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死前拉了七十人陪葬,但真正厲害的還是商鞅

非亂世而行改革,歷來不易。但是巨大的挑戰之後也往往藏著巨大的榮耀。所以,在春秋戰國這個神奇又特殊的時代,有著一批又一批雄才大略的猛人豪傑致力於各國的變法,甚至身死也在所不惜。吳起就是其中的代表,說起吳起,我們很容易想到殺妻求將,母喪不奔之類的故事。從這些典故中看來,吳起是個冷血無情,六親不認,毫無底線可言的一個人。但是,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他時,他的性格也算是一種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持,有著堅定的信念。這樣的人也是極其可怕的,同樣往往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事實上,吳起也確實受到了楚王的賞識,讓他在楚國推行變法。

吳起死前拉了七十人陪葬,但真正厲害的還是商鞅

他變法的主要內容:明法律,廢除貴族世碌制,廢除無用的官職除去了大量的冗官冗員……經過變法的楚國,國力提到顯著提高。對外戰爭中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兵威大振,一度稱霸諸侯。不過顯然吳起變法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觸犯了楚國貴族的利益,貴族怨言不斷。但是,像吳起這樣連老婆,母親都不在意的人怎麼可能會考慮這些貴族的利益。他的目標是推變法,為了變法那些貴族的利益少了一點又怎樣。的確,楚悼王在位時,大家顧忌悼王,對吳起只是敢怒不敢言。然而,悼王剛駕崩,還未下葬。貴族們的瘋狂報復就來臨了,那些積怨已久的貴族便急不可耐的拿著弓弩刀劍前去追殺吳起。吳起自知難逃一死,奮力向楚王的靈柩跑去。伏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但是追殺者不管不顧得放箭射殺吳起,同時也射中了楚悼王的屍體,可憐楚悼王死後還被臣子鞭屍……吳起等的就是這一刻,拼盡最後的力氣大呼:“你們哪裡是想殺我吳起,你們分明是對先王也是怨恨良久。以致對先王如此不敬,箭射先王,國法何在?”之後,楚國新王即位,第一件事就是徹查這幫對先王不敬的亂臣賊子,一共七十餘人,一併問斬。

吳起死前拉了七十人陪葬,但真正厲害的還是商鞅

縱觀吳起這人,絕對是一個狠角色。臨死還拉著七十多人一起墊背,無毒不丈夫想來說得就是吳起這樣的人吧。但是吳起身死,雖拉了七十餘人陪葬,但是楚國變法也就此告一段落,不再實施。這一點而言,商鞅明顯是做得更好的。

商鞅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法家學派代表人。是推動中國歷史上由奴隸制社會轉向封建制社會的重要人物。商鞅年輕時喜歡刑名法術之學,一開始他是魏國國相 公叔痤門下任職。 公叔痤很賞識他,但商鞅在魏國沒受重用。之後公叔痤病重,魏王前去看望,公叔痤心知自己命不久矣,但放心不下商鞅。進諫魏王,商鞅這個人雄才大略,我死之後,要麼重用他。不然就要殺了他,不然必成我魏國大患。魏王表面答應,其實內心卻是不以為然。認

為小小商鞅能成什麼大事,覺得公叔痤是病入膏肓,老眼昏花了。所以,公叔痤死後,魏王既沒有重用商鞅,也沒有殺掉他。商鞅此時很苦悶,自己滿腔抱負,魏王卻不識才,得不到實現。窮則思變,商鞅最後去了秦國。

吳起死前拉了七十人陪葬,但真正厲害的還是商鞅

商鞅在秦國和秦王交談三次,終於以霸道之術贏得秦王的賞識。至此,商鞅終於迎來了他人生的春天。每當後人說起秦國的歷史的時候,大家都會想到一個叫商鞅的人。總而言之,秦國在春秋戰國時期一直不溫不火,甚至因為遠離中原還有點小落後。但是因為商鞅搞了一次神奇的變法,於是秦國迅速崛起了。當然和吳起一樣,商鞅變法不可避免的觸犯了貴族的利益。

最後,商鞅的結局比吳起還慘。被秦惠文王車裂而死。但是商鞅雖死,但秦國終究還是實行了商鞅的變法。初看,他們殺商鞅的目的比起殺吳起更加簡單。就是想殺商鞅本身,並不是反對變法,對人不對事。但是,最根本的是,商鞅的心法更加便利,帶給國家的好處是實實在在的,國人已經廣泛接受,大到貴族們也不好再去反對變法。傳統的分封貴族已經沒有能力去和新興貴族階級叫板的底氣了,所以他們只好殺商鞅來洩私憤。

而相反吳起在楚國的變法,因為成果尚未顯現,沒有收穫足夠多的支持者。這樣看來商鞅和吳起二人一比,高下立判。雖然,吳起夠狠死前還拉人墊背,但是商鞅明顯更有水平,對秦國的法杖爭霸統一都掃清了刀路,促使中國社會進入封建官僚主義,對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有著長足的影響。

吳起死前拉了七十人陪葬,但真正厲害的還是商鞅

如果遊戲規則的制定者,設計一套極致集權,將所有的仇恨極於自己一身。然後死於自己設計的遊戲規則裡,他便成功的化解了所有的仇恨,他的死也許可以讓很多人釋然。從這角度來說他必死,因為矛盾都集合在他身上,只要他死了遊戲規則就讓人信服了並且民眾情緒也化解了。同樣的道理,商鞅制定了這樣的規則,但是由於國內與老貴族的矛盾巨大,極度對立,此時的新興貴族與老貴族也有著尖銳的矛盾。這個時候,以商鞅這個制定規則人的死亡緩和了雙方的矛盾,這對於新秦王來講也是極好的。這點看來商鞅也是必死不可,但是人雖死,法依舊實行,商鞅也能死而無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