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春節的腳步越走越近,家家戶戶都熱鬧起來了。

宰 公 雞

民間有“二十七,宰公雞”的年俗,“雞”“吉”諧音,所以餐桌上要有雞,圖個大吉大利、吉祥如意的好名頭。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在醃製好大肉以後就要殺雞了。

那麼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

很少有人思考這個問題,深究起來就會明白,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人們的潛意識裡已經認同了男子為大的觀點,認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過年這麼隆重的節日,自然也就要宰一隻公雞了,而且公雞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顯著氣派。

這天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場,而且是整隻雞盤在一個碟子裡擺放在桌子中間。

盛宴上是不能將其拆解成一碗雞塊,因為“雞”同“吉”,有吉利、吉祥如意的意思,所以給它取了一個好名頭,叫做大吉大利。

而在臘月二十七殺雞也是有所講究的,殺雞、燉雞並非是在二十七這一天吃,而是要放置到除夕的時候才能吃。

而且,除夕夜吃的時候也不能吃完,要一直留一點。

因為,本身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見到雞,這樣才算圓滿。

另外,因為老理講究初一不能動刀,所以,這些東西當然也就要提前準備好了。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說到在臘月二十七這天殺雞,不同的地區還有一些不同的講究。

像是天津,講究只能用公雞,因為要取漂亮的外觀和其雄赳赳的氣派。

另外,這天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晚上的年夜飯上吃,需擺放在桌子中間,而且必須是整隻放,不能切塊。

在北京,除了在這天要準備雞肉外,還要準備其他的各種肉類,蔬菜等等吃食,為的就是能準備出一桌豐盛的年夜飯和家人一起分享。

趕 大 集


在臘月二十七的時候也有“趕大集”的說法,在這一天要把過年需要的物品準備齊全,類似揮春、香燭等食物也是如此。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餘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

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

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洗 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在一部分農村,臘月二十七這一天還是除夕前最後一次洗澡、洗衣服。

過完除夕之後幾天,家家戶戶都不再洗衣服。

在二十七這天殺雞,還有這些講究!

至於洗澡,現在人可能沒那麼講究,不過以前澡也是不能洗的。

臘月二十六洗浴叫“洗福祿”,而臘月二十七則叫“洗疚疾”。

有句話叫做"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就是希望能洗去一年的晦氣、黴運,洗去疾病,換上新裝,迎接新一年的到來,二十六太早,二十八太晚,二十七這天,剛剛好。

在北方的一些農村,這個規矩不是洗澡,而是洗腳。

說是在這天晚上,女子都要用開水好好洗個腳,並把腳擦得乾乾淨淨,不能留一點水跡。

當地人有個說法:“臘月二十七,婆姨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

至於到底是誰看不得婆姨不洗腳,也沒人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