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會如何看待“商譽”?資產減值“洗大澡”後日子就能好過?

關於今年A股的商譽資產減值雷暴,以及商譽本身,力場君此前已發佈過兩篇文章做出了專門的論述。從經濟本質來看,商譽是為了收購標的預期的超額盈利能力付出的溢價,它構成了收購案的成本項目,也即是為了獲取收購標未來盈利所付出的成本;即便是收購標的未來盈利能夠達到預期,當初收購是所付出的溢價成本越高,收購本身“剩餘”的價值就越少。

現在市場上有一種樂觀的聲音,說“沒有商譽的公司不是好公司”,給出的理由就是在收購好公司的時候,就會形成商譽資產;而如果一家大公司沒有商譽資產,說明其對外擴張的成長性不足。

果真如此嗎?力場君特意翻出了做了一輩子收購的巴菲特的“老黃曆”,看看這位併購高手在收購優質資產的同時,是如何看待溢價、是如何看待“商譽”資產的。

先說明一下,力場君所選取的兩個案例,都是巴菲特最被人耳熟能詳的案例,方便大家查閱相關數據;這兩個案例也都是巴菲特收購非上市資產的案例,這與目前A股以高額溢價收購非上市公司的案例形成鮮明對比。

1、收購喜詩糖果案(1972年)

喜詩糖果公司成立於1921年,其產品採用上等原料,經過精細加工而成,即使在原料不足的二戰時期也未偷工減料,因此在加利福尼亞州享有無與倫比的聲譽,具有很高的品牌知名度。1972年,喜詩糖果的創始人因無心繼續經營,便想對外出售。

關鍵來看財務數據:喜詩糖果在1972年的銷售額為3133萬元、淨利潤為208萬元、淨資產約為800萬元,喜詩糖果的創始人報出的出售價僅為3000萬元。這也就對應著當時盈利穩定、現金流充沛、業務非常成熟的喜詩糖果,對應的市盈率為15倍以下、市淨率不足4倍。

後來的實施也足以證明喜詩糖果業務的優質,1972年至1983年喜詩糖果年均銷量增長率為3.5%、年均銷售額增長率為14.2%、年均淨利潤增長率為20.7%。看起來這些數據都談不上驚豔,但積累下的效果卻非常豐厚:在後來的10年間,喜詩糖果總銷量只增長了約45%,而淨利潤增長了5.5倍。

再把目光收回到1972年被巴菲特收購前夕。儘管巴菲特和芒格都對這家公司感興趣,特別是芒格覺得它具有非常好的生意模式,但巴菲特仍然覺得以這個估值水平買一家公司“簡直是要了他的命”。巴菲特給出的購買價格上限為2500萬美元,這對應的市盈率為12倍左右、市淨率約3倍;慶幸的是,喜詩糖果的創始人最終接受了這個價格。

假設巴老的這宗後來被他稱為“夢幻般的最偉大的投資”的收購,用今天A股的會計準則衡量,收購所形成商譽資產金額,僅相當於被收購方淨資產的2倍左右。從巴老向喜詩糖果創始人“砍價”這一細節,也可以看出巴老對收購溢價(也即對收購所形成的商譽)持有非常謹慎的態度。接下來再看一例。

2、收購內布拉斯加傢俱店案(1983年)

內布拉斯加傢俱店也是被投資者耳熟能詳的巴菲特經典收購案例之一,再次力場君就不再贅述當時收購的背景了,直接上數據。

1983年,巴菲特在經過一番說服後,與內布拉斯加傢俱店創始人B夫人家族達成協議,以5500萬美元收購90%的股份。當年內布拉斯加傢俱店的年銷售額約為1億美元,稅後淨利潤約為550萬美元,在收購完成後、整理庫存清單時發現庫存價值高達8500萬美元。

計算一下,巴老的這筆收購交易的市盈率約10倍,市淨率小於1,在收購這樣一傢俱有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的同時,不會形成任何商譽資產,相反還會形成“負商譽”(關於“負商譽”的概念及會計形象,請參照微信公號之前的推文《一文看懂“商譽”的前世今生》)。

既然商譽是為收購優質資產未來盈利能力所付出的“額外”成本,在巴老這樣極盡“小氣”的老闆眼中,是在就像是揉進眼睛的沙子。

說到此,力場君倒是想到了復興系郭老闆,市場上一直有聲音將其捧為中國的巴菲特,單從財務數據來看,“旗艦”上市公司復星醫藥目前擁有商譽資產87.58億元、佔淨資產的比重超過了四分之一,這個金額和佔比都不能算低。郭老闆是不是中國的巴菲特,力場君不知道,但是力場君知道郭老闆對商譽的“容忍度”,是明顯超過了巴菲特。這段是題外話。

巴菲特會如何看待“商譽”?資產減值“洗大澡”後日子就能好過?

3、商譽資產減值“洗大澡”之後就能輕裝上陣?

還有一種樂觀的聲音,今年的A股商譽資產減值爆雷,在未來或許是好事,經過了財務洗大澡之後,相關公司就能夠輕裝上陣了。

對此,力場君態度很鮮明:不知道這樣的樂觀與自信是從哪裡來的?針對商譽計提資產減值,背後指向的就是當初溢價收購來的公司經營出現了惡化,那麼有什麼理由認為它在次年及以後年度,就能煥發出新的活力?

這方面的典型就是新日恆力(600165.SH),該公司在2015年以15.66億元的估值收購了博雅幹細胞80%股權,由此形成了14.22億元商譽,通過這兩個數據對比反算博雅幹細胞80%股權對應的淨資產價值僅為1.44億元,溢價了約10倍。2016年,由於博雅幹細胞經營未能達到預期,導致新日恆力計提了8.88億元商譽資產減值,直接導致公司的營業利潤出現10.77億元的鉅額虧損;只不過由於有博雅幹細胞原股東的盈利承諾“保護墊”,新日恆力通過確認8.84億元補償款,才將上市公司的最終虧損額度降低到1.88億元。

新日恆力的這個案例,幾乎就是今年A股商譽爆雷的預演,只不過新日恆力還更“幸運”一些,還能夠抓住盈利補償承諾這棵救命稻草。那麼,在計提了大額商譽減值之後的新日恆力,就起死回生了嗎?

單從財務數據來看,新日恆力在2017年獲得淨利潤4115.04萬元,確實沒有再虧損;但是這主要還是源自於處置金屬製品相關資產實現收益8985.8萬元,若剔除這一項目影響,新日恆力2017年還是虧損;再繼續來看2018年,該公司在1月19日已發佈了《業績預減公告》,“預計2018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00 至1300萬元,同比減少約66% ~ 76.46%”,沒虧損,但也只是勉強活著。

而從新日恆力2017年和2018年的股價表現來看,也為能看出任何“輕裝上陣”的自信,該公司2016年末的股價還有12.2元,截止到2018年末則只有5.33元,累計下跌過半;截止到目前,新日恆力的總市值只剩下不足30億元。從這個K線中,力場君只能看到新日恆力的江河日下,以及投資者信心的崩塌。

巴菲特會如何看待“商譽”?資產減值“洗大澡”後日子就能好過?

新日恆力近兩年股價走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