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重慶市,位於我國西南內陸、長江上游,總面積8.24萬平方公里,戶籍人口3390萬,是我國內陸地區唯一的直轄市,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建制市。重慶曆史悠久,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巴渝文化的發祥地,歷為州、府所在地,曾是四川省會,也是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陪都,其古稱巴縣、渝州,現有“山城”“江城”及“霧都”之譽。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重慶境內河流密佈,不僅長江貫穿全境,嘉陵江、烏江均在此與長江交匯,其中,重慶境內有四個區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這四個區為江津區、江北區、黔江區及綦江區,分別因長江、烏江、綦江得名。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江津區,位於重慶市西南部,因地處長江要津而得名,江津自古為長江上游重要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現在也是重慶市重要的交通樞紐。江津歷史悠久,古屬梁州,春秋時為巴國屬地,秦時屬巴郡,其獨立建制始於南朝齊時,稱江州縣,後改稱江陽縣,隋時因地處長江要津而稱江津縣。自唐至清,江津縣一直隸屬於重慶(先後稱渝州、重慶路、重慶府等)。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1949年11月30日,江津解放,屬川東行署區璧山專區,1951年江津成為璧山專區專署駐地,專區改稱江津專區。1952年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四大行署區合併為四川省後,江津屬四川省江津專區,1960年江津專區專署駐地遷往永川,但併為改名,1981年才改稱永川地區,1983年江津自建國後第一次隸屬於重慶,至今未變。1992年,江津撤縣設縣級江津市,2006年撤市設江津區。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江北區,位於重慶市中部,地處長江、嘉陵江兩江之北並因此得名,是重慶市市轄區且為主城區之一。江北區歷史悠久,古屬巴國,秦、漢、三國及西晉時期均為巴郡江州縣地並曾一度成為江州縣縣治及巴郡郡治所在。東晉是,江北屬枳縣,北周墊江縣改為巴縣後,江北地屬之,直至清時。乾隆時設江北廳,民國初改為江北縣,後併入重慶市,1955年稱江北區,此後區劃儘管有所調整但區名未變。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黔江區,位於重慶市東南部,地處武陵山腹地、鄂渝兩省市交界處,為重慶市轄區,自古有“渝鄂咽喉”之稱。黔江歷史悠久,春秋屬巴國,秦屬巴郡,兩漢屬巴郡涪陵縣,東漢末始有建制稱丹興縣,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建制史。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丹興縣設立後儘管也曾為庸州治,但由於地處山區人口較少,幾經興廢並先後稱石城縣、黔江守禦千戶所、黔江廳、黔江縣等,黔江之名始於唐時,因連接黔江(今烏江)而得名。建國後,黔江縣先後隸屬於酉陽專區、涪陵專區、涪陵地區等,1983年曾改為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1988年屬黔江地區,為專署駐地,1997年屬直轄市重慶,2000年改為黔江區。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綦江區,位於重慶市南部,為重慶市市轄區,是重慶市的“南大門”。綦江地處四川盆地與雲貴高原交界處,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其儘管歷史悠久但唐代之前開發較少,境內並未有統一建制,為少數民族所居之地。唐朝建立後為加強了對綦江地域的統治,於此設南州、隆陽縣等,後隆陽縣改稱南川縣。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自唐至明,綦江之地一直為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爭奪之地,其建制變遷頻繁,到元末時設綦江縣後才基本穩定。建國後,綦江縣先後屬璧山專區、江津專區,1958年改屬重慶市,2011年撤縣設綦江區。

重慶四區,歷史悠久且均以江為名,不愧“江城”之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