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的一般知識,乾貨收藏

書畫的一般知識

書畫業務涉及很多方面。必須瞭解些基本的知識, 對初學者來說更是如此,在實變中,我們總結出五個方面,作一些分敘概述。

字畫各部位的名稱

還沒有裝裱過的畫作稱為“畫心” ,又叫“兩芯”。 要把畫面的全部效果托出來,必須對畫心進行裝裱。用來託畫心的紙就稱為“託紙”,因為一幅畫作的精神全靠這張託紙托出,這張託紙就有了賦予畫面以生命的功用,所以又有“命紙”之稱。在立幅畫心的上端接上的一-塊紙方,叫作“詩堂”,其作用在於題詩讚畫。在畫心較短時,它還有襯托作用。“詩堂” 也叫作“玉池”

畫卷兩端的木杆,叫作“畫杆”。立幅畫卷上的圓木杆,也稱為“地杆”,另一根較細的半圓杆,則稱“天杆”。畫杆最好用沙木,以免變形或遭蟲蛀。

在地杆兩端,往往還安插有軸頭。軸頭要光潤精美,可以使用紅木、紫檀、牛角、象牙、燒瓷等做原料,軸頭的作用是使展卷、收卷變得靈活方便,並給畫作增加美感。

在包首上端天杆外粘著的兩段紙條,叫作“畫籤”,是用來題畫名的。畫籤紙色一般多用藏經色(香色紙),這種顏色顯得古香古色、雅緻美觀。在畫簽上題字叫題簽。題簽應該由一個真正懂畫、 精於鑑別的人來做,便於字畫本身的鑑別。

字畫裝裱風格的名稱

一輛好的書畫,裝被 一定也要好裝被好了,書畫就便於保管,對損壞嚴重的書畫,還有起死回生的作用。裱工如果太過拙劣,有可能對書畫造成損害。

裱畫作為一種傳統的手工藝, 遍行於全國各地。其手法因傳授不同而多種多樣,各地都形成了獨特的裝裱風格。南方裱工最著名的地方是蘇州,此地的裱工有“蘇裱”之稱。蘇裱崇尚仿古裝池,所以又有“吳裝”之稱,裱件平挺柔軟,配色文靜。北方最有名的裝裱在北京,稱為“京裱”兩邊還有很窄的深古銅色絹邊。這兩種裱法都稱為“宣和裱”

只用一種原料(絹、綾)、一種顏色裱的畫,因色澤單純,整體一致,像一塊美玉一樣,被稱為“一塊玉”。用鑲線的“綾裱一塊玉”裝裱琴條畫心,看上去十分素雅。琴條指長如古琴的立軸。絹圈、綾天地、絹綾用兩種顏色,則稱為“兩色裱”四周裱上的一圈絹就叫絹圈。用來裱畫心上、下的綾就叫綾天地。

兩色裱上再加一道不同色的隔界, 就叫“三色裱”,多用於裝裱粗短畫心,這樣畫心就醒目而不顯短促了。兩幅較寬的立軸,稱為“堂幅”,俗稱“中堂”,因其適於掛在廳堂的中間而得名。立軸的鎮料在尺寸上與畫芯的比例是有一定要求的。立軸的兩頭鎮料,“天頭”與“地頭”的長度比例為6:4。

比堂幅窄的立軸,叫作“條幅”有些條幅特別窄長,形如古琴,又叫“琴條”。有些條幅不安裝軸,叫作“屏條”。

書畫成堂的屏 條,叫作“掛屏”,一般成對或成套使用,有四、大、八,十二扇為一堂者。掛屏可以畫四季風景或是臨摹名家的繪斷。通最屏要掛在一起,有失缺的叫失群屏。畫屏最早由西屏風演變而來。史載,三國時曹不興就曾奉孫權之命屏風。

兩幅成對的條幅,叫作“對聯”,興起於明代,俗稱對子,其得名緣於兩條的字數-樣多,上下聯的詞句相互對偶,形成一一對。

有的對聯每一聯的字太多, 一行寫不下,只得寫為兩行,上聯從右往左寫,下聯從左往右寫,第一行的字多,末行字少,兩聯對掛時,形如“門”字,叫作“龍門對”。也有上下聯都從右往左寫的對聯,稱為“順龍門”

人們炎夏用來驅暑的扇子,古代叫作簧。它大致有團扇、摺扇、貢扇三種形式。我們介紹“團扇”和“摺扇”團扇又叫紈扇,就是圓扇,用絹素做面,外圍和柄以竹製成。團扇在唐代即有記載,如王昌齡《長信怨》日:“暫將團扇共徘徊。”宋代時,團扇已經非常盛行。宋徽宗還作過著名的《草書團扇》。

摺扇又叫摺疊扇。宋宣和年間,傅高麗國(古朝鮮)曾有使者來中國進摺疊扇。蘇東坡就曾在其文章裡寫道:“高麗白松扇,展之廣尺許,合之只兩指。”明永樂年間,摺扇越來越多。從明末清初開始,人們開始在摺扇上重一面寫字,另一面繪畫。摺扇通常以紙為面,常用白礬紙、高麗紙、泥金、大赤金、灑金紙等,明代則多為金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