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天》:出現在現實裡的災難電影

這個冬天“破紀錄的北極寒流”侵襲美國,導致的降雪和低溫讓美國三分之二的地區都變成了冰窖,其中芝加哥的氣溫甚至比南極還要低。到目前為止這場百年一遇的極度寒流已經開始導致人員傷亡。

這樣的場景讓阿七想到了十多年前的一部電影《後天》。

《後天》:出現在現實裡的災難電影

《後天》海報

《後天》2004年出品的美國災難電影,誰都沒想到十多年後竟然能在現實中看到電影裡面的景象。

電影的劇情聚焦於當時非常流行的溫室效應,講述的是地球在一天之內急劇降溫,重新進入冰河時期的故事。在電影中氣象學家傑克·霍爾(丹尼斯·奎德飾演)通過研究得出了讓人震驚的結果,雖然警告了政府官員採取應對措施,但是沒想到災難來得如此之快。

美國政府讓北緯30度以南的民眾儘快向赤道方向撤離,而在這個緯度線以北的則被暗中放棄。

《後天》:出現在現實裡的災難電影

劇情從紐約展開,霍克的兒子山姆(傑克·吉倫荷飾演)因為競賽被困在了圖書館中,他不顧生死隻身前往救援。片中洪水淹沒了紐約城區,然後被凍結成冰,飄揚的白雪和厚重的冰層宣告了冰河時期重新到來。

在這部美國商業大片中,除了驚心動魄的災難景象,導演還給我們呈現出了更多的東西,也註定了這部電影不僅僅侷限於科幻片或災難片的範疇之內。

《後天》:出現在現實裡的災難電影

父子情

影片中主角父子的感情就像大多數平凡的普通人一樣,有隔閡,有誤解,有青春期的叛逆,但是在經過了災難的洗禮之後,是兩人的溫情重逢。

這一點體現的最明顯的是在影片的最後,霍克答應兒子會來救他,所以山姆勸說同學一起留在了圖書館裡。當極寒侵襲了圖書館,把藏書室冰封時,山姆依然保有希望。

所以當霍剋剋服了千難萬險最終到來的時候,山姆會充滿驕傲的說到:“那是我爸爸!”

在生活中或許有矛盾,或許有衝突,但是親人之間的血脈親情總是溫暖的,也是在你最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的人,往往也是走投無路的時候唯一可以依靠的最後防線。

《後天》:出現在現實裡的災難電影

流浪漢和狗

導演在電影中巧妙的安插了兩個角色,一個被迫躲在圖書館的流浪漢和他的狗。這裡的隱喻其實很明顯,在災難到來的時候沒有貴賤之分,不管你曾是上層社會的精英還是食不果腹的流浪漢,面對的是同樣的境遇。

而恰恰是這名流浪漢,教會了山姆他們揉報紙取暖的方法。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平時或許沒用,但是在關鍵時刻甚至可以救命。

而正是對這種小人物的描寫,讓整部電影顯得更為真實。每個人都會遇到生活的壓力,工作的困境,家庭的矛盾,在鏡頭語言下,影片中的每個人都做好了屬於自己的那部分。

《後天》:出現在現實裡的災難電影

對環境問題的反思

電影將災難形成的原因歸結為溫室效應產生的全球變暖,因此引發了南極冰層融化導致全球氣溫驟降,最終造成了冰河世紀到來的後果。

震撼的視覺特效完美還原了自然帶來的浩劫,颶風席捲而來,海嘯撲面而至,冰雪的嚴寒封存了聲明的溫暖,絕望中把觀眾帶入了電影中的世界,同時也為觀眾展現了一個可能發生的現實。

影片中真正的災難或許不是嚴寒,而是人類肆無忌憚滿足自己慾望的行為,在這場人類自己造成的浩劫中,沒有人是無辜的,這或許就是因果。

《後天》:出現在現實裡的災難電影

這部電影想傳達的是一種希望,而非絕望

在電影中導演用親情和愛情填補了嚴寒下的人心,而在電影之外,人類也認識到了自然環境的變換,開始做出改變。

對於這部電影,對於親情,對於環境,大家是怎麼看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