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不如让他们自己成长

跟上一代父母不同,现在80、90后的父母,对于培养孩子越来越学无止境,他们有的从胎教开始,就拿出高考的状态来研究孩子。这两天还有新闻说,一个妈妈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随便考了个教师证。这种以身作则的精神真是可歌可泣。

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不如让他们自己成长

父母们这么做的初衷,无非是以此期望孩子今后能够拥有良好的审美,过上健康、积极、美好的人生。可是将这些书本上的育儿方法,积极落实到家庭教育当中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现在我们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美育教育,那将来他的人生会不会按我们的预期发展呢?”

无数鲜活事实告诉我们,孩子的将来谁也无法预期。

孩子的能力可以培养,但无法继承

经常看到一些高知家庭的父母特别苦恼,他们想不明白,明明自己智商不低,还考上了985、211的博士,可为什么孩子偏偏是个学渣。

虽然俗语都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但老话也不是绝对。

乾隆皇帝虽是一代帝王,但若放在今天也算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他从小出了名的喜爱书画,并通过种种努力,一举成为古往今来最爱题字和搜罗字画的收藏家和鉴赏家之一。

除此之外,他还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诗人,一生作诗41863首。他精通满语、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略懂一二,也是一名语言学家,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空前绝后的。

这样的乾隆皇帝不能说没有良好的审美,可是即便拥有如此艺术造诣的他,其“农家乐”的审美仍一直是被诟病的笑谈,就连在热播的电视剧《延禧攻略》里,魏璎珞还公然吐槽过乾隆的画作俗气。

尤其是跟他的父亲雍正皇帝的审美一对比,更加处于劣势。

乾隆和雍正,一个是极简主义,一个是欢天喜地;一个是淡雅隽永,一个是繁缛富丽。同为帝王,为什么两个人的审美会相差这么大呢?

后人猜测,雍正皇帝“少即是多”的审美精髓,来源于他隐忍四十多年,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步步惊心才成为九五之尊。

而乾隆皇帝从小顺风顺水,登基时还很年轻,对一切新鲜有趣的东西都怀有强烈的情绪和兴趣。然而,虽然乾隆皇帝的审美品位堪称“农家乐”级别,但并不妨碍他发展自己的鉴赏力和审美,且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同时,雍正和乾隆皇帝鲜明的对比也印证了,孩子的能力不能靠血缘继承,要靠从小的培养,同时也跟后天成长的环境和性格有很大关系。

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不如让他们自己成长

不要用自己的标准限制孩子的能力发展

既然能力不能继承,只能培养,那么“用什么标准来评判孩子的能力?“就是爸爸妈妈需要考虑的第二个问题。

《奇葩说》第四季有一期辩题是说,“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吗?”

站在正方的臧鸿飞提出的点是,任何父母出于本能,穷极一生都会给孩子提供完美的机会。我同意他的观点,因为事实上很多父母也是这么做的,他们把自认为美好的一切都捧出来献给孩子,其中当然也包括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美育教育,目的就是能让孩子将来过上美好顺遂的一生。

可是站在反方的傅首尔用买鞋这样非常接地气的例子,指出了问题所在。

一双在父母看来非常完美的价值两千多的鞋子,在孩子眼里却不如一双只有35元,印着铠甲勇士的鞋子。

傅首尔说,完美是个人主观,定制是出自他人之手。

一个人三观和能力的建立需要培养,但最终仍是一个主观的呈现,而不可能是父母的全盘复制。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但最终这些言传身教,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却没有固定的标准和形状。

所以,父母只能把自己所认为的优秀的能力教授给孩子,却不能以此为标准,把孩子修剪成父母想要的样子。

至于孩子怎么消化吸收他所接受到的教导,最终又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呈现在自己的人生里,那完全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不如让他们自己成长

比如,

你喜欢听轻音乐,你的孩子却喜欢重金属摇滚;

你喜欢写意山水,而你的孩子却对浓墨重彩的油画更感兴趣;

你喜欢琴棋书画诗酒茶的恬淡生活,可也许你的孩子却向往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不是不一样就不好,拥有自主意识的孩子,往往也拥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主的人生。

为孩子打造教育环境,注重过程不求结果

虽然所谓的完美人生没有固定形态,也没有统一标准,会随着人身处的环境,所经历的事情发生变化和调整,但孩子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道德品行仍然是可以培养的。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

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不如让他们自己成长

国学大师王国维有一次请溥仪去家里玩,他给这位曾经的清朝皇帝展示了自己淘来的古董,包括金石、字画等等。溥仪随手指了几件,说这些都是假的。王国维开始并不相信,心想自己在鉴赏界的眼力不至于这么差,溥仪都没仔细看,就能鉴别真伪吗?后来他去找同行鉴别,又去老板那里套话,果然证实溥仪指出的那几件都是赝品。

大师很惊讶,问溥仪为什么一眼就能看出真伪,并向他请教鉴别方法。

溥仪说,我也不懂你们那些鉴别的方法、技术,我就是看你那几件东西和我家里的那些不太一样。

身在帝王之家,自然从小身边就不缺国宝级的艺术珍品,看不出真假,但至少能看出不同,这恰恰说明,从小家庭固有的氛围,就算父母不教,孩子也会通过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学会总结、分类和辨别。而且这些都是无法在补习班、兴趣班里学来的东西,需要经年累月的熏陶和积攒。

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不如让他们自己成长

如你我一般的普通父母,也许没有机会让孩子像溥仪一样,天天泡在皇宫里长见识,但还是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长,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其中汲取养分,自由成长。

今天我们只需在孩子心中播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将来它生根发芽,也许便会回馈给我们一个姹紫嫣红的花园。

父母养育孩子,并给予他良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其美好的初衷,难道不正在于此吗?

作者介绍:陈妍,亲子关系咨询师、国家育婴师,专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儿童心理。代表作《穷养一个男孩,毁掉三代人》、《我调查了100组家庭,发现既能上班赚钱,又不需要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妈妈,根本不存在!》微信公号:陈妍妈妈(chenyanmama0514),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