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年終樓市報告(一):激增的大戶型,都賣掉了嗎?

平頂山年終樓市報告(一):激增的大戶型,都賣掉了嗎?

忙忙碌碌中,2018年就這樣不知不覺地過去了。

回顧這一年的樓市,咱平頂山上演了哪些壓軸大戲?哪些地塊硝煙瀰漫?哪些樓盤可圈可點?

拿出今年的流水賬捋著捋著,“萬達”二字映入筆者的眼簾。

對!萬達商圈的幾家樓盤今年爭搶得尤為激烈,頗有當年魏、蜀、吳三國爭雄之勢。

尤其是在大戶型銷售上,各家樓盤都使出了十八般武藝,有的甚至用上了狠招——舍利求存、斷腕求進,以至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大戶型,住進去寬敞舒適,說起來很有面子,多年來一直是人們心目中的“豪宅”和“貴舍”。但是,今年入秋以來,市區一些樓盤的大戶型房源卻出現了明跌暗降,有的送車位、有的打八折,一片拋售之聲。

大戶型,怎麼淪落到了被如此賤賣的地步?

大戶型上市量,是不是偏高?

重點提醒:2018年,市區新上市住宅平均面積已達120平方米/套,比上年戶均提高了16平方米

近幾年,咱平頂山樓市大戶型房子比較流行,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及三代同堂的家庭日益增多 ,大戶型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高,銷售量明顯看好。

於是乎,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房源成為開發商追逐的重點。大戶型房源越蓋越大,前幾年還是130平方米、160平方米、180平方米,最高也不過200平方米,這一兩年則發展到了230平方米、260平方米、290平方米,有的甚至達到327平方米。

不僅面積越來越大,上市量也猛增,從原來佔開發住宅總面積的10%到20%,現在則普遍在30%左右,有的甚至達到40%以上。

2017年,市區取得預售證的商品房住宅面積是127.1916萬平方米,12230套,平均每戶約是104平方米。而今年市區取得預售證的商品房住宅面積是135.8856萬平方米,11333套,平均每戶約是120平方米,與上年相比每套增多16平方米、增長15.4%。

一年竟增多了16平方米,實在令人吃驚。提高這個平均數的,自然是大戶型的功勞。

2018年,市區新上市的7個新盤,有5家推出有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

2018年5家新上市樓盤140平方米以上戶型房源情況(表一)

平頂山年終樓市報告(一):激增的大戶型,都賣掉了嗎?

(銷售數據以截至2018年12月29日公佈的簽約和備案為準)

這5家新盤所推出的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已平均佔到了他們所開發住宅面積的28.36%。

其中,佔比最高的當數建業春天裡,達43.3%;上市面積和套數最多的當數鳳凰花園小區,分別是88777平和601套;戶型面積最大的也是鳳凰花園小區,達264平。

大戶型降價,為什麼萬達附近較為明顯?

重點提醒:萬達附近的大戶型房源多達近900套

比起萬達商圈附近樓盤的大戶型,無論是上市量還是戶均面積,其他地塊都是小不點兒、小混混了。

萬達廣場地塊的前身是平棉集團廠區,這裡本身就是開發商追逐的重點地段。北邊與貫通老城區東西的交通大動脈——建設路相鄰,南邊與穿城而過的一川清流——湛河相依,西邊有全市醫療規模較大的解放軍152醫院,東邊是全市最大的運動休閒場館——市體育村,同時其周邊還有雷鋒小學、建東小學等教育資源。

美中不足的就是缺乏商業,萬達廣場的出現可謂錦上添花,讓這裡成了老城區的又一核心。

於是,樓盤在這裡扎堆出現了,碧桂園天璽、豫森公館、宏升國際、碧桂園應國府。雖然是四個樓盤,其實是三家開發商,一場“三國爭雄”大戲就此拉開。

在這裡,四個樓盤推出的樓房先後多達34棟,僅住宅建築面積就43.6萬平方米,住宅套數3249套。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房源的體量也極為龐大。

豫森公館在這裡建了5棟樓,其中1號樓和2號樓的戶型平均在120平方米左右,6號樓、3號樓、5號樓的戶型分別平均在140平方米左右、146平方米左右、185平方米左右。

碧桂園天璽共在這裡建起了15棟樓,其中住宅樓13棟,這13棟中有6棟樓均是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其中17號樓140多平方米,13號樓15號樓16號樓200平方米左右,8號樓9號樓高達260平方米左右。

應國府比天璽“大哥”更牛氣,大戶型樓棟更多。2017年12月26日,該“府”一下子拿到了11棟樓的預售證,其140平方米及以上的大戶型樓達7棟。2號樓、10號樓在140平方米左右,1號樓、11號樓、12號樓、15號樓在210平方米左右,13號樓在270平方米左右。12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僅4棟。

宏升國際也不得了,開發的3棟樓均有大戶型,平均分別達150平方米左右、160平方米左右、179平方米左右,而且其大戶型房源佔目前已推售住宅面積的77.2%。(見表二

萬達商圈樓盤140平以上戶型房源情況(表二)

平頂山年終樓市報告(一):激增的大戶型,都賣掉了嗎?

(銷售數據以截至2018年12月29日公佈的簽約和備案為準)

從豫森公館到碧桂園應國府,全長不過500米;從建設路到湛北路,全長也僅500來米。這麼小的範圍內,大戶型房源竟高達896套,面積達17.1684萬多平方米,套均面積191.6平方米,佔所提供住宅面積的39.4%,上市量顯然過於集中。

以上的4個樓盤中,有3個盤創下了不同項目的第一。

宏升國際,創下了大戶型上市面積、大戶型上市套數、大戶型所佔住宅面積比例3項第一;

豫森公館,以327平方米的成績摘取了最大戶型的桂冠;

碧桂園天璽,以戶均239平方米的成績,奪得了大戶型平均面積的最高紀錄。

上市量過於集中,這就給銷售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去化率太高的。

而偏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的精神在2018年7月31日最高會議上定調後,史上最嚴的調控政策紛紛出臺帶來了全國樓市的轉向,為了及時回籠資金,一些樓盤不得不對相比之下銷售較慢的大戶型房源進行價格調整。

大戶型,賣得怎麼樣?

重點提醒:有的幾乎賣完,有的剛剛過半。

可以說,四個樓盤的爭奪客戶大戰,從一開始就刀光劍影、硝煙瀰漫、高潮迭起,並且打出了清一色的“萬達”牌:

“我家隔壁是老王”

“我和老王是鄰居”

“老王跟我住對面”……

官微、朋友圈、戶外大牌、樓前橫幅等統統派上了用場。一時間,從未來過平頂山的“老王”成了“小鮮肉”。

但畢竟區位優勢很突出,從目前公佈的數字來看,該區域總體上大戶型銷售成績還是可以的。上市的896套140平方米以上的大戶型房源,簽約或備案的已達657套,去化率在七成以上(見表三)

在140平方米至300平方米之間不同階梯的房源中,去化率最高的是180平方米至199平方米之間的戶型,達97.6%;其次是140平方米至159平方米之間的戶型,達79%;再次是260平方米至299平方米之間的戶型,達77.8%。

去化量最大的是140平方米至159平方米之間的戶型,達282套;其次是260平方米至299平方米之間的戶型,達165套;再次是160平方米至179平方米之間的戶型,達84套。

萬達商圈樓盤140平以上戶型房源銷售情況(表三)

平頂山年終樓市報告(一):激增的大戶型,都賣掉了嗎?

(銷售數據:以截至2018年12月29日公佈的簽約和備案為準)

此表顯示,140至159平方米之間,180至199平方米之間,260至299平方米之間的戶型是比較受歡迎的。

300平方米以上的雖然僅2套,均是326平方米左右,但眼下1套也沒有簽約或備案。

總體成績雖然不錯,但樓盤之間的去化率還是差別很大的(見表四)。

萬達商圈四家樓盤140平方米以上戶型房源銷售情況(表四)

平頂山年終樓市報告(一):激增的大戶型,都賣掉了嗎?

(銷售數據以截至2018年12月29日公佈的簽約和備案為準)

顯然,去化率最高的是碧桂園應國府,達97.4%,其上市的6個階梯的戶型中,有4個階梯的戶型去化達100%。其次是碧桂園天璽,去化率91.5%,上市的6個階梯戶型中有2個階梯戶型去化達100%,再次是宏升國際,去化率60.5%。

如果從套數上來說,去化量最多是宏升國際,達239套;其次是應國府,189套;再次是天璽,177套。

同樣的地塊,同樣的區位資源,差距咋就恁大呢?

筆者認為主要有三點:

一是品牌的差異。碧桂園作為國內最大房企之一,其品牌優勢是地方房企比不過的,面對一片叫賣之聲,客戶選擇的天平往往傾向於大房企。特別是物業上,心裡覺得有保障,不像曾經一些不靠譜的開發商,樓一賣出去就找不到人了。

二是宣傳攻勢。幾個樓盤雖然在開盤前的宣傳上都使出了渾身解數,但開盤一段時間後大都偃旗息鼓了。而應國府和天璽兄弟倆則一直在吹衝鋒號,頗有“東風吹,戰鼓擂,爭搶客戶誰怕誰”的勁頭。尤其在活動宣傳上更是一個接著一個推。

上山摘果,下池抓魚,寺院祈福,景區玩賞;遇到節日更下功夫:中秋送月餅、國慶大聚餐、秋天品火鍋,冬天泡溫泉;平時抽獎送禮就沒停過。更打動人的是,今天搞工地開放日,讓人們來參觀工程進度和樓面質量,明天搞物業進萬家,為客戶清油煙洗馬桶……你說,這“老碧”咋不俘獲更多的客戶呢。

客戶的錢,不是逼來的,是哄來的。為了讓客戶掏出腰包裡的銀子,碧桂園撒的誘餌可是足足的。

三是決策果斷。這一點很關鍵,高層“7·31”會議後,全國樓市風向急轉,去化下滑,尤其是大戶型銷售受阻,回款遲緩,拉長銷售週期顯然會大大增加財務成本。“老碧”高層快刀斬亂麻,果斷地對部分城市部分樓盤部分戶型大幅打折優惠。效果其實很好,如此大的降幅讓吃瓜群眾也動了心,一些非剛需戶也出手了,以上表四中的數據足以說明了問題。可見,別管黑招白招,能賣出去房子就是高招。

還有多少人能買得起大戶型?

重點提醒:四家樓盤,140平以下房源銷售率高達96.7%

雖然萬達商圈附近的大戶型房源取得了不俗的成績,但與140平方米以下的房源相比,還是有明顯差距滴(見表五)。

萬達商圈四家樓盤140平方米以下戶型房源銷售情況(表五)

平頂山年終樓市報告(一):激增的大戶型,都賣掉了嗎?

(銷售數據以截至2018年12月29日公佈的簽約和備案為準)

從表五中可以看出,140平方米以下的房源中, 天璽的991套賣得1套也沒有剩下,去化率達100%,應國府的720套賣得僅剩下5套,豫森和宏升也分別賣出去了439套和131套,去化率也分別高達90.3%和84%。

顯然,100—130平方米之間的房源,依然是大多數人的選擇。

數據體現了成績,但成績的背後,是幾家樓盤艱辛的付出。

與幾位置業顧問談論大戶型銷售時,筆者感受了什麼叫“不容易”。

“從無數個電話裡篩選出的意向客戶中,如果誰對大戶型房源多問了幾句,那就像貓見到魚一樣非追上去黏糊不行,不被人家嚴辭拒絕就不收手……”

“一套大戶型少說也得百兒八十萬,客戶都是比較來比較去,商量後再商量,一直猶豫不決,時間往往拉得很長,雙方都身心疲憊……”

“成交一單大戶型,遠要比成交一單中小戶型激動得多,不僅因為提成高,關鍵是太不容易了,從剛開始一次次洽談到後來交定金簽約,我們比侍候自己的親爹還盡心……”

可見,在地產圈裡混的娃子們真不容易,臉皮沒有一定的厚度,心胸沒有一定的寬度,眼光沒有一定的長度,根本混不了幾天就得走人。

從140平方米以上大戶型和以下中小戶型的去化對比中,筆者也班門弄斧地提個醒:

其一、平頂山是座經濟不算髮達的四線城市,能掏近百萬甚至一二百萬買大戶型或超大戶型的大款並不太多,普通工薪階層永遠是大多數。

其二、現在的成績越好,將來的成績就越小,平頂山是個人口流出城市,這幾年隨著房企推出的大戶型越來越多,那些有實力往大戶型上改善的有錢人已被圈走不少了。

其三、不能被二胎放開、三世同堂等現象迷住眼睛,能否買得起大戶型或超大戶型,決定因素,永遠是家庭的經濟實力,而不是人口的多少。

其四、大戶型和超大戶型遠沒有中小戶型好出手,對於投資的人來說吸引力不大,這就縮小了需求人群。

其五、大戶型和超大戶型的物業費等相應較高,增加了業主的生活成本,無疑也限制了人們的購買慾望。

其六、當前的經濟形勢不咋樣,今後幾年內可能仍舊不咋樣,如果一些大戶型或超大戶型房源窩在手裡幾年賣不出去,佔壓的資金可能會要命。

因此,房企在今後的新項目開發中,在房源面積大小的配置上,還應遵循金字塔的模式,大戶型和超大戶型應當是塔的上半部,而不是塔底。

要當心,步子邁得大,容易累劈叉。

———— / END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