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人的年味兒哪去了?

年味,通俗的講是過年的氣氛,人們對過年的期盼和重視指數。這幾年咱南陽的年味淡了。。。

小時候過了小年二十三兒,俺們這群孩子王就數著手指頭盼過年,嘴裡天天唱著:二十三兒貼鍋粘兒;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貼花花;二十九買黃酒;三十捏鼻兒(包餃子)。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以前的趕集買年貨,變成了現在超市的年貨一條街——倆小時搞定!商家的春節不打烊也讓人們習慣了不存太多菜品,隨吃隨買。以前,三十晚上,天稍稍有點兒黑,家家戶戶水餃一上桌,鞭炮聲一家比一家響,這幾年保護環境,禁止放鞭炮,沒有年味的年和普通日子沒啥區別了,不過未來電子鞭炮可能會普及。過年還是要熱熱鬧鬧的好!

初一清晨,小孩子是不可以睡懶覺的,一大早就穿新衣、吃水餃,然後就去給奶奶、長輩們拜年,討壓歲錢,討糖果吃,奶奶五個兒子所以俺們堂姐妹多,到齊了,奶奶的堂屋能擠得站不下。隨後會跟著堂哥堂姐領著弟弟妹妹們到全村各家拜年,每到一家,主家都會熱情招待我們這幫小孩兒吃糖果,俺們也是一點兒不客氣,都大把大把抓,出了門,嘴裡吃著,順手就裝進衣服大口袋內,再奔向下一家,等口袋滿了,就跑回家把糖果私藏起來,留著以後慢慢吃,標準的吃不了兜著走!

小時候,電視機少,村上也就兩三戶人家有,電視劇也少,通常一部電視劇一週就一三五每晚兩集,中間還要插半小時廣告,過年就不一樣了,每年大年初一至十五會連播三集賀歲片,看得好過癮!記得堂屋內會擠一屋子人比現在村上放電影人還多,一起看一起笑,大人小孩都追劇,有時怕耽誤看電視,小孩子們都爭著不願隨大人走親戚。現在家家戶戶高清智能電視機,電視電影隨時看,也沒了以前的追劇勁兒。

大年初二至初六是要到各家親戚拜年的,辛苦了一年的人們,通常也只有這幾天可以好好下廚為親友炒幾個菜,倒上小酒,敘敘舊!但曾幾何時?南陽人開啟了“高速走親戚”模式。南陽的風俗是:走親戚只走上午,但就這樣,基本兩天就可以把親戚走完了。一大早出門,車上放三四家的禮品,這是一個上午的量,基本上是到了目的地,把禮品放下,坐不到五分鐘,茶水還熱的沒法兒下嘴就抬腳要走了,嘴裡直嚷嚷:趕時間,假少輪班呢.......,少了溝通,親情、友情也淡了很多!加上年輕人怕被催婚,怕被問工作,更是以車票不好買為藉口不回家,在家過年的中老年人也多數在周邊打工,做保安、保潔等服務行業,過年都需輪班,讓年過的越來越沒勁!

相比南陽的年,我寧願過南方的年——在我的第二故鄉桂林過年,那種重視程度,那種熱鬧氣氛,那種親情和友情的真誠,那種能吃、愛吃、會吃的年夜大餐無不讓人期待!在南方通常遊子們過年是要回家的,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光是口號更會落地!

進入臘月,五花肉的價格是飈漲的,家家戶戶都要烘臘肉、臘腸,看著大串大串的臘腸就自然想到:年快到了...... 更讓人興奮的是:趕集買年貨,南方的菜市場多,集市集中,通常是周邊幾個鄉鎮,按農曆的單號雙號起會趕集市,趕集的日子市場上熱鬧非凡,特別是過了小年後,基本是人擠人買年貨。市場上賣對聯成品的、邊寫邊賣的、賣糖果的、衣服的、土特產的、賣乾菜堅果的,遍地都是,平時不做生意的人,過年這半個月也能掙到小半年的錢了。

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了,吃過早飯,一家人就要分工準備年夜飯了,殺雞、殺鴨、殺魚、殺兔、做芋頭扣肉、粉蒸肉等需要費時間的、有點難度平時沒時間做的菜都會在這天做。吃不完咋辦? 年年有餘啊,必須多做就是要”有魚(餘)”,通常大年初一是吃一天“餘”的。

大年初一這天,村委會會組織廣場舞比賽、藍球賽、拔河比賽等活動,基本是全村人齊上陣哦,還有一點,這邊雖沒有北方的寬廣,但卻每個村莊必定有一個籃球場,晚上是大媽們的跳舞專用地兒。

初二到初六走親戚更方便,拿包糖果放上個紅包就行了,但也有壓力哦,這紅包裡低於100元是拿不出手的,但主家會回禮,親戚走時主家會用紅色塑料袋包一小包米放一個紅包,通常是不會吃太大虧滴!

最要緊的是要說說,他們走親戚是一定要吃頓飯的,而且可以下午或晚上走,上午去就留吃午飯,下午去就留吃晚飯。吃飯也都是火鍋加炒菜,這樣,一頓飯吃下來通常是吃一兩個小時也不用擔心菜涼,邊吃邊聊,聊聊一年的近況,當然也有年輕人混的不太好不好意思說的,就鼓搗大家,大碗喝酒,並聲明,吃飯不談工作不談事情,只喝酒吃菜,多數都會在親友面前坦誠布公吐吐心聲,也能互相瞭解互相幫助,也有混的好的,幾杯酒下肚就吹起牛來。 總之,這種走親戚方式是值得贊成的!無形中加深了親情, 也能鞭笞自己加油努力!

很懷念小時候的過年,也希望南陽年味濃起來,親情友情濃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