购的产品知识以及与消费者沟通的能力。

一个发烧级品牌的十八般武艺

留下麻烦:便利消费者才是王道

天猫新零售平台事业部总经理叶国晖曾多次提到:把麻烦留给自己。

李祥对这句话感触特别深:“品牌把麻烦留给自己,把便利留给消费者,这就是新零售要做的事情。

便利体现在哪里?体现在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体现在及时的触达,体现在远程交易,体现在支付,体现在送货,也体现在以旧换新、租赁等各种创新上。

说到以旧换新和租赁,这将是BOSE计划中的下一步新零售举措。

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新款产品上市后,旧款如何处置?BOSE希望通过品牌号触达到这些消费者,吸引消费者把旧款产品寄回BOSE,并使用BOSE提供的补贴购买新产品。

至于租赁,想象的空间就更大了。李祥说,将来可以利用芝麻信用、花呗信用等工具为消费者提供租赁服务。

在此之前,BOSE曾在双11期间,为芝麻信用700分以上的消费者提供了“1元优享购”——消费者可以花1元钱先把产品拿走,等双11时再结清余款。

我们当时预计会有30%的消费者不来付余款,结果有98.5%的人在当天付了余款且没有退货,剩下1.5%的消费者一个星期后也都结清了余款。

李祥说:“这真的是应了那句话‘因为相信,所以看见’。这次尝试就是因为我们相信,所以才看见了这么好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