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的亂世序曲——第四講:南蠻入侵(一)

東遷之初的周王室可謂深陷內憂外患之中。一方面同姓諸侯國的背叛給他帶來了嚴重的政治危機,另一方面原本盤踞在兩湖長江流域的蠻荊迅速崛起,並且揮兵北上,劍指中原~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使得原本實力大減,龜縮一隅的周王室更加卑弱,徹底淪為揹著天子名號的三流諸侯國~

春秋戰國的亂世序曲——第四講:南蠻入侵(一)

楚國八百載

一:楚國可能是獨立於南方的諸侯

在我們的傳統教育中,楚國給人的映像實際上是很有限的,至多也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戰國七雄之一(齊、楚、燕、韓、趙、魏、秦)。除此之外,如果不是歷史愛好者,怕是很難再有更多的接觸和認知了。但歷史真是如此嗎?

說起楚國,其實他有一個更為確切的叫法“蠻荊”,這和東胡、犬戎、樓煩、義渠的稱呼別無二致,都是中原諸國對周邊少數民族政權的蔑稱。包含著鄙視與不屑。可問題是楚國的出身不但不差,反而還非常尊貴。

據《史記.楚世家》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氏居火正,能光熊天下,帝嚳命曰祝融,共工氏作亂,帝嚳使重黎誅之而不盡。帝誅重黎,以其弟吳回為祝融氏,吳回生陸終,陸終生子六人,其長:一曰昆吾……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

“帝顓頊”就是帝高陽。是上古五帝之一,華夏始祖黃帝的親孫子。“火正祝融氏”就是“火神”。而這就能理解為什麼屈原會得意洋洋的稱自己是“帝高陽之苗裔”了。那麼,問題來了,楚國如此顯赫的身世又為何會被歧視到這種地步呢?難道僅僅是因為在周成王時期,季連後嗣被封在了楚蠻之地嗎?

春秋戰國的亂世序曲——第四講:南蠻入侵(一)

春秋之初,楚國地形圖

“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熊繹當週成王之時。舉文武勤勞之後嗣,而封熊繹於楚蠻,封以子男之田,姓羋氏,居丹陽。”

太史公道 這段記載,實際上是很經不起推敲的。中國人向來講究身世背景,身為高陽後裔,火神祝融的傳人,其身份地位之尊崇是毋庸贅言的。一趟趟之華夏而被封到蠻夷之地,任誰都是不願意的。如果非要給一個解釋,那隻能是鬻熊和周王室有矛盾了,但是顯然又是和《史記》本身的記載相矛盾。畢竟,如果真存在矛盾的話,成王又何必在裂土分茅的時候封賞熊麗呢?那麼答案到底是什麼呢?是什麼原因讓成王決定將熊麗封到楚蠻之地,而又是什麼使受封的熊麗心甘情願的前往封地呢?

撻彼殷武,奮伐荊楚。罙入其阻,裒荊之旅。有截其所,湯孫之緒。

維女荊楚,居國南鄉。昔有成湯,自彼氐羌,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曰商是常。

天命多闢,設都於禹之績。歲事來闢,勿予禍適,稼穡匪解。

這是一段被記錄在《詩經.商頌.殷武》中的歷史,在這段熱情洋溢的頌詞之中我們發現了“荊楚”的影子,還知道早在殷商時代,“荊楚”就已經在南方(江淮流域)建國了。不僅成立了自己的國家,而且還比較的猖狂,敢於毫無顧忌的挑戰中原王朝的尊嚴,所以才激起了殷商高宗的仇視,不惜率軍討伐~

春秋戰國的亂世序曲——第四講:南蠻入侵(一)

楚國墓葬出土文物

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這麼理解,在殷商末期,周部落變得強大,有了爭雄天下,取殷商而代之的想法,於是愉快的和身在南國的“荊楚”締結盟約成了戰友。這一階段,周楚其實是合作伙伴的關係,但在秦火之後,由於六國史書被焚的客觀現實,再加上,漢武帝時期,儒家學說已經成了國家的指導性思想,而司馬遷本人又恰好是儒家弟子,一方面由於能夠接觸到的史料有限,另一方面出於中原正統思想作祟,於是堂堂正正獨自成國的“荊楚”變硬生生的被降級成了周王室的諸侯國之一。當然,我也可以理解為,在西周初期,一方面“荊楚”的實力可能還相對薄弱,另一方面對中原文化也比較嚮往。他本身就希望能夠得到中原王室的認可。而成王不過是順水推舟成人之美罷了?

我是狐筆春秋,一家之言,歡迎關注或吐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