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刻茶|二十二期——嬌貴嫵媚,茶國淨土,如雷貫耳的安溪鐵觀音

伍刻茶|二十二期——嬌貴嫵媚,茶國淨土,如雷貫耳的安溪鐵觀音

地處於廈門、漳州、泉州三角洲的結合部,安溪位於戴雲山脈東南部、晉江西溪上游,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群山環抱、層巒疊翠,千米以上的高山有2935座,群峰林立,甘泉潺潺,讓腹地免受海風侵襲之苦,這種地理環境甚為獨特,而且非常少見。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環境,才讓這裡所出產的鐵觀音獨一無二,色澤烏潤,富有光澤,湯色金黃,滋味醇厚,香氣清香悠長。

伍刻茶|二十二期——嬌貴嫵媚,茶國淨土,如雷貫耳的安溪鐵觀音

人們常說,在安溪是“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而這裡“春末夏初、涼熱同步,冬秋兩季,光溼互補”的溫潤候,給茶樹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生長條件。在相對低溫時期,芽葉可以緩慢地自然生長,有利於新葉組織之中可溶性氮化物、氨基酸、芳香物質的合成。而高山漫射光充沛,更有利於芳香物質的合成晝夜溫差大,則幫助光合作用產物的沉澱積累,讓糖化合物、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含量增加。

伍刻茶|二十二期——嬌貴嫵媚,茶國淨土,如雷貫耳的安溪鐵觀音

安溪無處不宜茶、無處不產茶、無處不產好茶。但是追溯安溪產茶的歷史,在唐代中葉之前都沒有任何記載。這是因為在西晉末年,有一大批中原地區的農民為了躲避戰亂南遷,再加上喪失權勢的士族地主也紛紛入閩,掀起了一陣移民潮。唐末五代戰亂和王潮、王審知率兵據閩時期,北方漢人第二次大規模移民入閩,不少文人墨客、僧侶道土也來到了福建,他們不僅帶來了中原的先進技術,也帶來了中原人的生活習慣,而飲茶便是其中之一。

伍刻茶|二十二期——嬌貴嫵媚,茶國淨土,如雷貫耳的安溪鐵觀音

從歷史名人留下的詩文和古蹟看,安溪製茶最遲在唐末已然有之。始建於唐末的名剎閬苑巖,歷史上曾以白茶聞名,其大門兩側鐫刻著副有關茶的對聯:“白茶特產推無價,石筍孤峰別有天。”可算是安溪茶史始於唐代之例證。

峰巒連綿,綠水青山,泉水甘甜,霧氣瀰漫,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再加上獨特的赤紅土壤,讓安溪形成了非凡茶葉品質的先決基礎。安溪茶可以按照品類分,也可以按照季節來分,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各具風采。

伍刻茶|二十二期——嬌貴嫵媚,茶國淨土,如雷貫耳的安溪鐵觀音

安溪境內的茶樹品種資源非常豐富,據統計目前種植的茶樹有六十多種,被稱為茶樹良種的寶庫一一點都不為過。在這些種類繁多的茶樹之中,最著名的就是安溪鐵觀音了,甚至有人用安溪鐵觀音來取代烏龍茶,認為烏龍茶就是鐵觀音。這種說法雖然有所誤差,但也說明了安溪鐵觀音在烏龍茶之中的地位。

伍刻茶|二十二期——嬌貴嫵媚,茶國淨土,如雷貫耳的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這兩個在世界茶人中如雷貫耳的名詞,註定是密不可分的。天然的嬌貴嫵媚,無與倫比的自然環境,安溪鐵觀音的出現讓這片富饒多情的土地奉獻出了最動人的大地禮物。只有安溪,才可以用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和土壤,為鐵觀音提供一個天然的溫床。

伍刻茶,只對優質茶葉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