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擁有20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將領為何依靠家丁作戰?

武裝家丁,自帶喜感的稱謂。

無論是否武裝,家丁都帶著僕役屬性,自然是要主人付錢養活的,如果“國軍”剛猛善戰,誰會用自己的金銀養兵作戰呢?即便甘心掏自己腰包,他就真的不怕皇帝忌憚,人頭落地麼?

明朝擁有20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將領為何依靠家丁作戰?

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軍隊積弱,如果早中期是因為吏治和體制問題的話,那麼到了中後期還要加上長期缺乏操練和實戰的原因,想操練至少士兵要吃飽,沒人剋扣軍餉才行,即便操練過,武器也要過硬才行,大多數火銃都壞掉,要麼準度有問題,這怎麼打仗,都被貪汙了。領導們吃的腦滿腸肥,士兵卻一臉菜色,穿的象乞丐一樣,這樣的兵怎麼會甘心為國殺敵,多走幾步都算虧本。

明朝擁有20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將領為何依靠家丁作戰?

吏部選拔了100多名年輕官員到各地上任,結果到了第二年,這些官員一個不差全部都因為腐敗被斬首。為何貪汙,不貪汙連個師爺都請不起,這是公事方面,於私來講,全家僅僅溫飽,那個年代可沒有計劃生育,遇到人口多的,如果不貪汙就乖乖的等著餓死吧。在動輒因貪汙殺頭的年代,至少要讓官員過好,然後再下死手懲治腐敗。吃空餉的情況呢,全大明都知道。

明朝擁有20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將領為何依靠家丁作戰?

衛所制是明代基本的軍事制度,設立之初,朱元璋的得意不是沒有道理的,自給自足的百萬雄兵怎能不叫君主自豪。但是慢慢的衛所變得愈發糜爛,官僚系統的土地侵佔行為從來沒有停止過,當然,宦官們也沒少參合,軍戶不止自己受到剝削,自己的家人、後代也要承載這份負擔,實在沒辦法活了,那就跑唄,土地沒有人種,而官吏們的收入少了就要加重剝削,從剩下的軍戶中得到足夠的好處,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明朝擁有200多萬軍隊,兵強馬壯,將領為何依靠家丁作戰?

戚大將軍的戚家軍就是以家丁(親兵)為骨幹所節制的部隊,朝廷為何不猜忌?朝廷不傻,自然知道衛所的兵用不上,而從制度上來說,明朝將領是被允許招募家丁的,所以朝廷樂見其成。戚家軍的待遇遠比普通士兵強,而且都是精挑細選,自然能征善戰。身份低,但待遇好,武器精良,又是主人親自訓練,怎能不聽話,怎能不努力訓練,即便到了後期戚家軍全軍覆沒的時候(兵力過於懸殊)也能打到清軍肝顫,也是那個時候,戚家軍還是幾乎人手一銃,裝備一流。

如果大明能夠革除弊政,象戚繼光一樣善待士卒,精於訓練、作戰,大清哪能摘到便宜果子吃。沒辦法,面對祖制,選擇了愚孝,百姓之苦、軍戶之苦、士卒之苦、大明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