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事變”誰挑起的?

公元617年,李淵在李世民支持下在太原起兵反隋並很快佔領長安。公元618年,隋煬帝被弒之後,李淵建立唐朝,並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根據《大唐創業起居注》中說,太原造反是李淵本人的主意。 但是《唐書》中卻說太原造反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他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天下平定後,李世民功名日盛,李淵卻猶豫不決。李建成隨即聯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衝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玄武門事變”誰挑起的?

公元626年,突厥侵犯中原,李建成向李淵建議,讓李元吉出征迎戰。李淵同意了,李元吉卻提出要調李世民手下的大將尉遲恭、秦瓊等一起出徵,還要求把秦王府的兵馬都劃歸他管。並有消息說,他把這些人馬調去後將全部活埋,進而除掉李世民。

性命攸關之際,尉遲恭等人不幹了,他激憤地表示:“我不能留在大王這兒,陪著挨殺!” 長孫無忌等人也認為,他們不仁,我們也可不義,應該先下手把他們除掉。在將士們的強烈要求下,李世民終於聽從勸告,在危急時刻決定背水一戰,先發制人,先下手為強,借李淵召見他們兄弟三人之際準備發動“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向李淵告發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陰謀,李淵決定次日詢問二人。李建成獲知陰謀敗露,決定先入皇官,逼李淵表態。在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本是太子親信,卻被李世民策反。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淸晨,一切看起來都跟平常一樣。

李建成和李元吉匯合之後,從東邊走近玄武門.讓李建成比較放心的是,玄武門這個最重要的地點,守衛的將軍是自己的人。但是,他做夢也沒有想到,玄武門屯守的將軍,對於發生在眼前的戰鬥,要麼抱著觀望態度,要麼跟隨了李世民,唯獨沒有人肯為太子拼命。

其中,當天在玄武門當值的常何,正是李世民從太子陣營爭取過來的軍官,而在這一天,常何起到了關鍵作用。

史書記載,李建成到達臨湖殿的時候,發現情況異樣,立刻撥馬回撤,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李世民出現了,高聲叫住李建成。在大戰來臨之際,顯然李世民要從容得多。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此時發現情況不妙,李世民的伏兵出現了,他們全副武裝, 殺氣騰騰。

李元吉首先摘下弓箭,但是他太緊張了,雖然兄弟不容,勢同水火,但是他們看來從沒有預計過會有這樣的場面。所以,李元吉的弓箭竟然再三不發,就是拉不開弓搭不上箭。還是李世民沉著, 一箭射出,箭頭穿過李建成的喉嚨,李建成當場斃命。

這一箭,李建成猝不及防,當場斃命,眼睛卻死死盯著二弟李世民——自己的親兄弟兼政治對手。這是玄武門事變的第一箭,是由李世民親自發出的, 這第一箭就定了乾坤,解決了最主要的對頭。

隨著李世民的第一箭劃破玄武門清晨濃重的空氣,李世民的伏兵眾箭齊發,李元吉中箭落馬。 李建成和李元吉雖然隨從不多,但畢竟也有一小隊,他們展開了還擊。

雙方的混戰開始,李世民的馬受了驚,跑到叢林裡,被掛到樹上。 一時間人馬受困,不能起身。他的心中有些亂了方寸,因為為了當皇帝,是他親手射死了自己的大哥,此刻竟然忘記了控制坐騎。當他終於醒過來的時候,馬已經被樹枝絆住,自己也被困住不能動彈。更沒有想到的是,他受困的地點,正好距離李元吉很近。李元吉看到這個情況,立刻奔來,他取了李世民的弓箭,準備用弓弦勒死李世民。

雙方展開搏鬥,千鈞一髮之際,尉遲敬德一邊大喊,一邊飛馬趕到。李元吉一看敵我懸殊,轉身逃跑。尉遲敬德當然不會放過他,立即從他的背後開弓射箭。這是玄武門事變的第二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箭。

這一箭解決了李建成陣營的第二號人物。尉遲敬德一箭殺了李元吉之後,從容取下李元吉的人頭。李世民和他的伏兵一起,迅速進入玄武門。

不久,東宮和齊王府的衛兵也趕到玄武門,開始攻打玄武門。這時, 李世民的秦王府是沒有設防的,所以當東宮的薛萬徹高喊要去攻打秦王府的時候,守衛在玄武門上的將士非常緊張,因為那裡太容易受到攻擊了。

這時,又是尉遲敬德,及時地把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頭高高舉起,讓他們手下的士兵知道首領已死,繼續作戰沒有意義。於是攻打玄武門的李建成、元吉的軍隊開始潰散。這就是玄武門之變驚心動魄的場景。

唐高祖正在皇宮裡等著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卻手拿長矛氣吁吁地衝進宮來,說:“太子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保駕。”髙祖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宰相蕭瑀等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麼功勞,兩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計。現在秦王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這是好事。 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事了。”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佈建成、元吉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

這是一場無法避免的事件。按封建的宗法制(古代維護貴族世襲統治的制度),李淵稱帝后只能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在建立唐王朝中屢立戰功、有智有勇有才幹的李世民只被封為秦王。李建成因此對李世民非常不放心,他與李元吉結成同黨,拉攏李淵寵愛的妃子們,讓她們在李淵面前說李世民的壞話,使李淵逐漸疏遠了李世民。他們還不罷休,想進一步謀害李世民。

一天,李建成請李世民去太子宮喝酒。 誰知他在酒裡下了毒,李世民喝了幾口就腹痛嘔吐。多虧陪席的李淵弟弟、淮安王李神通救護及時,李世民才保住了性命。李世民對此一再忍讓,可李建成卻步步緊逼,他和李元吉又想出了挖空秦王府的主意。

“玄武門事變”後過了兩個月,唐髙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起了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是在唐統一全國後通過“玄武門驚變”而奪取帝位的。

近現代學者對玄武門之變從道德、對以後歷史的影響或對玄武門的地理位置考據等角度出發進行論述,頗多腐儒之言,如王夫之說:“太宗親執弓以射殺其兄,疾呼以加刃其弟,斯時也,窮兇極慘,而人心無毫髮之存者也。”要知道當時形勢危急,所有參與事件的人物皆命懸一線,內心的道德譴責與生死存亡比較起來是顯得微不足道的。

李世民善於安撫人心,在“玄武門驚變”中,他不得已殺了李建成兄弟。當他登上帝位,就追封李建成為息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 並下詔以王子之禮將他倆改葬。落葬之日,李世民不僅允許兩宮舊部去弔唁,他還親自參加了葬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