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雷聲不斷!繼股權質押之後,A股1.4萬億商譽減值正在襲來

對於資本市場而言,2018年可以用腥風血雨形容。在中美貿易摩擦、美聯儲不斷加息、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的影響下,國內股匯雙殺。疊加去槓桿的壓力,不斷下跌的股價,終於引爆了第一顆雷,股權質押強平風險。根據東方財富網的統計,截止1月25日,A股質押總市值達到4.34萬億,質押總比例佔到10%,涉及3401家上市公司,質押總筆數達8.55萬。

財務雷聲不斷!繼股權質押之後,A股1.4萬億商譽減值正在襲來

為防範集中性金融風險,政府和金融機構不得不聯合出臺多種舒困措施,緩解市場的股權質押帶來的風險,據媒體統計,目前市場已經有將近5000億規模的舒困資金相繼設立,其中大部分是地方國資主導。資金到位,危機就解除了嗎?

財務雷聲不斷!繼股權質押之後,A股1.4萬億商譽減值正在襲來

事實上,並沒有那麼簡單。例如,目前有50家券商積極響應監管層的號召,承諾的出資規模達到545億元,但是僅僅只有19家券商已經進行具體的項目投資實施,涉及投資金額為84.99億元,覆蓋近25家民營企業的主要股東。據媒體採訪參與券商舒困資金的負責人表示,在標的篩選、政策限制、方案設計等等方面,依然困難重重,舒困陷入了尷尬境地。

股權質押平倉風波還未過去,商譽減值風險正在悄然襲來。2019年元旦過後,上市公司正式進入年報披露期,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部分企業日子其實並不還過。但沒辦法,醜媳婦總要見公婆的。最近越來越多的企業發佈年報預披露情況,而商譽減值這一財務指標正在大幅下殺公司的資產和利潤。

財務雷聲不斷!繼股權質押之後,A股1.4萬億商譽減值正在襲來

先科普下商譽,一般來講,商譽發生在企業收購之間,支付收購價與被收購企業的淨資產差額即為商譽。舉例,上市公司A收購了一家企業B,而B企業目前市場價1億元,A看好B未來的發展,以3億元的價格進行溢價收購,那麼升值的2億元就是商譽。

先貼幾張商譽減值帶來的業績地雷後果,大家看看感受下:

1、富臨精工2018年預虧22.8億元,前三季度是盈利1.2億元,主要原因是計提了收購的一家叫昇華科技的公司商譽減值15.5億元。

財務雷聲不斷!繼股權質押之後,A股1.4萬億商譽減值正在襲來

2、勝利精密,在2018年三季報時預計全年盈利3.1-4億元,如今修正全年預計虧損3.6-4.4億元。報告期內,預估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約5.7億元。其中,存貨和應收款預估計提約0.8億元;因子公司業績未達預期,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約4.9億元,源於蘇州捷力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蘇州碩諾爾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和蘇州市智誠光學科技有限公司。

財務雷聲不斷!繼股權質押之後,A股1.4萬億商譽減值正在襲來

3、ST冠福,三季報預計全年盈利4-5億元,修正後虧損23-28億元。主要計提公司控股股東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上海五天名義開具商業承兌匯票、對外擔保、對外借款等違規事項,共23.65億元。

財務雷聲不斷!繼股權質押之後,A股1.4萬億商譽減值正在襲來

這三家都是週末發佈的業績修正報告,週一直接都是奔跌停。據市場統計,A股目前總計有1.4萬億元的商譽規模,大多是三年前牛市收購公司帶來的,2018年進入業績兌現期,收購標的業績達不到預期承諾,就會進行相應計提。商譽減值的會計處理,目前在新準則下計入資產負債表的“非流動資產”項目下,想要了解持有的上市公司商譽情況,可以去查查,希望大家不要踩到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