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拥有20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将领为何依靠家丁作战?

武装家丁,自带喜感的称谓。

无论是否武装,家丁都带着仆役属性,自然是要主人付钱养活的,如果“国军”刚猛善战,谁会用自己的金银养兵作战呢?即便甘心掏自己腰包,他就真的不怕皇帝忌惮,人头落地么?

明朝拥有20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将领为何依靠家丁作战?

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军队积弱,如果早中期是因为吏治和体制问题的话,那么到了中后期还要加上长期缺乏操练和实战的原因,想操练至少士兵要吃饱,没人克扣军饷才行,即便操练过,武器也要过硬才行,大多数火铳都坏掉,要么准度有问题,这怎么打仗,都被贪污了。领导们吃的脑满肠肥,士兵却一脸菜色,穿的象乞丐一样,这样的兵怎么会甘心为国杀敌,多走几步都算亏本。

明朝拥有20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将领为何依靠家丁作战?

吏部选拔了100多名年轻官员到各地上任,结果到了第二年,这些官员一个不差全部都因为腐败被斩首。为何贪污,不贪污连个师爷都请不起,这是公事方面,于私来讲,全家仅仅温饱,那个年代可没有计划生育,遇到人口多的,如果不贪污就乖乖的等着饿死吧。在动辄因贪污杀头的年代,至少要让官员过好,然后再下死手惩治腐败。吃空饷的情况呢,全大明都知道。

明朝拥有20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将领为何依靠家丁作战?

卫所制是明代基本的军事制度,设立之初,朱元璋的得意不是没有道理的,自给自足的百万雄兵怎能不叫君主自豪。但是慢慢的卫所变得愈发糜烂,官僚系统的土地侵占行为从来没有停止过,当然,宦官们也没少参合,军户不止自己受到剥削,自己的家人、后代也要承载这份负担,实在没办法活了,那就跑呗,土地没有人种,而官吏们的收入少了就要加重剥削,从剩下的军户中得到足够的好处,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明朝拥有200多万军队,兵强马壮,将领为何依靠家丁作战?

戚大将军的戚家军就是以家丁(亲兵)为骨干所节制的部队,朝廷为何不猜忌?朝廷不傻,自然知道卫所的兵用不上,而从制度上来说,明朝将领是被允许招募家丁的,所以朝廷乐见其成。戚家军的待遇远比普通士兵强,而且都是精挑细选,自然能征善战。身份低,但待遇好,武器精良,又是主人亲自训练,怎能不听话,怎能不努力训练,即便到了后期戚家军全军覆没的时候(兵力过于悬殊)也能打到清军肝颤,也是那个时候,戚家军还是几乎人手一铳,装备一流。

如果大明能够革除弊政,象戚继光一样善待士卒,精于训练、作战,大清哪能摘到便宜果子吃。没办法,面对祖制,选择了愚孝,百姓之苦、军户之苦、士卒之苦、大明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