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开区八里台,在清代曾是一座村庄,七里台因天津大学而得名

天津有两个"八里台",一个在津南区,一个在南开区。而南开区八里台附近,又有与其紧密相关的七里台、六里台,本文咱聊聊六七八这三个"台"的由来。

天津南开区八里台,在清代曾是一座村庄,七里台因天津大学而得名

先说南开区的八里台,这个地名来源于八里台村,该村庄的形成时间大约在清雍正年间,因为乾隆四年的《天津县志》卷首的《天津县境舆图》中,就已经标明了八里台村的位置。其对应的位置就是今天的八里台立交桥。

天津南开区八里台,在清代曾是一座村庄,七里台因天津大学而得名

旧时老城厢以南是一片大开洼地,而唯独八里台一带形成高地,故名为"台",而八里则是此地距离老城厢中心,也就是鼓楼的直线距离。我特意在地图上量了一下,误差是有,但足够说明问题了。

天津南开区八里台,在清代曾是一座村庄,七里台因天津大学而得名

早年间天津卫有句俏皮话:你是南门外的"地方"——代管八里台子。这句话里的"地方"是一种半民半官的职业,如果非要形容,我觉得有点像过去的居委会大妈,既给官府办事,也给老百姓办事,受累不讨好。而八里台村当时是个小村,没有自己的"地方",所以就由南门外的炮台庄代管。袁世凯督直后,天津有了警察,这句话就变成了"南门外的警察——代管八里台的事",因为八里台离南门外太远,所以这句话就用来形容某人管的太宽,有点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以至于到今天,天津人说话仍爱用"八里台"来形容某个地方距离特别远。

比如:你把你那裤子往上提提,裤腰都快跑你妈八里台儿去了!

就是这意思……

天津南开区八里台,在清代曾是一座村庄,七里台因天津大学而得名

六里台地名是因距离八里台一公里而得名。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小日本侵华时,当时六里台一带人烟稀少,只有一所"中日中学",是小日本开办的,那阵狗X小日本不是推行奴化教育吗?所以这学校主要就是教日语。45年小日本投降,此校移交南开大学,1952年之后又分别归天津大学、天津市工农速成中学,最终成为师范大学北院。

天津南开区八里台,在清代曾是一座村庄,七里台因天津大学而得名

七里台地名,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时西沽附近的北洋大学迁址到八里台一带,更名为天津大学,新校区开工时,没有明确的地名,导致运送建材的车辆经常走错,于是工程负责人在校区东门立了个牌子,上写"天津大学七里台工地",从此之后,七里台地名就出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