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那麼有儀式感,今天你過臘八節了嗎?

你那麼有儀式感,今天你過臘八節了嗎?
儀式感,越來越被大家推崇。什麼“生活需要儀式感”“孩子成長需要儀式感”“夫妻需要儀式感”“工作需要儀式感”……無處不在的儀式感讓人應接不暇,可是,又有幾個人真的懂儀式感呢?你那麼有儀式感,臘八節怎麼過的?

無處不在的儀式感

小米是我的高中同學,生活中特別重視儀式感。

  • 2月14日情人節,一定要和老公出去吃飯。
  • 5月20日,一定要讓老公發520紅包。
  • 6月1日兒童節,一定要喝AD鈣奶找回童心。七月初七情人節,一定要和老公互送禮物表達愛意。
  • 12月24日平安夜,一定要和老公去商場參加聖誕狂歡
  • ……

每一個特殊的節日裡的,小米都會再朋友圈,曬禮物,曬餐館,曬紅包,儀式感十足。

可是,仔細看看小米的這些儀式感,要麼是花錢買禮物,要麼是花錢買吃喝,和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天,過的都一樣。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而小米不過是打著“過節”和“儀式感”的旗號,給自己一個花錢和收禮物的機會罷了。那些口口聲聲儀式感的人,或許並不真能理解儀式感。

你那麼有儀式感,今天你過臘八節了嗎?

關於臘八節的記憶

小的時候,每年臘八,爸爸媽媽一早就會去我屋裡,隔著被子拽我的身體,從肩膀一直拽到腳,一邊拽一邊說“拉吧拉吧兒,拉吧拉吧兒,快快長哦,快快長哦”。這是我們老家關於臘八節的習俗。

因為臘八音同“拉吧”,父母在這天“拉吧”子女,希望能讓子女長高長大。不知道其他地區有沒有這樣的習俗?

在臘八節這天,媽媽了不但會給我們熬製美味的臘八粥,還會剝很多蒜,泡在醋裡,製作臘八醋。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只要家裡吃水餃,就一定要蘸臘八醋,微酸微辣,和水餃天生一對。

這就是我關於臘八節的記憶。

你那麼有儀式感,今天你過臘八節了嗎?

80後寶媽的臘八節

今早醒來,想到今天是臘八節,心裡便冒出了“儀式感”三個字。於是把兩歲多的兒子叫醒,一邊給他穿衣服,一邊和他說“今天是臘八節”,並教給他一句順口溜“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吃過早飯,帶著孩子去超市,買了八寶米、大蒜和醋,回到家,一邊熬粥,一邊剝蒜。中午的時候,香噴噴的臘八粥便出爐了。陪著孩子喝完粥,讓孩子幫我把剝好的蒜放進醋裡,醃製了一罐臘八蒜。

雖然孩子聽不懂臘八節到底是什麼,但是我堅定的認為,臘八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雖然孩子並不理解,這個節日怎麼來的,什麼寓意,但是,可以通過買米,喝臘八粥,做臘八蒜這些小事,讓孩子參與進來,讓他對這個節日有一定的瞭解,也讓他從小就接觸我們的傳統文化。

你那麼有儀式感,今天你過臘八節了嗎?

傳統節日的“儀式感”

為什麼一到洋節的時候,大家都在強調儀式感,而到了我們的傳統節日,很多年輕人就一筆帶過了呢?是因為崇洋媚外嗎?其實不見得。

之所以洋節備受重視,是因為過起來簡單。買個禮物,送束玫瑰,再去吃個西餐,順便發個朋友圈,一個洋節算是過完了。即使這個洋節,在他們國家有很多習俗,但是到了中國變成了“舶來品”,所有的習俗都自動忽略,只剩這麼一個節日。

中國的傳統節日呢?像臘八節,要自己做臘八粥,臘八蒜。春節,要掃房子,辦年貨,包水餃。端午節,自然是要包粽子……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每個節日都有特定的習俗,真要想融進這個節日裡,就必須自己動手。就像春節,你吃再貴的速凍餃子,都不能和媽媽包的水餃媲美,不但味道不一樣,心情也不一樣

所以,怕麻煩的年輕人,越來越了青睞洋節,而對傳統節日開始自動屏蔽。但是,傳統節日裡的深厚文化,美好寓意,是洋節所不能比的。所以,

請多多把你的儀式感,用到我們的傳統節日中,用心感受這一天與其他日子的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