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五傳統民俗,你知道幾個呢?

臘月二十五是中國農曆的十二月(又稱臘月)二十五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這一天的傳統民俗活動主要有磨豆腐、接玉皇、照田蠶、千燈節、趕亂歲等。

中國民諺稱:“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盡春回,人們度過了漫長的冬天,即將進入到新的一年。按照中國民間的習俗,春節是“一元復始”的標誌,人們對於過年都倍感親切,同時也形成了很多不同的地方年俗特點;雖然各地方民俗會不一樣,但是人們祈福旺來年的心願是一樣的。

臘月二十五傳統民俗,你知道幾個呢?

磨豆腐

磨豆腐

在過去,豆腐是過年時的必備食品。所以到了臘月二十五這天,人們將浸泡過的黃豆,用石磨磨碎,揉沫過籮去渣,煮沸點漿成塊,豆腐做成後切小塊放入加鹽的清水裡保存,供春節期間食用。這也就有了「二十五,磨豆腐」的說法。

豆腐的「腐」和富裕的「富」諧音,二十五磨了豆腐,祈願來年的生活能過得富富餘餘。「豆腐」聽起來像「都富」,家裡團團圓圓吃豆腐,年味兒就是這樣,簡簡單單卻溫馨美好。

接玉皇

在我國舊俗中,老百姓認為臘月二十三是送走灶王爺述職的日子,那麼玉帝聽完灶王爺的彙報,在臘月二十五這天親自下界,看一看人間老百姓所做的事情,是善是惡,是好是壞,並決定來年的福祿。

所以老百姓每戶人家都掛著玉帝駕到的畫卷以祭祀,期望來年有好的福分,稱為“接玉皇”。大家在這一天裡起居,說話都要非常小心,爭取好的表現,以讓玉皇看到,能讓他開心,來年交好運。

臘月二十五傳統民俗,你知道幾個呢?

接玉皇

照田蠶

在江南一帶的民間,也把臘月二十五這一天稱為“燒田蠶”、“照田蠶”、“燒田財”,人們將綁縛火炬的長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來占卜新年,火焰旺則預兆來年豐收。但也有些地方,在年三十才舉行這一活動。

“照田蠶”是太湖流域的典型歲時習俗之一,南宋以來,水稻是江南農家最主要的糧食作物,稻作與蠶桑是江南農業的主要經濟來源,而稻作是蠶桑經濟的基礎。在稻田生態系統中,農作物、病蟲草害及其天敵等物種共同構成自然生態與人為干預相結合的複合生態系統。“照田蠶”活動體現了江南農民對稻田生態系統特點和農業害蟲生理習性的認識,因此,它不僅是一種率由舊章的歲時儀式,也是一項具有一定科學含義的農事活動。

千燈節

臘月二十五是蒙古族、達斡爾族的宗教性節日。蒙語稱“明幹卓拉”,意即千盞燈節。臘月二十五這一天,做“明幹卓拉”去廟裡點燃,認為點得越多越吉利。這一節日習俗,在新疆維拉特蒙古族中最為盛行,當地群眾在這天吃烤牛羊肉,舉行傳統的體育遊藝活動。

臘月二十五傳統民俗,你知道幾個呢?

千燈節

趕亂歲

在我國民間的習俗中,趕亂歲算是比較有意思的一種,大家認為在小年這一天把灶王爺送走後到除夕才迎回,其間在人間沒有神靈的監督,百無禁忌,那麼大家一般趕在這個時候舉辦婚嫁的較多,戲稱為“趕亂歲”,而亂歲則是民眾自發研究出來的一種調節社火節奏的習俗。

這五個傳統民俗活動,小編只能體驗半個——“吃豆腐”,你所在的家鄉還有其他的民俗活動嗎?歡迎留言告訴我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