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碩士畢業,再去美國讀博士值不值得?

如果人可以在30歲之前,有那麼幾年時間,避開繁瑣的人事糾紛,每天早上看著眼光下小松鼠蹦蹦跳跳的陪你一起上課,看著水鳥掠過湖面,品嚐著不同口感的咖啡,跟全世界不同的國家的人交流,學習他們國家的文化,這個過程是多麼的美好?

30歲之前的幾年如何是正確的?是享受愛情的甜蜜?是跟女朋友在床上做愛到天亮? 是陪她做飯? 陪她看星星?陪她聽她喜歡的演唱會? 然而這些事情你在美國也可以做。

是在擁擠的地鐵裡,被人搜身後拼命擠進去?傍邊有人會用東西不斷的擠你但是當你發火的時候你會發現她也許穿著高跟鞋畫著精緻的妝容卻一臉疲憊,你不能發火,這就是現狀。

你會被貼上1萬一個月,1.5萬一個月,2萬一個月的標籤,老闆讓你加班你就必須加班,因為所有人都這樣,勞動法在實際操作中經常變得很有彈性甚至很扯淡。

你要學會跟不同不喜歡的人接觸,聽著富二代講幾十億的投資/聽著客戶講哪個洗浴中心的小姐胸大,心裡看不起他們卻還要陪他們喝酒----這就是你的工作,或者,你沒有那麼幸運,更多的只是坐著瑣碎的小事甚至不知道他們糜爛的生活。

這些事情,就是所謂的人生沒有浪費,就是你可以從自己25歲的卡里看到自己的存款是1萬然後五年後看到它變成50萬或者100萬你覺得自己人生很有成就感?

當然不代表博士畢業後就不需要經歷這些。只是等到30歲了,人生觀更成熟了,知識多豐富了,閱歷更多了,心態更加平和了,再來處理這些不得不面對的事情,未必是壞事情。我不覺得讀博士是浪費時間。如果追求知識,探索這個世界,滿足好奇心是一種浪費時間,那麼我們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是賺錢?是換跑車? 是住別墅?是在一線城市給孩子買20萬一平方的學區房?是不斷換模特陪你睡覺? 是當一個官員? 還是混一份清閒的工作你就可以享受自己的業餘愛好?

這個問題,也許不同的人根據自己的處境有不同的解釋。有的人有患病在床的親人,必須努力工作,這個世界不是我們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有空讀書,甚至是奢侈,對於很多人來說。我沒有覺得人定義的有意義的事情是錯的,只是我們運氣好,沒有在那個位置上而已。

說到學校的排名。我不否認排名的實際作用和給人帶來的名片效應。但是我引入其他幾個概念給你。

1 大學的排名是不斷在變的,而且很多是顛覆性的改變,你甚至不知道。

比如我們國家頂尖的學府清華大學,在2003年排名是全世界200+(上交大世界排名),現在(2018年)是前50,15年上升了200. For another example, 美國的東北大學,我的母校之一,二十年排名也上升了150名。90年代他們的排名可是200左右,現在變成了top50,與此對應的是,有大學上升,就有大學下降。大學的排名就跟人生一樣,有高潮,也有低谷,不是固定。

2 身為要成為博士的人,你有沒又想過,除了學校給你錢,獎學金,科研裝備,訓練你的老師,良好的學習環境,你又給學校做了什麼?你是否代表學校去參加了學術會議? 你畢業後是否給學校捐款? 你有沒有努力發SCI提高學校的科研聲譽?

3 你個人的能力並不一定等於大學的教育質量。或者說,你本身個人無法代表大學。就算是美國的社區大學,也培養出過自己的名人,優秀的導演,甚至總統(奧巴馬畢業於社區大學)。任何一個常青藤名校,也都有一些世俗意義上講沒有成功的人。有人自殺,有人低收入。

告訴你這幾點,無非告訴你,你是你,大學是大學,你努力並且足夠優秀,你們大學會以你為榮。你的名字會被大學作為宣傳,掛在牆上,甚至用你的名字命名實驗室,命名教學樓。

最後說到女朋友,作為一個老博士生,想告訴你。博士本身對女孩子的吸引力應該超過碩士。你沒有女朋友,讀了博士後,很有可能就有了。

最重要的是,你需要明白,博士只是一個起點,不是終點,博士生是一個學習的身份,它可能會(也可能不會)給你帶來財富,但是,如果你堅持下來,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謝謝。希望這些話,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