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有感情的 夕日之晖 短暂黑暗

历史是有感情的 夕日之晖 短暂黑暗

我对宋、明两朝始终有着很独特的情感。

后人给明的评价为“天子守国门,君臣死社稷。”至少在民族气节上,很多人认为宋远不及明。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宰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而亡,他们都是有气节的。

历史是有感情的 夕日之晖 短暂黑暗

千帆竞发的大明水师

明代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转型期,在这一时期全球化的进程加速,欧洲人带着对财富的狂热,纷纷来到了东方这一古老而又富饶的国度。由于中国的朝贡体制与海禁政策仍在,他们望而却步,徘徊于中国海疆逡巡不前。与此同时,明代的沿海商人因不满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迫于生计),同西来夷人做起了走私生意,以此牟取暴利养家糊口。后来逐渐有了日本人的加入,走私越来越严重,发展为“倭乱”。我个人认为,不是因为“倭乱”才有了“海禁”,而恰恰是“海禁”导致“倭乱”一发不可收拾。由于东南战乱,极大的破坏了朝廷的财政平衡,倭寇越剿越多,倭乱愈演愈烈。北部鞑靼犯境,兵锋直击北京。国内灾祸不断,流民四窜,而朝纲不整,贪墨横行,党争日盛,大明似乎到了极其危险的境地。

历史是有感情的 夕日之晖 短暂黑暗

海外贸易的气势磅礴

终于到了公元1567年(隆庆元年)政府放松对贸易的管控(这已是朝廷所能做出最大的让步)使得民间贸易合法化,史称“隆庆开关”,这一政策从根本上消除了倭患,仅从这点来说,是符合明政府初衷的。但是其产生的影响不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不可估量的。一方面它让中国进入世界市场,促进明人与世界的交往。另一方面,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加速了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的丝绸,茶叶和瓷器等远销海外,也极大的改变了欧洲人和东南亚人的生活习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1567年是明人进行海外移民的又一黄金时段,这和“隆庆开关”是密不可分的。

历史是有感情的 夕日之晖 短暂黑暗

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值得惋惜的是,在77年后的1644年,明朝走向世界的步伐终因其自身的弊病与一系列天灾人祸而不得不终止,入主中原的满清政权因其骄恃与多疑使中国错过了赶超西方最后的机会,终于在1840年的炮火中,这个庞大的帝国被拖入深渊,伤痕久久不能愈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