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58集07

人能不能够成圣成贤,关键就在于能不能保持我们的诚敬之心。如果我们懈怠了、懒散了、放纵自己了,诚敬之心没有了,我们成圣成贤就谈不上了。所以用功就好像练兵似的,平时就要练,否则一到战场,一定是溃不成军。

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毋怠毋荒,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毋怠毋荒”,这个“怠”就是怠慢、懈怠。平时用功不可以懒惰、不可以荒废,不能够把我们的功夫荒废掉,所以平时要抓紧时间用功。如果这样抓紧时间用功,时时提起觉照、不懈怠,这就称为利根之人,成圣成贤的速度就会很快。

用功就是“克己复礼”,克除自己的欲望,回复到礼的要求。心要懂得“主敬存诚”,心内要有诚敬,这个诚敬心对于求学的人、求道的人特别重要。印光大师曾经多次强调,“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确实,没有诚敬心,成圣成贤就没有办法了。人能不能够成圣成贤,关键就在于能不能保持我们的诚敬之心。如果我们懈怠了、懒散了、放纵自己了,诚敬之心没有了,我们成圣成贤就谈不上了。所以用功就好像练兵似的,平时就要练,否则一到战场,一定是溃不成军。

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练兵要有兵器,这个武器是什么?后边写“其器仗须用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这是在历史上举出了三位贤人,第一是颜回,孔老夫子最赞赏的学生,他有“四勿”。四勿是什么?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就是我们的言语、行为,乃至于起心动念,这个勿动的“动”是起心动念,视、听、言、动都要符合于礼的要求。

所以他“克己复礼”的功夫用得很好,所以他最得孔子的欣赏,学得最有成就。这个所说的、所看的、所听的,还有起心动念,都要符合于古圣先贤所制定的礼的标准。为什么要符合礼的标准?因为这个礼本身就是性德的流露,所以依礼而行,就能够帮助我们转凡成圣。

最基本的礼就是我们经常讲的《弟子规》,这是孔门弟子要学习的基本的规范。在《论语》中“学而篇”的第六句话讲:“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这几句话给它展开,也就是《弟子规》的要求。所以我们能够把《弟子规》这个基本的礼学好,这才是真正的入门,这是最基本的礼。如果四书五经都背得头头是道、倒背如流,但是《弟子规》还做不到,这不能算是一个懂礼的人。“不学礼,无以立”,无法立足于社会。这个就不是真儒,顶多被称为儒学家,而不是学儒,不是真正的真儒。

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下面还提到曾子的“三省”。曾子也是孔老夫子的弟子,他每天多次的反省自己,从三个方面反省。“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与人谋事是不是做到了竭忠尽智。“谋”,就是别人交代我的工作、拜托我的事情,或者我去给别人出谋划策等等,是不是做到了尽心尽力。这个“忠”就是尽己之谓。“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相交往,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守信、信守承诺,说到做到,不自欺也不欺人,不能够打妄语。“传不习乎?”就是我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老师传给我的东西,我是不是认真的在生活中去力行了?或者我要传给学生的东西,我要讲的东西,是不是自己先做到了,在生活中有心得体会了,才去传给别人?这个曾子是每日多次的反省自己,因为他有这样的反省警觉的功夫,所以他也是成为贤人。

还有一个就是蘧伯玉,他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在《了凡四训》中也提到他,他和孔老夫子也是好朋友。蘧伯玉他二十岁的时候就知道“寡过知非”,他就知道反省自己、改正自己的过失。这样每一年每一年认真的反省,到了二十一岁,过去一年了,发现自己还有很多的过失没有改过来。过去二十二岁了,看到二十一岁这一年,还是有很多的过失。就这样每一年每一年的坚持改过不懈怠,到他五十岁的时候,回首四十九年,还是有很多过失没有能够改正。说明什么样?说明他每天都不敢放纵自己,每天都能够知道自己的过失。这样的用功,用功了三十年,结果还发现自己有很多的过失。

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所以《了凡四训》上称我们一般的凡人“过恶猬集”。我们身上的过失、罪恶,就像刺猬猬身上的刺那么多,其实比那多得多,这是一个形容,太多太多了。但是我们回首往事的时候,看不到自己有什么过失,什么原因?就是我们的“心粗而眼翳也”。我们反省自己的心思太粗疏了,太宽恕自己了,而且我们的眼睛都被蒙蔽了。

为什么被蒙蔽了?因为我们贪着欲望、贪着功名利禄,这些东西把我们自己的心给蒙蔽了。还有一些人专门看别人的过失,把精力都去看别人的过失了,所以看自己的问题就看不到了。蘧伯玉就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改过自新的好榜样。

颜子之四勿、曾子之三省、蘧伯玉之寡过知非,就是我们用功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