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不如讓他們自己成長

跟上一代父母不同,現在80、90後的父母,對於培養孩子越來越學無止境,他們有的從胎教開始,就拿出高考的狀態來研究孩子。這兩天還有新聞說,一個媽媽在陪孩子寫作業的時候,隨便考了個教師證。這種以身作則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

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不如讓他們自己成長

父母們這麼做的初衷,無非是以此期望孩子今後能夠擁有良好的審美,過上健康、積極、美好的人生。可是將這些書本上的育兒方法,積極落實到家庭教育當中之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現在我們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教育,那將來他的人生會不會按我們的預期發展呢?”

無數鮮活事實告訴我們,孩子的將來誰也無法預期。

孩子的能力可以培養,但無法繼承

經常看到一些高知家庭的父母特別苦惱,他們想不明白,明明自己智商不低,還考上了985、211的博士,可為什麼孩子偏偏是個學渣。

雖然俗語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但老話也不是絕對。

乾隆皇帝雖是一代帝王,但若放在今天也算是個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他從小出了名的喜愛書畫,並通過種種努力,一舉成為古往今來最愛題字和蒐羅字畫的收藏家和鑑賞家之一。

除此之外,他還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一生作詩41863首。他精通滿語、漢語和蒙古語,藏語和維吾爾語也略懂一二,也是一名語言學家,這在古代帝王中是空前絕後的。

這樣的乾隆皇帝不能說沒有良好的審美,可是即便擁有如此藝術造詣的他,其“農家樂”的審美仍一直是被詬病的笑談,就連在熱播的電視劇《延禧攻略》裡,魏瓔珞還公然吐槽過乾隆的畫作俗氣。

尤其是跟他的父親雍正皇帝的審美一對比,更加處於劣勢。

乾隆和雍正,一個是極簡主義,一個是歡天喜地;一個是淡雅雋永,一個是繁縟富麗。同為帝王,為什麼兩個人的審美會相差這麼大呢?

後人猜測,雍正皇帝“少即是多”的審美精髓,來源於他隱忍四十多年,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步步驚心才成為九五之尊。

而乾隆皇帝從小順風順水,登基時還很年輕,對一切新鮮有趣的東西都懷有強烈的情緒和興趣。然而,雖然乾隆皇帝的審美品位堪稱“農家樂”級別,但並不妨礙他發展自己的鑑賞力和審美,且最終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時,雍正和乾隆皇帝鮮明的對比也印證了,孩子的能力不能靠血緣繼承,要靠從小的培養,同時也跟後天成長的環境和性格有很大關係。

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不如讓他們自己成長

不要用自己的標準限制孩子的能力發展

既然能力不能繼承,只能培養,那麼“用什麼標準來評判孩子的能力?“就是爸爸媽媽需要考慮的第二個問題。

《奇葩說》第四季有一期辯題是說,“如果能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你會按嗎?”

站在正方的臧鴻飛提出的點是,任何父母出於本能,窮極一生都會給孩子提供完美的機會。我同意他的觀點,因為事實上很多父母也是這麼做的,他們把自認為美好的一切都捧出來獻給孩子,其中當然也包括為孩子提供良好的美育教育,目的就是能讓孩子將來過上美好順遂的一生。

可是站在反方的傅首爾用買鞋這樣非常接地氣的例子,指出了問題所在。

一雙在父母看來非常完美的價值兩千多的鞋子,在孩子眼裡卻不如一雙只有35元,印著鎧甲勇士的鞋子。

傅首爾說,完美是個人主觀,定製是出自他人之手。

一個人三觀和能力的建立需要培養,但最終仍是一個主觀的呈現,而不可能是父母的全盤複製。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可以從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但最終這些言傳身教,印刻在孩子的腦海裡卻沒有固定的標準和形狀。

所以,父母只能把自己所認為的優秀的能力教授給孩子,卻不能以此為標準,把孩子修剪成父母想要的樣子。

至於孩子怎麼消化吸收他所接受到的教導,最終又將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在自己的人生裡,那完全是孩子自己的選擇和決定。

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不如讓他們自己成長

比如,

你喜歡聽輕音樂,你的孩子卻喜歡重金屬搖滾;

你喜歡寫意山水,而你的孩子卻對濃墨重彩的油畫更感興趣;

你喜歡琴棋書畫詩酒茶的恬淡生活,可也許你的孩子卻嚮往紅塵作伴,活得瀟瀟灑灑……

不是不一樣就不好,擁有自主意識的孩子,往往也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自主的人生。

為孩子打造教育環境,注重過程不求結果

雖然所謂的完美人生沒有固定形態,也沒有統一標準,會隨著人身處的環境,所經歷的事情發生變化和調整,但孩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道德品行仍然是可以培養的。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教育環境。

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不如讓他們自己成長

國學大師王國維有一次請溥儀去家裡玩,他給這位曾經的清朝皇帝展示了自己淘來的古董,包括金石、字畫等等。溥儀隨手指了幾件,說這些都是假的。王國維開始並不相信,心想自己在鑑賞界的眼力不至於這麼差,溥儀都沒仔細看,就能鑑別真偽嗎?後來他去找同行鑑別,又去老闆那裡套話,果然證實溥儀指出的那幾件都是贗品。

大師很驚訝,問溥儀為什麼一眼就能看出真偽,並向他請教鑑別方法。

溥儀說,我也不懂你們那些鑑別的方法、技術,我就是看你那幾件東西和我家裡的那些不太一樣。

身在帝王之家,自然從小身邊就不缺國寶級的藝術珍品,看不出真假,但至少能看出不同,這恰恰說明,從小家庭固有的氛圍,就算父母不教,孩子也會通過生活中的種種細節,學會總結、分類和辨別。而且這些都是無法在補習班、興趣班裡學來的東西,需要經年累月的薰陶和積攢。

為孩子一鍵定製完美人生,不如讓他們自己成長

如你我一般的普通父母,也許沒有機會讓孩子像溥儀一樣,天天泡在皇宮裡長見識,但還是可以結合自身的條件和特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在其中汲取養分,自由成長。

今天我們只需在孩子心中播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將來它生根發芽,也許便會回饋給我們一個奼紫嫣紅的花園。

父母養育孩子,並給予他良好的物質和精神條件,其美好的初衷,難道不正在於此嗎?

作者介紹:陳妍,親子關係諮詢師、國家育嬰師,專注親子關係、家庭教育、兒童心理。代表作《窮養一個男孩,毀掉三代人》、《我調查了100組家庭,發現既能上班賺錢,又不需要老人幫忙帶孩子的媽媽,根本不存在!》微信公號:陳妍媽媽(chenyanmama0514),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