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滄新垵有“南少林”?傳說還與鄭成功有關?

海沧新垵有“南少林”?传说还与郑成功有关?

海沧新垵有“南少林”?传说还与郑成功有关?

石槽

海滄的石室禪院中,現存有一圓一方兩個石槽,有人認為,這些遺物是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在此駐紮練兵時,飲馬所用。然而,也有專家提出,那是古時候武僧用以浸泡草藥的藥槽。除此之外,據說院內還保存有武僧練武的用具。儘管現在院中的僧人不再習武,但他們的僧衣裝束、小腿上的打腳等都是武僧的穿著。

海沧新垵有“南少林”?传说还与郑成功有关?

石室禪院

石室禪院中的見聞尚待考證

但在史料的一些記載中

卻有著南少林武術

在新垵傳承的蛛絲馬跡

//////////

新垵果有南少林?

海沧新垵有“南少林”?传说还与郑成功有关?

明朝將領俞大猷奉旨同戚繼光並肩抗倭,路經少林召武納賢,許多武僧受招入伍,與士兵共同抗敵,史料中有“招撫無毛德軍”之說。“無毛”即“沒有頭髮”的意思,用來代指和尚。當時,廈門、漳州瀕海,為抗倭前線,至今仍有“防倭嶺”地名。

這些和尚,很有可能就是當年活動於此的南少林弟子。由於少林武術精妙高深,戚、俞二位將軍便將其應用於軍事訓練,在抗擊倭寇時起到很大的作用。

海沧新垵有“南少林”?传说还与郑成功有关?

民國海澄縣地圖上的新垵

明末,鄭成功曾在新垵屯兵駐紮,因此新垵村也有“鄭墩”的別名。鄭成功十分崇仰南少林的武藝,少林武功是他練兵的首選,這也促進了南少林武術在新的發展。

戰爭結束之後,士兵、僧人紛紛解甲歸田,少林武術也隨之流入民間,融合進鄉陌市井。新垵的武術積澱由此開始,在歷史變遷之中愈發深厚。新垵人也形成習武的熱忱,執著鑽研南少林武功。

海沧新垵有“南少林”?传说还与郑成功有关?

五祖拳

至今新垵人仍然傳承著南少林的“五祖鶴陽拳”。這門綜合南少林武術精、氣、神的拳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新垵人。不論是年過花甲的老人,身手矯捷的中青年,還是雛燕初飛的少年,都受南少林的影響,遵從尚武風俗。至於,石室禪院中的一圓一方兩個石槽是否與南少林有關,那就各見仁見智了。

//////////

南少林傳承概覽

海沧新垵有“南少林”?传说还与郑成功有关?

五祖拳創立者蔡玉鳴

“五祖宗師”為一世達摩、二世慧可、三世僧粲、四世道信、五世弘忍的合稱。五世弟子慧能於江南布化,被稱為“南宗”,後傳入閩,因有福清少林、莆田少林、泉州少林等說法。

宋太祖趙匡胤創“三十二勢長拳”,融入少林武術。軍相曾公亮的《武經總要》和呂惠卿的《弓試》等武學經典也傳入少林,與其原來的武術融合發展。

南宋皇族入閩,帶來南外宗武術,為南少林武功的發展奠定基礎。

元朝時,少林高僧覺遠上人化武術散式為整式,發明武術套路,後由李叟引白玉峰剃度為僧,一同研習武術,發展出“龍虎豹鶴蛇”這一五形拳術,流傳至南少林。

明朝時,抗倭名將俞大猷經南外宗後裔趙本學授業武學,得到李良欽“荊楚長劍”的真傳,後又經劉邦協授武,取三家之秘傳,著《劍聖》,將“棍棒之法”融入南少林武術之中。

清朝時,閩南少林的五形拳演變成為達摩、太祖、羅漢、行者和白鶴五大主要拳種,衍生出“民間五祖”及“南少林五祖鶴陽拳”等武術流派。

圖文出處:《海滄探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