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斷髮生武裝衝突,印巴衝突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環球播報


半個多世紀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存在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一直是南亞緊張局勢的重心。近年來,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紛紛進行核試驗之後,這個問題變得愈發重要。

印度和巴基斯坦存在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位於中亞和南亞之間,具有戰略性地位,並與四個國家接壤:印度、巴基斯坦、中國和阿富汗。

該地區總面積達86023平方公里,自1972年印度與巴基斯坦簽署停戰協議以來,該地區根據1949年劃定的停火線而被劃分為兩個部分,這條線也被稱為停火線。處於印度控制下的一部分,面積達53665平方公里,被稱為“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而處於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地區被稱為“阿扎得克什米爾”地區。面積達32358平方公里.

自1947年南亞次大陸分裂、巴基斯坦成立以來,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爭端就已開始,根據劃分協議,南亞次大陸上穆斯林佔多數的地區將劃給巴基斯坦,而其他地區則劃歸印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現在的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

但是兩國因為克什米爾問題產生了爭端,並發展到爆發武力衝突的程度,聯合國安理會對此進行干預,並決定給予克什米爾地區人命運自決權。然而這項決定尚未得到落實,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已經發生了三場戰爭,包括1948年及1965年因克什米爾問題而爆發的直接戰爭。

第三次戰爭爆發於1971年,經過激烈的戰爭,在印度的幫助下孟加拉國從巴基斯坦分裂出來。而在1999年,由於卡吉爾高地,印度與巴基斯坦再次處於戰爭的邊緣。最終雙方在2002年達成協議,同意不侵犯停火線。但是這項協議並未得到雙方的履行。

2008年,由於孟買爆炸案造成150餘人喪生,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關係再度出現緊張,最終兩國通過對話的途徑解決了這場危機。


走進伊拉克


1、印巴分治。

歷史上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同源,而且印度教和巴基斯坦那個啥教的教徒其實在印度次大陸是混居的,英國佔領後建立了英屬印度,包括印度("狹義印度“)、緬甸和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直屬土邦,這時候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大多數領土還屬於同一個“狹義印度”。二戰後迫於壓力,英國同意印度獨立,卻搞了個”蒙巴頓方案“,將印度分拆為主要為印度教徒居住的印度,和主要由那個啥教徒居住的巴基斯坦,這個方案本意是分而治之,避免徹底輸光,是英國在”去殖民化“過程中常用的招數(在尼日利亞、緬甸、馬來亞……都搞過而且搞出很多人命),這不僅造成南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集體遷徙(幾個月內集體搬家到”自己國家“的南亞人數以千萬計),而且留下大量領土和利益摩擦(印度和孟加拉國間折騰出無數細碎的飛地,把兩國折騰了半個世紀之久),導致曾為爭取獨立並肩而戰的兩個大黨(甘地派和真納派)從此勢同水火,並最終分別成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國父——您瞧這就快打起來了。、

2、克什米爾問題。

查謨和克什米爾地區原本由克什米爾大公統治,大公本人是印度教徒,但該地區居民卻多為穆斯林。1947年英國迫於形勢允許印度獨立,卻一手炮製了“印巴分治”的“蒙巴頓方案”,根據這一方案,原本直屬英屬印度總督的各王公領地可自行選擇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大公選擇加入印度,引發境內穆斯林不滿,導致第一次印巴戰爭的爆發和印度-巴基斯坦的長期對立。

自那之後印度和巴基斯坦間爆發了3次大規模戰爭(1947、1965、1971),其中兩次的主戰場在克什米爾地區。

克什米爾地區的武裝組織屢屢襲擊印度,曾製造“國會襲擊事件”、“孟買血案”,印度官方所稱的“恐怖襲擊事件”2014年發生222起,2018年則高達614起,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物質財產損失不計其數,印度認為是巴基斯坦背後搗鬼,而巴基斯坦則認為是印度壓迫克什米爾人所致。

3、孟加拉問題。

孟加拉國原本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東巴),1971年印度趁東西巴不合發動戰爭,促使東巴獨立建立孟加拉國。儘管如今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實現了關係正常化,孟、印間關係也並非十分和睦,但肢解巴基斯坦無疑讓巴印兩國結下血海深仇。

4、地緣政治競爭。

巴基斯坦始終擔心印度有意完全吞併巴基斯坦(印度政客有時會談談”自古以來“),而印度則對巴基斯坦這個南亞次大陸上唯一的地緣政治競爭對手(其它小國不堪一擊)耿耿於懷,兩國如今都有了核彈,大打不行了,但沒事互相踹幾腳是必須的。

5、選舉政治需要。

巴印空戰發生後,印度人民黨重量級人物、卡納塔克邦前首席部長葉德餘拉帕(BS Yeddyurappa)不小心說漏了嘴,在媒體上放言“這場空戰至少能讓印度人民黨在5月選舉中多拿20個以上席位”,事實上莫迪和印度人民黨有借挑動印巴衝突升級爭取選情的考量。不過一般只有印度人民黨喜歡這樣操作。


陶短房


印度和巴基斯坦不斷爆發武裝衝突,給地區局勢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確實是一件讓人感到惋惜的事。究其爆發衝突的根本原因,無異於兩個問題,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克什米爾領地歸屬問題,然而最根本的問題還是宗教信仰問題。

克什米爾,全稱查謨和克什米爾,位於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是青藏高原西部與南亞北部交界的過渡地帶,面積17.3萬平方千米。克什米爾由巴基斯坦控制了西北部地區(自由克什米爾和克什米爾北部地區),印度控制了中部和南部地區(查謨-克什米爾邦)。印度方面則聲稱中國控制了部分東北部地區(阿克賽欽和喀喇崑崙走廊),實際上這兩個地方根本不屬於克什米爾地區。

印度和巴基斯坦都在官方宣稱自己對於克什米爾有管轄權,克什米爾地區也曾想自己獨立建國,卻遭到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的強烈反對,所以克什米爾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從歷史上看來看,印度和巴基斯坦作為曾經的殖民地,當時西方殖民者退出這塊土地時,就想要化解自己面對的威脅,或者說盡量減小威脅的程度,從而採取了“分而治之”的措施。

從根本上來講,我們都知道巴基斯坦是個穆斯林國家,信封伊斯蘭教,爾印度卻又很大一部分人口信封印度教和佛教,兩派教徒在信仰上就產生了差異,又都堅信自己的信仰才是真理,不肯做出讓步,何況還是牽扯到領土問題,宗教之爭在中世紀就大規模爆發過,所以放到今天來看,也不會很難以理解。

當然,除了這兩個原因之外,還有各個大國長期的軍售和技術合作,致使雙方都覺得自己擁有戰勝對方的資本,不願意輕易讓步和妥協。





南山一隻怪


其實兩個國家都需要戰爭,假如沒有戰爭,這兩個國家都會分裂。

你可以理解為這兩個國家都需要戰爭來維持國家統一,需要持續用戰爭危機來加強內部人群對國家概念的認可。

我這麼說可能很多人說我胡說八糟,但我的確沒有胡說八糟,真的!

無論是巴基斯坦和印度都缺乏大統一的歷史基礎,巴基斯坦也好,印度也好,目前的領土都是拼湊起來的,而且每個區域都有很強的獨立性。

像巴基斯坦政權國家的權力基本被信德省和旁遮普這兩個省的民族控制,其他幾個省都在鬧獨立。

而印度也好不到哪裡去,高種性與低種姓衝突,東北部和南部都是分裂勢力存在,整個印度社會上層幾乎都是高種姓。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沒有戰爭危機存在的話,無論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內部之間的爭鬥將會很嚴重。

無論印度還是巴基斯坦都需要利用對外戰爭來轉移部分內部衝突,轉移內部矛盾的視線。

巴基斯坦和印度自從分裂以來兩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根本就沒停過,雙方在克什米爾地區動不動就向對方來幾發,弄點鄰居糾紛出來,霸佔新聞頭條的位置,用戰爭意識形態來主導人民的思想形態。

你們聽起來是不是覺得很邪惡,但事實的確如此,兩個國家都需要用戰爭製造出來的危機感,讓內部和種族之間放下爭奪。其實這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向民眾腦海中灌輸國家思想。

所以你們能看到,無論是印度還是巴基斯坦的國家民族主義的情緒都是很高的,這就是戰爭的另一面,能讓一個國家更團結。


一號風手


印巴之間的衝突從1947年印巴分治開始就埋下了禍根,當時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而人數較多的印度教徒和人數較少的伊斯蘭教徒之間的宗教矛盾非常激化,這也導致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自治領(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國)的誕生。雖然印巴分治讓印度和巴基斯坦獲得獨立,但是雙方的衝突始終未停。因兩國交戰導致的難民更是高達1200萬人。

圖、印巴之間的衝突歸根結題還是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衝突

二戰是一個分水嶺,雖然英國取得勝利,但整體影響力卻日薄西山,尤其是國綜合力遭受重創,和二戰之前不可同日而語。隨之興起的非殖民化運動,也直接導致其最大殖民地英屬印度的解體。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之間的衝突成為印度不可化解的矛盾,雖然聖雄甘地極力反對分裂,並提倡統一思想,但印度還是向分裂不可挽回的走去。圖、蒙巴頓總督(左)和甘地(中)

最終印度末代總督路易斯·蒙巴頓放棄了印度統一的方案,而分屬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國家。兩個國家的劃分基本以教徒聚居區而定,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區的伊斯蘭教徒逃往伊斯蘭教徒地區,印度教徒亦然,在遷徙的過程中很多人淪為難民,並爆發了大混亂。尤其在旁遮普地區,雙發教徒更是爆發了無數衝突,這也埋下了深厚的仇恨和復仇的種子。雙方教徒的不信任也給甘地帶來很大威脅,某些印度民族主義者認為甘地對伊斯蘭教徒和巴基斯坦讓步太多,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狂熱的民族主義者暗殺。

雖然很多土邦在時任印度副總理薩達爾·瓦拉巴伊·帕特爾斡旋下歸屬於印度,但是因查謨-克什米爾土邦歸屬問題引爆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此後雙方也爆發多次戰爭。巴基斯坦被分為東西兩大部分,這也帶來很多不穩定因素,一直持續到孟加拉獨立戰爭和第三次印巴戰爭才得以緩解。1974年印度進行核試驗,1998年巴基斯坦也取得核試驗成功。印巴之間的衝突也在不斷延續,這也給世界帶來很多不穩定的因素。


航空之家


印巴衝突的開端是在,1947年印巴分治時開始的,較大規模的戰役有三次。

第一次戰是印度為了搶克什米爾的領地,分治以後這個領地是屬於巴基斯坦的,雙方交戰15個月,最後雙方僵持不下聯合國出面調停,雙方簽訂了停火協議,協議將克什米爾一分為二,印度佔五分之三,巴基斯坦佔百分之二。就這樣第一次戰爭告一段落。

第二次是雙方簽訂停火協議不久,印度發現巴基斯坦的境內庫布蘭恩,有油田,便出兵攻佔了庫布蘭恩,最開始巴基斯坦並不知道印度攻佔庫布蘭恩的真正意圖。就沒有太當回事,因為當時雙方小摩擦不斷,但等巴基斯坦知道庫布蘭恩油田,雙方再次爆發大規模戰爭,在戰爭進入僵持狀態的情況下,當時的英國首相出面為雙方做了調節,印巴雙方第二次簽訂了停火協議,第二段戰爭宣佈結束。

第三次戰爭是在1971年巴基斯坦發生政變,內戰之時,當時的巴基斯坦分成了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印度趁機出兵攻打巴基斯坦,並很快佔領的東巴,在對西巴基斯坦久攻不下之時,不知什麼原因印度做出了方面停火舉動。西巴基斯坦也接受了印度的建議,雙方再次在聯合國的,調節下籤署了停火協議。但就在簽訂協議的當天,印度的內政部長髮表了對克什米爾領土擁有權的講話,他表明克什米爾是印度領土這點是毋庸置疑的。這句話引起了巴基斯坦民眾的強烈不滿,民眾將克什米爾中的印度軍打出了克什米爾,不過很快印度出兵鎮壓了這次事件,這股武裝力量,也就是印度所說的恐怖分子,今天印度所指的公佈分子“穆罕默德軍”就是在當時組成的,真正的禍根也就是那會埋下的。


一線軍武




印巴衝突的根本原因,是雙方在克什米爾主權問題的紛爭。由於歷史、宗教、民族等原因,紛爭一直持續到現在沒有得到解決,克什米爾地區也被列為世界最不安全地區之一。

而克什米爾問題,由於歷史原因複雜,這裡從印巴分治開始做些簡略的表述。

印巴分治,克什米爾主權紛爭的產生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47年以前是英國殖民地,統稱“因屬印度”。由於英國國力下降和非殖民運動的興起,1947年大英帝國統治下的“英屬印度”解體,又因為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的矛盾,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各自建國,誕生了印度聯邦和巴基斯坦兩個新國家。巴基斯坦於8月14日宣佈獨立,印度在8月15日宣佈獨立。

獨立前的印度是由“英屬印度”和“土邦”組成,“英屬印度”包括11個省,但是這11個省卻包含著幾百“土邦”,“克什米爾”就是這幾百個“土邦”中的一個。土邦地區的歸屬是由當地的王公來決定的。

克什米爾王公是印度教徒,但是80%克什米爾居民卻是穆斯林。按照印巴分治方案少數服從多數的分治原則,克什米爾應該劃歸巴基斯坦。但是按照土邦的王公決定原則,克什米爾則應該歸屬印度。

因此印巴分治時,克什米爾的歸屬都沒有個定論,這直接成了後來印巴武裝衝突的原因。

為主權,印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的較量

印度和巴基斯坦從建國開始就因為克什米爾的主權紛爭發生了第一次印巴戰爭,直到1949年1月通過聯合國調停結束,歷時15個月。

由於第一次印巴戰爭沒有解決克什米爾地區的歸屬問題,於是1965年雙方又爆發第二次印巴戰爭,激戰5個月雙方傷亡數千人後在聯合國授權下停火。

除了第一、二次印巴戰爭,還有後來的卡吉爾戰爭和無數大大小小的衝突,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的較量從來沒有停止過,延續了半個多世紀,至今緊張局勢依然沒有得到緩和,就因為克什米爾問題並沒有在戰爭中得到解決。

自9·11以後,印巴雙方的衝突又有了新的導火索,那就是印度以巴基斯坦藏有恐怖分子為由,常常發起對巴基斯坦的打擊,其中打擊的地點就包括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但是其目的還是圍繞克什米爾的主權進行的行動,只是披著打擊恐怖分子的外衣。

所以,印巴衝突的根本原因,就是克什米爾主權歸屬的問題。2月27日巴鐵擊落印度戰機,雖然印度方面是以打擊恐怖分子為由發起的襲擊,但是歸根結底都是為了克什米爾的主權紛爭。

可能印巴雙方後續的因克什米爾主權發生的衝突,都將會被以“打擊恐怖主義”的方式所掩蓋。


LL彎彎


印巴更本問題還是名族和階級問題,巴基斯坦國內問題主要是經濟和民族問題,而印度主要是階級和經濟問題,這兩個國家這些問題一時還很難解決,巴基斯坦隨著中國經濟投入經濟問題會越來越好,民族問題也能最終解決!而印度一時半會還看不到解決的跡象。由於兩國國內矛盾突出,就會容易被他人利用,本國的政治家也會利用名族矛盾和經濟矛盾來攻擊對手,也會攻擊領國來增加自己的威望和支持率!克什米爾問題由來已久,兩國一直都不想解決 都想獲得更多,且不知 在現代國土糾紛 通常都是以血的代價也換不到一寸土地的時代,何況兩國都是擁核國 打起來更本沒有贏家!最終還是走到談判桌上協商邊界問題 ,能夠讓兩國人民不再受戰火摧殘和洗禮 讓他們享受永久和平!


知己85871384


印巴衝突的根因如同朝鮮與韓國的根因一樣,本是一個國家,被歷史上的戰爭所無情的分解為兩個地區了。英國撤出印度時很狡猾,怕留下一個強大的印度帝國,於是一拆為三,在拆解過程中自然有很多沒說清沒劃清的地方,這就為後續的衝突埋下了種子。


而印巴之間沒有劃清的就是克什米爾地區,各自都聲稱應該屬於自己,所以這麼多年就一直在這個地方打仗。起初就他們自己打,實力相當,誰也治不了誰,後來也各自都有靠山,就更打不起大的戰爭了,因為各自都擁有全球頂尖的武器,打起來只會兩敗俱傷。


英國人和美國人都喜歡埋種子,埋下來幹嘛呢?其實是為了日後收割利益,比如出售軍火,比如搞活動拉贊助,這些爭議地區的周邊國家都得巴結英美。所以說白人表面上看似紳士,實則老謀深算,防不勝防。


新科技觀察員


從國家策略講,雙方都有利用衝突的意圖。從國家治理方面看,這是雙方國內問題向外溢出的反應。

從國內問題看,其實就是國家管控與國家發展問題。其中,國家管控方面,兩個國家都存在較大問題,第一是宗教族群矛盾嚴重。兩個國家國內都存在比較嚴重的宗教矛盾或族群矛盾。如印度國內的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宗教衝突。如巴基斯坦內部巴塔組織與政府間的貌合神離。雙方國內都有大大小小的極端主義勢力存在,都是毒瘤,都難以根治。第二是國家控制能力。兩個國家都存在管控能力不足的問題,印度千奇百怪的民族和宗教,始終是國家管控的一大問題,國家財力和人力的缺陷,配合著選舉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腐敗嚴重,國家管控鬆鬆垮垮,甚至少部分地區還存在著分裂主義勢力存在。而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接壤的族群基本上處於自治狀態,與伊朗邊境更是明說,就是三不管地帶。而國家發展方面,兩個國家都是極度需要發展的大國。人口多,土地多,資源一般,經濟落後,是兩國的基本特點。印度近幾年表現不錯,但是人均GDP也就2000美元左右。巴基斯坦受累於阿富汗戰爭,人均GDP在1600美元左右。這樣的經濟水平,半斤八兩旗鼓相當,很難滿足民眾的需求。內政無力,外鬥來補。為了凝聚民心,遏制國內矛盾,特別是選舉政治需求,利用衝突轉移矛盾和焦點,是雙方政治層面互利互助的需求。

本次,因印度軍警遭襲事件引發的印巴衝突再一次表明了雙方內政外溢的國家特點。此次事件,默罕默德軍已經承認他就是事件製造者,但是,莫迪政府依舊強烈指責巴基斯坦政府要負責。以12架幻影戰機配合預警機對巴控克什米爾進行空襲,其表面目的是對軍警遇襲事件的反擊,暗藏的目的是配合國內選舉,為選舉造勢拉高莫迪政府的支持率。大張旗鼓的襲擊最終只是轟炸了一片樹林,其目的就可以看出,莫迪政府並不是為了擴大事端,而是為了反擊。第一是威懾,轟炸點距離默罕默德軍的學校與基地不遠,這就是威懾,警告對方別再製造事端。第二是宣傳。襲擊過後,印度媒體爭相報道,打死恐怖分子幾百名,這就是目的,其結果也是非常明顯,此次襲擊之後,莫迪政府的支持率短時間上升。很明顯,印度的目的是一次政治反擊,是內政鬥爭的一次對外溢出的表現。

從國家策略講,雙方都有利用衝突的意圖。這在雙方鬥爭歷史可以看出。最著名的就是,雙方几乎同一時間試射導彈,引爆核彈,幾乎同時擁有了核武器。看似緊張對立的關係,實質上也隱含著互惠互利的戰略互助。這是一。第二,也是前面講過的,各自的國內問題。兩國的國內問題都是矛盾叢生,問題重生,如何在四分五裂的情況下凝聚國力統一意見,對外戰爭就是其中的手段之一。巴基斯坦此次成功的通過此次衝突事件,統一了國內政治勢力的意見。伊姆蘭汗在空戰事件爆發後,迅速發表講話,不僅向印度表明言和的態度,同樣,他的講話也收到了反對派的支持。由此,伊姆蘭汗,在短時間內在國內形成了較高的政治支持度,這可以為他有效推行其執政策略提供方便。這就是此次印巴衝突帶給他的政治利益。

因此,印巴衝突不能完全歸結為印巴分治的結果。事實上,蒙巴頓方案也是徵求過印巴雙方的意見,分治是不可逆的,即使沒有印巴分治,他們也會採取武裝鬥爭,最終走向分治,只不過會多增加一次印巴戰爭而已。

而印巴衝突不斷的真正原因,還是來自於其內部問題,來自於其政治策略。而無法根治的恐怖分子的冒險行為,只不過是為他們的行為提供了藉口和理由。印巴矛盾,最終的解決方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發展!發展才是硬道理,只有發展才能減少矛盾,也只有在發展中,才能逐漸化解雙方不斷積累的矛盾和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