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伊斯蘭教,為何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還有哈馬斯和法塔赫?

今天要介紹的是伊斯蘭教,具體來說,就是分清該教內部的諸多派別,以及在伊斯蘭世界幾個重要的熱點組織。

大分裂

伊斯蘭教誕生後,由於哈里發繼承人的問題而發生了分裂,主張“聖裔”阿里繼承的一方歷史上稱之為“什葉派”;而主張“民主選舉”(大家都有份,憑什麼讓你“皇親國戚”霸佔哈里發寶座?)的一方稱之為“遜尼派”。

同是伊斯蘭教,為何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還有哈馬斯和法塔赫?

同門相爭

在後來兩派的較量中遜尼派大獲全勝,什葉派成了“過街老鼠”,只能在偏遠山區和邊疆立足。其實兩派的更大分野是在政治上,具體來說就是如何對待“君權”和“教權”的關係。

遜尼派

遜尼派認為,君權應高於教權,宗教應該為政治服務,只要能成為世俗上的君主,那麼也應該擁有宗教上的權威,換句話說就是承認政治優先的原則。不難看出,遜尼派更適合歷史的發展,它不強調血緣上的關係,(突厥人等非阿拉伯民族很看重這點)也不堅持政教合一,它有利於一個國家健康發展。

同是伊斯蘭教,為何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還有哈馬斯和法塔赫?

什葉派被包圍

什葉派

什葉派堅信教權高於君權,主張政教合一,也就是宗教優先的原則。事實上,最高權力只有一個,無論政治還是宗教,其實都是利益之爭的工具而已,只不過為了爭取“話語權”,宗教則成為了籌碼,一旦掌權,維護統治就成了重中之重了。

蘇菲派(蘇菲主義)

伊斯蘭教內部神秘主義的統稱,是一個比遜尼派和什葉派更寬泛的群體,社會影響力十分巨大。蘇菲派可以說是伊斯蘭教“精神世界上的探索”,更多地體現在哲學層面。

該派特徵是“重精神,輕物質”,主張“禁慾苦行”和“沉思冥想”,以此達到“淨化靈魂”的目的。另外,該派文化上呈現出多元和寬容的亮點,被伊斯蘭教內部極端組織和正統派別所仇視。其實,它和中國的“禪宗”內省頗有相似之處。

蘇菲派信徒曾經在傳播伊斯蘭教方面發揮了突出作用,他們簡樸的生活作風和高尚的道德品質贏得了很多人的信賴。然而後期開始參與政治,功利性顯現。

另外蘇菲派歷史上建立過“教團”組織,類似於基督教的“騎士團”,是一種集思想教育和武裝力量於一體的強大團體組織。一般教團有“導師”和土地私產,“導師”是其首領,並以此傳承下去,形成“道統”。

嚴格來說,蘇菲派不是伊斯蘭教因“主義之爭”而產生的政治派別,更多體現在思想上,其團體恰當的身份應該是“蘇菲主義”的信仰者。

需要注意的是蘇菲派容易與地方民族主義相結合,繼而產生頗具“威脅性”的武裝團體。該派是容易誕生分離主義的溫床,需警惕。

阿拉維派

伊斯蘭教神秘主義的一個分支,屬於“異端”,無論是遜尼派還是什葉派,甚至是蘇菲派都歧視阿拉維派信徒,原則是什葉派的一個分支。

阿拉維派受基督教、佛教和新柏拉圖主義影響,思想傾向比較“雜糅”。不僅過開齋節,基督教的聖誕節和復活節也照過不誤,目前信徒有一百多萬,主要分佈在敘利亞。

同是伊斯蘭教,為何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還有哈馬斯和法塔赫?

巴沙爾是名氣最大的“阿拉維派”

現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就是阿拉維派的信仰者,其龍興之地就是“阿拉維山脈”

。其實阿拉維非常拉仇恨值,在伊斯蘭教內部不受待見,其能一直存在下去的重要原因就是阿拉維山的保護作用。

曾經阿薩德家族大力打壓國內的多數派和極端團體,目前敘利亞的阿拉維派屬於“統治者”,佔據軍隊和政府的要職,因而國內的遜尼派十分不滿,分離傾向加劇。

真主X

真主X的全稱是“黎巴嫩真主X”,大本營在黎巴嫩南部(這也是以色列為什麼“剿”不滅的原因)山區,在以色列越境打擊巴解組織時成立,受到伊朗政府的大力支持,(提供經費、訓練士兵、思想武器、領導友誼)而且敘利亞也是其支持者。該派認為:“阿以問題的唯一解決之路是消滅以色列”,反對對以和談,反對西方和以色列,是原教旨主義的信奉者。

同是伊斯蘭教,為何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還有哈馬斯和法塔赫?

戰火

真主X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武裝力量,相當於“游擊隊”,對以色列北部地區造成威脅,是以色列的一塊“心病”;另一部分是“政治組織”,參加黎巴嫩的議會選舉,是著名的反對X,也從事社會公益活動。

法塔赫

法塔赫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縮寫,也是該地區最大的政治派別,於1959年創立,領導人是著名的阿拉法特。目前致力於推動“巴以和解”,主張與以色列對話和談判,和平解決“巴以衝突”。(然而主張和平的以色列“工X”一直在野,未組閣)

法塔赫實際控制區域是約旦河西岸,與控制加沙的哈馬斯針鋒相對。

曾經的法塔赫也是堅持“武裝鬥爭是實現建立巴勒斯坦國家這一目標的唯一方式”,不過隨著從貝魯特的撤出,其政治主張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同是伊斯蘭教,為何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還有哈馬斯和法塔赫?

暮年

新時期該派政治傾向漸趨於溫和務實,它認為承認以色列的存在有利於推動巴以問題的解決,並且歡迎以色列政府推行的“以土地換和平”的對巴政策。然而由激進轉向溫和並不是沒有代價的,其“和平態度”受到了巴勒斯坦人民的質疑,繼而導致其在巴勒斯坦政壇政治地位的下降。

總的來說,法塔赫目前仍是巴勒斯坦地區最大最能代表“民意”的“權威機構”。其曾經的領導人阿拉法特就像是一面旗幟,是“巴勒斯坦國”的象徵,同時也為它們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尊重。

從對以角度來說,法塔赫是主張和平的,是以色列重要的“談判對象”。

哈馬斯

“哈馬斯”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縮寫,由伊斯蘭教活躍分子於1987年創建,產生背景是以色列對加沙地帶的佔領。哈馬斯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信徒,所以非常激進,但其“敢打敢拼”的作風也贏得了巴勒斯坦地區人民的支持,使其可以與法塔赫分庭抗禮,主要控制區域是“加沙地帶”(埃及支持)。

哈馬斯強烈反對任何形式的中東和平進程,認為《古蘭經》是唯一的憲法,主張暴力戰爭奪取被以色列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國際社會對於哈馬斯身份的認定存在著分歧,部分國家認為它是“恐怖組織”;也有一些國家認為它是抵抗組織。

同是伊斯蘭教,為何要分遜尼派和什葉派?還有哈馬斯和法塔赫?

空襲加沙

隨著新形勢的變化,哈馬斯逐漸調整了其對外方針。在不放棄武裝鬥爭的同時,開始參加巴勒斯坦地區的政治活動,並於2006年成功擊敗法塔赫,獲得了選舉的勝利,組建了內閣。但是其“武鬥”策略令其與法塔赫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兩派分分合合,難以和平“共事”。

介紹完了,大家清楚了沒有,如有疑問,可以自己百度,也可以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