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1917年1月18日,第一艘滿載華工的商船駛離了威海衛,三個月後抵達法國馬賽港。西線華工的歷史就拉開了帷幕。到1917年年底,已有5.4萬名華工為法國和比利時境內為英國軍隊效力。至停戰日,有9.6萬名華工為英軍服務,而有3萬人為法軍服務。不過前往歐洲的道路並非坦途,1917年2月24日,運送華工的法國“Athos”號郵輪在地中海被德國潛艇擊沉,543名華工喪生,此事也成為北洋政府對德奧宣戰的法理依據之一,為中國爭取平等創造了機會。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華工工作間隙的娛樂

到1919年5月,仍有約8萬華工在西線工作。並不是所有華工都進入前線服役的,在抵達法國後,通過分包系統,一部分華工進入了法國的國有兵工廠以及冶金、化工、建築行業的私營重工業企業,還有人進入了運輸公司和港口管理部門,這樣英國人可以解放自己的碼頭工人和運輸人員回國進行生產。此外,大量華工則逐步進入前線,從事修築道路、挖掘戰壕、搬運軍火和設備維護等。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在碼頭搬運物資的華工

每個受僱於英國人的中國勞工都得到了20墨西哥元(鷹洋)的旅費和一個套在手腕上的標有工 號、名字、近親姓名的身份牌。在法國逗留期間,“苦力”一天工作10小時可以掙1法郎,這差不多是英國普通士兵工資的一半,而工頭則可以掙2至5法郎。另外,每個月還會有10墨西哥元(5.5 美元)付給勞工在中國最親近的親屬。雖然這些受僱於英國人的中國勞工自己負擔飯食和住宿,但他們仍然沒有得到任何醫療補貼,而且如果由於健康原因中斷工作6個月後每月的津貼也會中止。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搬運炮彈的華工

受僱於法國政府的中國勞工簽有一份需要在法國呆上5年的合同,如果在此期間回國的話,費用需要自理。為了能緩和法國工會的批評,在法國人監管下的中國勞工的運氣要比那些在英國人監管下的同胞們好些。除了住所、餐具、衣物之外,他們每天還能得到2.5法郎。當時受僱於英國人的中國勞工的最高工資相當於5法郎1天,譬如說一等翻譯的工資,而法國人在上海招聘的總技師每天則可以掙到8.25法郎。

法國人僱傭的中國勞工在做相同工作時,得到的薪水和本地工人是一樣的。而且他們還可以享受不超過6個星期的每天50生丁的醫療補貼。雖然英國人和法國人僱傭的中國勞工都享有每週的休息日,但是在法國人監管下的中國勞工除了享有法國節日的休假外還享有中國節日的休假。由於相比自由主義的英國更強調福利制度,因此法國的華工待遇顯然更為輕鬆。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修築道路或戰壕的華工

1917年美國參戰並派出遠征軍後,也向法國借用勞工。截至1918年8月20日,法國政府已經向美國遠征軍提供了11539名華工。由於契約關係仍為法國與中國,因此法國還是承擔其福利責任。當華工工作時,他們受美國軍官與士兵的管轄;當華工工作之餘在營房時,他們則由法國人負責管理。必要的紀律措施在與具體負責的美軍軍官磋商後,要由法國軍官來頒佈執行。美國人必須遵守法方同華工之間的招工合同上的所有條款,未經法方的事先允許,美軍不得隨意調遣華工。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沖洗坦克的華工

相比於西線管理的規範,東線華工的命運就要被受欺凌,這也是沙俄在一戰前就形成的一貫以來的態度。在俄中國工人同工但不同酬 , 俄國工人工資普遍高於華工。據沙皇政府特派遠東考察墾殖團報告提供的資料 , 1911年濱海省 , 俄國工人日平均工資為2.43盧布 , 月平均工資夥為58. 27盧布 , 而華工工資僅分別為1.59盧布和38.08盧布。

阿穆爾省的華工工資略高,日平均工資為2.15盧布,月平均工資為50.17盧布,然而仍低於俄國工人的2. 89盧布(日均)和68.45盧布(月均)。 旅俄僑領劉澤榮在寫給北洋政府的報告中申明:“俄人不遵合同 , 種種虐待 ; 而包工頭複種種剝削,苛細備至,甚至私有募巡警,擅立刊訊,毒打工眾,工人因此斃命者,所有皆有;因受潮溼,形成殘廢者,亦指不勝屈。”在東線的華工境遇並不理想,俄國人終究沒有西歐人那樣規範和履行契約。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搬運貨物的華人碼頭工人

除了待遇,根據協議,進入前線的西線華工主要從事非戰鬥任務,雖不直接進行作戰但仍需在前線勞動,並且服從軍事管理。日常管理上西線華工則是嚴苛的。華工平時被隔離起來,不能夠自由地活動,和本地人幾乎不存在接觸。繁重的勞動,艱苦而不穩定的生活條件使得他們很容易受傷。但是,華工也絕非聽話的小羊羔。

中國勞工經常抗議僱主違反合同,抗議工作條件所帶來的風險,抗議被生硬地對待,這些都是中國勞工非常看重的。由於種族主義的歧視當時較為嚴重,兩者不時發生衝突。1917年在樂魁索的軍工廠和聖但尼(Saint-Denis)的煤氣工廠中,法國工人和中國工人之間就爆發了衝突,還有1918年在魯昂(Rouen)的港口“法國士兵和工人與中國勞工之間爆發了更為嚴重的衝突”。

華工中亦有少數人進行盜竊、搶劫、強姦等犯罪活動,他們被抓獲後就有法國政府制裁,不過也有人逃亡後成為缺編的“黑號”。法國人還算比較好的,西線華工最不願意給美國人幹活,美軍對華工的工作時間和報酬也特別斤斤計較,這倒也是美國人的習慣,但由於美國人對中國的理解比英法更少,這讓華工覺得美國人最難說話,雙方溝通可能是最為不暢的,在營地內華工與美國士兵打群架不時發生。

此外,相對於龐大的華工數量,翻譯的數量非常不足,只有數百名學生翻譯可以提供幫助,相對於華工的數量非常不足,這讓日常管理更為困難,在美軍營地裡曾出現過因為美軍說了句“Let's go!”被華工聽成“癩皮狗”而引發的群架,頗有段子成真的即視感。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搬運炮彈的華工

而華工的工作環境很多時候直接處於前線,甚至是在德軍步槍射程內挖掘戰壕。由於受教育程度偏低,沒有經驗的華工在遇到空襲時不是尋找隱蔽而是跑出戰壕張望,導致了一些不必要的傷亡。而更有一些迷信的華工把飛機當作妖魔,嚇得魂飛魄散。而有時候軍火庫被擊中後華工也會四散奔逃,有些不幸因此死於非命。不過隨著華工經驗的積累,以及相關華工自我組織地展開,這樣的情形到後期就看不到了。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修築戰壕的華工

華工保持著中國人勤勞的本質,在西線的勞工中表現出色。其中最為重要自然是挖掘戰壕,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重體力活。華工在這個領域上表現自然很出色,英軍的評價是,如果印度人、中國人和英國人相比,中國人挖掘戰壕的效率是印度人的兩倍,也比英國人自己挖效率更高。雖然坦克是當時非常尖端的武器,英國人不讓外國人接觸,但英國人發現,中國工人修理坦克的速度卻比英國人還快,有三個華工團為英軍修理坦克。

美國人對華工的表現也頗為肯定,指揮官伍德曼在一份報告中寫道,儘管生活條件不好,但是中國人仍然“很愉快並且心甘情願。沒有聽到抱怨”。在另一份報告中,他指出,他們“樂意合作,容易管理”。中國勞工們的態度“非常好”。美國遠征軍的報告承認,中國勞工“又高又壯,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表現出色”。在英國的中國勞工旅服役的劉典辰(Liu Dien Chen)獲得了英國功勳服務勳章(Meritorious Service Medal)。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修理坦克的華工與英軍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沖洗坦克的華工

從1917到1918年,有約3000名華工在前線或前往歐洲途中死亡,而有的數據則顯示,有2萬名華工因戰鬥或非戰鬥原因死亡。正是他們的付出,讓中國可以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以戰勝國的名義出現在世界舞臺。

中國最早一批見過坦克的人!曾被飛機嚇得魂飛魄散:以為是妖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