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樑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說起彎梁摩托車,很多車迷可能有很多喜歡的車型推薦;但要說世界範圍內最熱銷的彎梁摩托車,那肯定非本田幼獸無可比擬;作為目前全球唯一一款銷量累計過億的摩托車款,可以說是一個銷售奇蹟。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當然了,這也和本田超級幼獸(Super Cub)存在時間較長有關,畢竟作為一款爺爺輩的車型,在如今21世紀還在銷售,並且還能保持不俗的銷量,的確讓人驚訝。那麼想要知道它為什麼這麼熱銷,我們一起來看看本田幼獸背後的故事。

幼獸的設計是來自本田創始人本田宗一郎本人對於價廉物美的追求

本田幼獸的長壽和累計過億的銷量,在摩托車界幾乎沒有其他車型做到,畢竟大家常見的摩托車品牌,在設計和量產之間都存在巨大的偏差,用一句話說那就是:概念林志玲,量產羅玉鳳。

既然說到它是一款爺爺輩的車型,就要說到它誕生於1956年;當時本田的創始人 本田宗一郎和總經理 藤澤武夫剛從歐洲回來,他們希望去趟歐洲來尋找設計靈感和市場方向。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他們認為,應該設計一款:外觀時髦、有趣、便宜的車型(畢竟那個年代大家都還不富裕),而且重要的是任何人都可以騎,並且在功能上主要有4個。

  • 高功率的四衝程發動機,安靜省油,性能可靠強大
  • 底盤和車身尺寸及形狀,即使女性也能輕鬆上下車
  • 不需要操作離合器換擋
  • 需要更先進的設計理念,易於操作,而且不同於當時任何車型。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兩年後,第一款本田幼獸就誕生了,這就是C100;隨後在不久後的1962年,本田推出了CA100面向美國市場,區別在於這款車有雙人座椅,但取消了轉向燈;直到1974年退出美國市場(因為那時候美國已經轉向大排量摩托車,對於這種小排量大家都不太熱衷)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1970款

就這樣,這款車在歐洲及東南亞地區,也同樣受到人們的歡迎,尤其是對於東南亞等一些貧窮地區而言,它皮實耐用的特點對於討生活的人們來說,是一款好幫手。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2012款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在2017年,這款車銷量累計突破了一億輛

緊跟現代設計潮流,年過半百的本田幼獸繼續向百年車款衝刺

2019款的本田幼獸 C125,外觀上依舊遵循傳統,這是幼獸車型的傳統和堅持。但隨著現代科技及新技術的革新,新的超級幼獸也在與時俱進,增加了許多新的科技功能。這包括多功能的液晶儀表,雖然還是採用了圓形設計,但數字顯示方式一點也不落伍;相反,它會顯得更加時尚而且潮流。Led 的大燈燈組 在保持復古外形的基礎上,性能也緊跟當下,在夜晚照明方面一點不含糊。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動力方面採用的是一款125cc空冷單缸四衝程發動機,壓縮比是9.3比1,並使用了本田看家的PGM-FI電噴系統;並且為了降低噪音,這款發動機的最新版本用了斜齒輪和曲柄軸承,而為了降低換擋噪音,同樣也更換了最新的換擋鼓軸承,半自動的離合器對於新手也更加友好。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車架及頭管採用的專用鋼管,保證了車輛剛性要求。和C100 相比,如今的C125 前懸架行程增長,實際為3.9英寸,制動方面用的是前碟後鼓配置,對於這個級別的車輛而言是足夠使用的,為了減輕重量,車輪用了鑄鋁車輪,並使用了真空胎;加滿油的情況下車重是108kg 。

總結

本田超級幼獸發展到如今,也是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從最早的C100 ,到如今的C125 ;這是一款在設計之初目標非常明確的車型。它是一款將設計想法和參數實實在在落地的車型,並且在半個世紀的演變迭代之後,仍舊能夠保持初衷,這是非常難得可貴的。

我們很多車型(這裡就不點名了),在第一代車款時候還能堅持設計初心,但在第二代基本都會走樣,最後的結果是盲從市場趨勢,越做越離譜,難以成為經典車型。

結構簡單可靠、動力強勁、男女老少都能騎、養護便宜;這就是本田幼獸能夠成功的關鍵,抓住了大眾用戶的核心訴求。而這個正是我們如今的國產摩托品牌所缺失的。

彎梁摩托車之王,本田(Honda)幼獸Super Cub的迭代變化

一味的堆砌硬件可以體現你的實力,但如果要抓住大部分用戶的心,還是需要踏實的研究用戶需求推出更切實際的車款。


歡迎留言及分享,你們的分享就是我寫下去的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