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的學歷,小學水平的育兒水平

博士的學歷,小學水平的育兒水平有個朋友和我說了一件她女兒的事情。她女兒班上有個成績特好的男生叫小華,媽媽是博士,爸爸經常不在家,怕影響成績,家長都是把小孩手機沒收的。小華有個好朋友強子,原來成績不錯,現在成績差了,小華媽不讓小華再和這個朋友來往,但小華和強子私下還是經常在一起玩。元旦跨年那天小華爸還是不在家,他就想著用手機和小基友強子在網上跨年,於是偷偷拿了老媽的手機,結果被媽媽發現。這位博士母親就爆發了,拿菜刀架在兒子脖子上吼“要不要剁你一根手指讓你留個教訓”,小華看到自己和藹可親的媽媽跟著了魔一樣。當然後來母親還是冷靜下來,但作為懲罰,還是把兒子趕出家門。小華只好去樓下小區找個地方坐著,整個人被博士老媽嚇傻了還是懵的,正好有隻流浪貓跑來陪他,就這樣一直坐了一晚上。

後來小華在班上說這事時,小孩子都哈哈大笑著,但是小華卻笑不出來。自從出這事後,小華就變得沉默了很多,人也不那麼愛笑愛玩了,感覺很壓抑。

想這位博士媽媽的行為並不是特例。有個親戚的小孩喜歡玩電腦遊戲,父母就當他面用榔頭把電腦砸爛了,之後他就不再玩遊戲了。那些砸手機的更是數不勝數了。雖然故事裡的小華變得沉默了,但是在他內心裡的聲音肯定變得比以往更加激烈了,而有一句一定是:總有一天,我要擺脫這一切,獲得自由。

被壓抑得越久,釋放的時候就會越激烈。這個道理在很多事情上都驗證過,在小孩子的教育上更是不會錯。這位媽媽有著博士的高學歷,但是她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水平,似乎連一個沒讀過書的人都不如。一味的限制孩子的愛玩的天性,給孩子的人際交往設置各種限制,最可怕的是近乎恐嚇的方式來管教孩子-那種好強的性格簡直讓人咋舌。

一萬個家庭有一萬種教育理念。極端的方式肯定不能提倡,因為這會通過日濡目染的方式影響到孩子,以後你的孩子長大了也會成為你這樣的父母。

不過話說回來,小華的老爸經常不回家,父親的角色缺失也是小華媽情緒失控的一個原因。另外,工作壓力大,撫養孩子的成本極速上升,社會攀比現象嚴重,都讓那些高學歷的父母壓力倍增,這些父母自己讀書的時候成績優秀,做慣了贏家,自己的孩子輸了豈不是證明我自己的基因不如人?於是攀比之風甚囂塵上。

小孩不理解大人:這些事情小孩子覺得都是小事,為何要發這麼大的火?

大人不理解小孩:為什麼不能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都是過來人,吃的鹽比你走的路還多!

這是個悖論,讓我們原諒這位母親吧,在育兒的路上,你我都是小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