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世间再无金大侠,据报道,经金庸身边工作人员确认,著名作家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笔名金庸),于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

一代大师,就此离开。

金庸离开了我们,这个悲痛的消息让世人无法接受。这是一个武林时代的结束……

曾几何时,路边的一根木棍就是“打狗棒”;随意的几掌就是“降龙十八掌”;快跑几步就是“乾坤大挪移”;一本旧书就是“武穆遗书”;把一个胳膊藏在衣服里就是“杨过”;伸出一根手指就是“六脉神剑”……

飞雪连天射白鹿

笑书神侠倚碧鸳

这联中的14个字,正是金庸先生14部武侠小说书名的第一个字。还一部不在其中的,便是《越女剑》。

一直觉得金庸先生的灵魂与精神并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点,他笔下的江湖侠客彷佛是属于另一个平行世界:有诗有酒,浩然正气,爱恨分明。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余年间写下15部作品。

飞—《飞狐外传》(1960—1961年)

雪—《雪山飞狐》(1959年)

连—《连城诀》(1963年) (又名《素心剑》)

天—《天龙八部》(1963—1966年)

射—《射雕英雄传》(1957—1959年)

白—《白马啸西风》(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鹿—《鹿鼎记》(1969—1972年)

笑—《笑傲江湖》(1967年)

书—《书剑恩仇录》(1955年)

神—《神雕侠侣》(1959—1961年)

侠—《侠客行》(1965年)

倚—《倚天屠龙记》(1961年)

碧—《碧血剑》(1956年)

鸳—《鸳鸯刀》(1961年)--附在《雪山飞狐》之后的中篇小说

《越女剑》(1970年)--附在《侠客行》之后的短篇小说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资料图:金庸作品。唐鸭鸭摄

金庸老先生本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于1940年代后期移居香港,其后以笔名“金庸”著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等,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众所周知的武侠小说四大天王中,古龙作古多年,梁羽生早已封笔,温瑞安走火入魔为巨侠,而金庸先生,则可称是武侠小说界的“传奇人物”。

很多人都不知道,金庸先生起初并非是专于创作武侠小说。少年成绩优异的金庸可不是“乖乖仔”,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天生自由散漫,不守规矩”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1940年金庸考入浙江联合高中。文笔极佳又爱好写作的金庸,因为看不惯训导主任的种种行径,“瞧不得他有事没事就辱骂学生”,便仗义执言,用笔来讨伐他。创作出一篇名为《阿丽丝漫游记》的文章,

训导主任向校长哭诉:“请立即开除他。”

几天后,金庸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开除,但他的传奇人生才刚开始。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大学时期的金庸念的是外交系,他希望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但又是因为看不惯学校里不良的校风,他再次大胆直言,于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开除。外交官理想因此幻灭。

换言之,如果金庸真的成为外交官,可能也未必在跌宕时代中全身而退。可在武侠小说中,他“试图在武侠小说创作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政治取向和对现实社会的一些看法”,却可留名于史。

或者说,武侠小说这一载体,最适合金庸先生的性子,可挥洒才情,可铺陈故事浇胸中块垒,可借机针砭时弊,又可借“成人的童话”避世。杨过和令狐冲式的归隐,如闲云野鹤,可郭靖式的侠之大者,也是金庸心中憧憬。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1960年,金庸与电影《神雕侠侣》主角合影。(左起)谢贤、金庸、南红和梁素琴(金庸供图)


金庸老先生一生经历极其丰富……

他是著名的武侠小说家。一部百年武侠小说史,自还珠楼主以下,名家辈出,在和他同时代的梁羽生、古龙等人中,惟有他名头最盛,享誉最长,以壮岁成名,数十年间屹立不倒。

愈到暮年,声誉愈隆,乃至横扫华人世界,通吃老少读者,获得普通民众、影视界、学术界以至最高学府的认同,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15部洋洋大作,数千万文字,被誉为“东方的大仲马”。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他是一代杰出报人。早年投身《大公报》,1959年以一己之力创办《明报》。一手写武侠,一手写社评,就此奠定毕生基业。

他的社评文章,高峰期每日一篇,纵论天下大事,尤以中国大陆和香港问题为主,数十年间从无间断,累计也达数千万字之巨,影响力深远。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他是香港文化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主持的《明报》,数十年吸纳了一大批香港文化、新闻界才俊之士,或以作者身份开设专栏,或在其麾下工作。

董千里、胡菊人、董桥、潘粤生、林行止、吴蔼仪——对繁荣香港文化、蓄积人才,都有莫大功劳。他是华人文化界的重要的人物之一,见证了上世纪中国无数重大历史事件。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他早年学国际法,梦想当外交官,曾有专业论文发表,以其才学为乔冠华所赏识,差点到北京的外交部工作。他喜欢电影艺术,曾进入电影界,拍电影、写剧本、为电影插曲填词,做导演时有电影《王老虎抢亲》等传世,写影评写到“香港最好的影评人”。

他还是身家巨万、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以一介书生,独闯香江,赤手空拳打天下,居然成为亿万富翁,这几乎是个奇迹,他的朋友倪匡就惊呼说他是“千古以来以文致富的第一人”。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81岁高龄的金庸坚持作为普通学生申请就读剑桥大学的博士学位

1972年,金庸封笔;1989年,《明报》创刊三十周年的日子,金庸卸任社长职务;90年代,金庸将《明报》集团卖给商人,退出商界;2007年,金庸辞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职务……

在完成了一次次谢幕后

这次,他真的退出江湖了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老先生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江湖已远,侠义永存,金大侠走好!咱们就此别过……


儿女情长今犹在

江湖侠骨已无多

再见,金庸;

再见,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