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祭煉科儀

祭煉之內涵

祭煉屬黃篆儀,《靈寶玉鑑》有“靈寶大法,有受煉更生之道”等語,故又知祭煉科儀之源頭在於靈寶法。祭煉,又稱濟煉、鍊度,此外,更包括“”一項。因此,祭煉實有三層含義:祭、煉、度。祭者,“設飲食以破其飢渴也”,即以甘露、法食施予所超度之亡魂,使其滿足飢渴之慾。《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稱,“諸鬼神久處幽陰,形體飢渴,想念世間飲食,無頃刻忘。故施食一事,所以慰其想念,濟其飢渴”。煉者,“以精神開其幽暗也”,即行法者通過自身之真水與真火交煉亡魂之形與神,使其形完質淨。王玄真《丹陽祭煉內旨序》日:“夫祭煉者,祭,所以祭鬼神;煉,所以煉自己也。苟不煉己,則鬼神不能升度。 ”度者,超度亡魂,使之往生仙界。具體而言,亡魂經法師水火之煉,得形完質淨,進而依寶籙之用,便能上升天界。此乃幽魂得解脫之終途,亦為祭煉科儀主要宗旨之所繫。

祭、煉、度三者,實有其內在邏輯次序,不可混淆。《太極祭煉內法議略》卷中日:“

未食之前,以其蒂穢,則濯之淨質,非浴則不能使之潔淨享食也。已餐之後,既飽其心,乃煉之育精,非食則不能使之滋潤育精也。”故先祭後煉。度者,乃生天之階,故置之最末。

《太極祭煉內法序》中有一段文字對我們認識祭煉法至關重要,實為道教諸法之理論根基之一,其言曰:“雖然,大道無形也。人囿形而體道先天有物也,心格物以知天人吾同胞而物吾同體也。飢溺猶已,而愛樂不殊也。”以此,感同身受,推己及人以至及物,乃發心行法之動力。

道教祭煉科儀

祭煉之目的

其一,祭煉法之主要目的,乃助眾魂擺脫飢渴之慾望,出離地獄之束縛,使之“釋然如冰消凍解,以復其本真”,進而往生仙界。如張遜所云:“人死魂升魄降,是其常也。其變也,則有魂魄不能升降,而淪滯於昏冥之中。其飢渴之慾,幽暗之識,茫茫長夜,無有己時。是以仙翁憫之,在法中有祭煉之道。”此處不僅已點出祭煉之目的,更略述了祭煉法產生之緣由。蓋道教歷來就有廣泛而深厚的濟度思想,如《度人經》即有“死魂受煉,仙化成人”之語,而祭煉法則在此基礎上大加發揮,將這一思想萌芽培植成一種蘊涵時代特色與社會需要的科儀結構。道教作為宗教,也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其宗旨不外拯濟萬民,使之悉獲解脫。南北朝時期,正值兵燹頻生,生靈塗炭之亂世,道教則以其濟世度人之悲憫精神,急切關照彼時之社會現實。此亦祭煉法流行之一大促因。

道教祭煉科儀

其二,祭煉法之施行,主要憑藉行法者自身之修持與德行,因此,行法者乃祭煉過程重中之重。寧全真《上清靈寶大法》稱:“齋法莫難於鍊度..行鍊度之法,須明採納,吞三光正氣,日精月華,吐故納新,自身集召陽神,煉除陰翳,方可明鍊度亡魂之法。”綜觀諸祭煉法,當知行法者之作為貫穿祭煉之始終;後世祭煉法雖有愈演愈煩之趨勢,但其中心依然如故,行法者個人仍起著決定性作用。眾魂借行法者之力獲得解脫,乃祭煉法最直接的受益者,但實質上,行法者自身亦因此而積功累德,大獲裨益。王玄真即言,太極仙翁因煉神祭鬼,“位登天闕”,並謂“煉神祭鬼之道,可謂登仙陌聖之階,累行積功,莫大於此”。鄭所南亦曰:多行祭煉法,“非惟鬼神獲大利益,而我一身精神亦大充盈,神仙可覬也”,“自己現世延壽獲福,他日當為南宮真仙”。故而,此亦為行法者發心之重要因素。

此外,祭煉法對於生者而言,亦為莫大安慰,如張遜所言:“

世人之死,其親未知親之魂魄升降耶?淪滯邪?倘以其道開其幽暗,拔其淪滯,升於高明,如生死而肉骨也,得不慰其父兄子弟之心哉!”如此,祭煉法可緩解生者之憂慮與牽掛,功莫大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