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家“候場”銀行上市潮重啟?

11家“候场”银行上市潮重启?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王涵 2019年,銀行重啟上市潮?

3月1日,等待良久的西安銀行正式登陸上交所主板,成為西北地區首家A股上市銀行,亦是A股第31家上市銀行。

時間回溯至2019年開端,江蘇紫金銀行和青島銀行接連登陸A股給正在排隊中的擬上市銀行帶來了希望。

自2017年銀行IPO幾近停止後,2018年包括成都銀行、鄭州銀行、長沙銀行三家商業銀行成功掛牌,四家銀行過會的事實讓銀行IPO重燃希望。時至2019年,監管對銀行上市“開閘”的態勢仍在延續。

喜:等待上市

青島農商行的上市之箭已在弦上,有望成為下一家A股上市銀行。今年2月初該行收到證監會核發IPO批文的青島農商行,將原定於2月20日進行網上、網下申購推遲至3月13日,並推遲刊登發行公告。青島農商行延遲申購的原因是新股發行市盈率高於所屬行業平均市盈率。

記者梳理證監會網站公佈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審核名單發現,目前共有11家銀行在排隊等待IPO。浙商銀行、浙江紹興瑞豐農商行、廈門銀行、重慶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蘭州銀行、江蘇大豐農商行、蘇州銀行共8家銀行狀態為預披露更新,重慶銀行、江蘇海安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等3家為已反饋。

按照目前趨勢,華東地區一家城商行中層人士預計:“在預披露更新後是初審會和發審會,若證監會IPO按照正常審核速度和避免其他外力因素,今年中下旬將出現較多銀行過會訊息。”

此外,在各地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將上市作為長遠戰略目標的約有30家銀行,這批隊伍將成為今後衝擊A股的有利“後備軍”,部分地區的銀行正積極謀劃,尋求IPO“初體驗”。另一方面,以爭取成為該地區“首家”上市銀行的銀行不在少數。譬如,2月26日晚,晉商銀行向港交所提交聆訊後數據集,申請在港上市。若該行IPO,則有望成為山西省首家上市銀行。

縱觀十多年銀行上市的路徑,以梯次推進、漸進式發展為主。股份制銀行因體制相對靈活成為上市排頭兵,主要是深發展(後與平安銀行合併)率先上市,2003年光景時,浦發、民生、招行和華夏等股份制商業銀行完成上市之路。

其次,輪到“試點-推廣”的大型國有銀行,交建中工相繼完成股改後上市,直至2010年農業銀行登上資本市場。當然,其中第二批股份制銀行,如興業、中信、光大等亦緊跟步伐陸續上市,隨後城商行和農商行加入,資產規模位於前列的銀行踏上新徵程。緊接著,銀行上市閘口對城商行、農商行打開,一波華東地區的城農商在這波銀行上市潮中佔得先機。

憂:中止審查

有人歡喜有人憂。在A股大門外排隊的多家銀行裡,廈門農商行、崑山農商行這兩家銀行IPO之路略顯波折。據證監會2月15日更新的IPO申請企業名單顯示,上述兩家銀行處於中止審查狀態。值得一提的是,兩家銀行中止審查或並非出於自身經營、業績,而與為其提供資產評估的中企華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有關聯。

廈門農商行在2017年12月19日首次報送招股書,2018年6月11日該行再次報送更新招股書,隨後其IPO審查進入預先披露更新狀態。

2018年11月26日,江蘇銀監局官網公告顯示,江蘇銀保監局籌備組同意江蘇崑山農商行境內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12月13日,崑山農商行報送招股書,同月21日證監會官網公佈該行招股書。從時間流程來看,崑山農商行進程火速,僅僅用了20多天招股說明書即掛網。

IPO前夕,無奈兩家銀行卻在第三方資產評估機構中“躺了槍”。

據記者瞭解,江蘇崑山農商行表示:“此次IPO被中止審查是因為2017年增資擴股時的評估機構江蘇中企華中天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的母公司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被證監會調查導致。”湊巧的是,廈門農商行在設立之初(2011年)的資產評估機構同為北京中企華資產評估有限責任公司,與負責IPO的評估機構並非同一家。

一位從事併購交易的審計人士告訴記者:“中止審查是暫時停止審查,而非終止了審查。一般監管在審核過程,對象企業出現了客觀問題使得正常程序無法繼續,或者有信息披露的真實準確性有質疑,則需要通過必要的核查來釐清事實情況。”

同時,記者也梳理發現,當下已經或準備在A股、H股上市的銀行中不乏就有收到中止審查的情況,如西安銀行、成都銀行、徽商銀行、浙商銀行等,隨後也在和監管的溝通中陸續恢復了審查,繼續行進在IPO上市路途中。

對於此次擬IPO的中斷,江蘇崑山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我行後續將根據證監會相關規定提交恢復審查申請。”截至發稿,廈門農商行的聯繫電話始終無人接聽,記者暫未獲得何時恢復審查的相關回復。

融資需求大

資產規模、資本金短缺的重壓下,商業銀行突然加快上市步伐是否遠水解得了近渴?

銀行業內人士認為,業績高增長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同時在監管嚴格、擠壓業績水分的情況下,若仍主要通過依靠利潤留存來補充資本等內源性補充方式來為業務規模持續擴張需求提供“彈藥”是難上加難。

那麼外源性補充資本有哪些途徑?目前我國商業資本補充工具較少,尤其是對非上市中小銀行而言,一般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補充二級資本,可以使用的一級資本工具有限,優先股、可轉債等發行門檻較高。資本補充機制不暢在一定程度上對我國銀行業支持實體經濟能力產生制約。

所以,謀求早日上市,補充外源資本,是中小銀行認為解決資本補充的最大動力之一。若銀行成功上市後,能夠獲得更多融資渠道,如通過定增、優先股或可轉債的方式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8年末,商業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是14.20%,一級資本充足率是11.58%,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11.03%。而上述11家排隊IPO的銀行中,絕大多數相關指標未及平均水平。

通過招股說明書發現,截至2018年6月30日,崑山農商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3.92%、11.18%和11.17%,均較2017年末均出現下降,分別下降0.46個百分點、0.26個百分點和0.26個百分點。

拉長時間看,2015年-2017年各報告期末,廈門農商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62%、11.13%、9.79%,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0.62%、11.14%、9.80%,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68%、14.43%、12.71%,雖然總體符合監管要求,但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